每日經濟新聞 2020-01-03 03:10:50
“應收賬款比較大會導致資金周轉緩慢,影響發行人營業收入和現金流。”上海新古律師事務所王懷濤律師表示,一般來說,應收賬款也是發審委關注的焦點。
每經記者 胥帥 每經編輯 湯輝
要選戶外用品,迪卡儂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如今,一家為迪卡儂供貨的企業要沖刺A股IPO。浙江大自然戶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自然戶外)日前披露了招股說明書,該公司主要生產充氣床墊、睡袋等戶外用品。從業績來看,大自然戶外屬于營收10億元規模以下企業。
需要注意的是,大自然戶外的應收賬款較為集中,公司前五名應收賬款客戶余額占期末應收賬款余額的比例超過了40%。2018年,大自然戶外大額計提一客戶的應收賬款壞賬。
日前,大自然戶外披露了招股說明書,擬在上交所上市。大自然戶外是迪卡儂的供貨商,主要生產充氣床墊、戶外箱包、頭枕坐墊等戶外運動用品。2016年~2019年上半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39億元、4.25億元、5.09億元、3.6億元,凈利潤分別為6500萬元、8900萬元、8200萬元、9500萬元。
需要注意的是,前五大客戶收入要占大自然戶外營收的近半。2016年~2019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戶收入合計占大自然戶外的營收比例分別為43.56%、45.16%、44.73%、55.06%。其中,迪卡儂一直是大自然戶外的第一大客戶。2016年~2019年上半年,大自然戶外向迪卡儂分別銷售6788.98萬元、7666.77萬元、1.11億元、1.07億元,占營收比重分別為20.04%、18.06%、21.93%、29.68%。迪卡儂和大自然戶外的業務相關性很高,前者是運動超市,主要銷售體育、運動等有關的戶外產品。
隨著大自然戶外收入規模的擴大,應收賬款規模也在增加,且較為集中在前五大客戶。2016年~2019年上半年,公司前五名應收賬款客戶余額分別為2258.83萬元、2808.4萬元、5100.59萬元、1.16億元,占期末應收賬款余額的比例分別為47.59%、55.85%、60.97%、78.05%。像迪卡儂、歷德超市等前五大客戶也是大自然戶外前五大應收賬款客戶。
“應收賬款比較大會導致資金周轉緩慢,影響發行人營業收入和現金流。”上海新古律師事務所王懷濤律師表示,一般來說,應收賬款也是發審委關注的焦點。
根據大自然戶外招股書披露,公司曾出現過應收賬款被大額計提為壞賬的情況。2018年,大自然戶外向California Innovations Inc(以下簡稱CII)銷售箱包類產品并確認了收入和應收賬款。2018年,CII對大自然戶外的應收賬款為1327.99萬元。然而因為貨到付款糾紛,大自然戶外2018年計提壞賬準備663.21萬元。到2019年上半年,大自然戶外對CII的648.92萬元應收賬款進行全額計提壞賬準備。
對于應收賬款和與CII的糾紛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致電了大自然戶外。但截至發稿時,電話未獲接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大自然戶外的產品毛利率和家紡服飾類相當,普遍在30%~40%上下。另外,大自然戶外的產能利用率一直保持高位,均超過100%。在這一背景下,大自然戶外的募投使用資金也是用于擴大產能,其擬將募投資金用于改性TPU面料及戶外用品智能化生產基地建設項目、越南戶外用品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等。
大自然戶外可以說是兩代人一起創業,其歷史較為悠久,而且涉及到復雜的改制。
大自然戶外的前身是天臺縣旅游品廠,性質是鄉辦集體所有制企業。不過在成立之初,企業主管部門天臺縣東林鄉鎮企業辦公室并未實際出資,50萬元注冊資金均由夏積標個人出資。到了1994年,旅游品廠的性質變更為集體(股份合作制),公司的股權架構已歸夏氏家族所有。改制時,夏積標將旅游品廠20萬元出資等額分配給了四個子女,夏永輝為大自然戶外現在的實際控制人。
2000年,大自然戶外完成第一次增資,但增資的830萬元大多是非貨幣資產。值得一提的是,該非貨幣性資產未經評估,也無正式發票或相應憑證。這一歷史遺留問題直到17年后才解決,2017年,原股東承繼主體按各自股權比例以現金資產對上述實物資產進行置換,以“現金換實物”解決上述問題。
“產權歷史沿革是否清晰、是否損害集體利益、改制程序是否合法等問題會被留意。”王懷濤表示。
而大自然戶外還在申報IPO前12個月內引入了新股東。2018年12月,大自然戶外引入新股東天民投,后者主要的合伙人是銀輪股份(002126,SZ)。實際上在2017年,大自然戶外就與銀輪股份簽訂了服務協議,后者幫助前者提升生產經營管理水平。此外,兩家公司均在臺州市的天臺縣。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