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2-28 17:28:17
費一文認為,疫情后,新經濟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智慧產業的發展是未來經濟的方向。新經濟的發展需要提高企業資本運作的效率,因此需要提高直接融資的比重。但現在我國的資本市場還不能適應這樣的經濟走勢,目前資本市場中投機性波動過大,不利于企業獲得穩定的資金支持,這是資本市場在未來需要解決的問題。
每經記者 張韻 每經編輯 文多
圖片來源:攝圖網
無論是A股還是全球金融市場,疫情的出現無疑都是開年最大的黑天鵝。
對投資者而言,疫情會對國內資本市場產生哪些短期和長期影響?疫情沖擊下的資本市場能否化危為機,逐步走向成熟?這些無疑都是投資者關心的問題。
2月27日,交大安泰EMBA《公司金融》課程教授費一文表示,未來幾年新經濟企業在資本市場中的比重將逐漸上升,隨著企業直接融資比重的提高,資本市場將助力新經濟發展的高潮。
費一文。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2020年的經濟增長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
費一文教授表示,當下疫情沖擊著全球資本市場。一方面,從標普500指數到恒生指數,在過去一個月中紛紛下跌,幾乎無一國家和地區可以幸免;另一方面,國債利率開始下降,黃金價格開始上漲,說明有大量的資金進行了避險操作。
對于中國資本市場,費一文認為一個關鍵的時間節點在1月20日。
“從1月21日開始我國資本市場的表現開始分化,股票市場下跌,大量資金開始避險,進入債券和黃金市場。”費一文截取了1月21日至2月24日的黃金價格走勢,可以看出金價一個月上漲了10%。
但黃金真的保值嗎?費一文分析了近40年的黃金價格發現,金價的年均漲幅跑輸了通貨膨脹,因此他希望投資者知道,黃金長期并不保值,但在短期內是避險的工具。對于投資選擇,費一文認為,醫療投資、教育投資的趨勢會逐漸加強。
中國股票市場在2月3日觸底之后,次日就開始反彈,力度不小,一度恢復到因疫情下跌前的水平。
那么問題來了,股票市場為何會發生反彈?是什么人在選擇這個時候進入股票市場?答案或許是位于疫情高風險區域的新進投資者。費一文分析,疫情發生后,股票市場受到的影響有三:局部地區與行業走勢變化、政策空間和節奏變化、投資人風險偏好變化。
費一文認為,在短期之內,疫情給中國經濟帶來的沖擊可能會給企業經營現金流帶來影響,導致家庭收入減少等問題。但是從長期看來,將是各產業重組與產業結構調整的重大機遇。
例如,疫情對消費行業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有專家通過不同方式估算,得出2020年1月~2月估計損失1萬億~1.5萬億元,占全年消費總額的5%到6%。
而在眾多行業中,無接觸式行業迎來了重大發展契機,線上辦公、線上醫療、線上教育大行其道,這意味著與網絡、云、人工智能、5G相關的企業將會邁上新的臺階,迎來新的經濟增長點。
此外,在政策層面,疫情打亂了原有防風險、穩增長的經濟節奏,目前財政政策表現為“緊平衡”。費一文認為,這意味著2020年財政赤字可能上升、或需增發國債;而貨幣政策過去是降杠桿、防風險,但是現在央行又不得不進行信貸支持,意味著降準、降息是大概率事件,但他表示不會是全面放水,而是進行定向寬松。
我國增發國債、增發貨幣的空間又有多大?通過計算,費一文得出的結論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將導致債券收益率下降,定向寬松的貨幣政策,將引導社會融資成本下降。
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何判斷疫情后的經濟走勢?費一文坦言:“這場疫情來的不是時候。”相比2003年上行的經濟環境,SARS的到來只是讓中國經濟“在上坡的時候不小心摔了跟頭”,因此很快可以重整、繼續發展,不久之后就到達了新的高度。
而現在,我國及全球的經濟環境正處于調整周期,這意味著要在2020年通過出口來拉動、彌補消費的損失,但費一文認為這當然不容易。
2020年中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新經濟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智慧產業的發展是未來經濟的方向。
而另一方面,2019年,來自企業債券、股票融資的直接融資僅占企業所有社會融資的12%,企業大部分的資金來源是銀行貸款。
“要知道,銀行體系和資本市場金融供給側中解決的是兩個問題,銀行體系屬于數量手段,改變整個系統貨幣規模,而資本市場才能解決風險匹配問題,調整貨幣分布。”費一文表示,新經濟的發展需要提高企業資本運作的效率,因此需要提高直接融資的比重。
“但現在我國的資本市場還不能適應這樣的經濟走勢。”費一文進一步表示,由于目前資本市場中投機性波動過大,不利于企業獲得穩定的資金支持,這是資本市場在未來需要解決的問題。
伴隨著2020年5G帶來的科技強周期,費一文判斷無論是全球半導體的銷售狀況,還是電信運營商的資本投資情況都將急速增加,因此要抓住這一契機下的新經濟發展。
但目前新經濟企業在A股市場中的占比僅有10%,而赴美上市的中概股中有近一半屬于新經濟企業,“換句話說美國市場對新經濟公司更加開放,而我國的資本市場各項條件限制了新經濟企業的上市步伐”。不過費一文認為,未來幾年,提高新經濟企業在資本市場中的比重是大勢所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