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5-29 10:43:39
本周日,在中國科學院學部第七屆學術年會上,部分院士將會做學術報告,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直播間,一起加入科學盛宴!
每經記者 梁宏亮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在哪里可以聽到中科院院士對前沿科技熱點、國家創新發展戰略、學科發展新方向的重要觀點?
答案是:中國科學院學部學術年會!
中國科學院學部第一屆學術年會于2008年召開,至今已成功舉辦六屆。學術年會緊密圍繞國際科技熱點,聚焦國家創新發展戰略需求,前瞻學科領域發展新方向,積極發揮學術引領和科技智庫作用,展現學部重大學術咨詢研究成果,引導社會尊崇科學思想和方法,促進公眾提升科學意識和素養。
本周日14:30-18:00,在中國科學院學部第七屆學術年會上,部分院士將會做學術報告,為大家帶來一場科學盛宴!
報告一
主題:中國‘碳中和’框架路線圖研究(中科院學部‘碳中和’咨詢項目簡介)
主講人:丁仲禮(地質學家、氣候變化專家)
200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F任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民主同盟中央主席,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2006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曾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
研究領域主要為新生代地質與古環境、全球氣候變化等。他在中國黃土、紅粘土和東亞古季風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貢獻,建立了260萬年以來中國黃土古氣候變化的代表性曲線,從理論上提出晚更新世時期東亞古季風變化的全球冰量驅動觀點,對風成沉積和古季風研究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他對世界各國人均累計碳排放和碳排放配額開展了系統研究,率先提出以人均歷史排放基礎分配碳排放權的中國方案,打破了西方國家對國際碳排放話語權的壟斷。
報告二
主題:高功率激光與高能粒子加速器的交叉融合
主講人:李儒新(光學專家)
201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F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光機所研究員,中國光學學會副理事長。先后擔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光機所所長、上??萍即髮W黨委書記、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院長、張江實驗室主任等、強場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負責人、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等。
長期從事超高峰值功率激光和強場激光物理的研究,在拍瓦激光裝置、激光加速高能電子和質子、阿秒X光光源和電子源、強場太赫茲輻射等方面取得一些重要研究成果。
報告三
主題:清潔能源科學基礎與展望
主講人:包信和(物理化學家)
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F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2011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院士,2016年當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榮譽會士(HonFRSC)。先后擔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所長,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
主要從事能源高效轉化相關的表面科學和催化化學基礎研究,以及新型催化過程和新催化劑研制和開發工作,提出了“納米限域催化”新概念,奠定了催化劑和催化過程“精準”設計的理論基礎。與同事們一起系統闡明了催化活性中心構建原理和動態演變規律,揭示了催化精準調控的本質特征,推動了催化學科的發展;創立OXZEO®催化劑和催化體系,成功實現了合成氣直接轉化高效制低碳烯烴等高值化學品,突破了傳統合成氣直接轉化制烴類技術中困擾了近百年的選擇性理論極限。
曾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陳嘉庚化學科學獎、國際天然氣轉化杰出成就獎、德國化學工程和生物技術協會(DECHMA)和德國催化協會催化成就獎(Alwin Mittasch Prize 2017)和2018年度Nano Research Award。
報告四
主題:疾病控制與健康中國
主講人:高福(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家)
201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F任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第八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先后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等。
高福長期從事病原微生物跨宿主傳播、感染機制與宿主細胞免疫研究及公共衛生政策與全球健康策略研究,在流感、莫斯、埃博拉、寨卡、基孔肯亞和新冠等病毒研究取得的一系列成果為中國新發突發傳染病的防控及基于病毒囊膜蛋白與宿主互作的藥物與疫苗設計做出了突出貢獻。
曾獲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首屆青年科技獎、第7屆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獎、發展中國家科學院基礎醫學獎、日本日經亞洲獎(Nikkei Asia Prize)、何梁何利基金科技進步獎、俄羅斯“Gamaleya獎章”等獎勵。
報告五
主題:海洋負排放
主講人:焦念志(生物海洋學家)
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先后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中國海洋與湖沼學會副理事長,微生物海洋學會理事長,中國微生物學會副理事長;國際海洋探索理事會(ICES)和北太平洋海洋科學組織(PICES)“海洋負排放”聯合專家組主席。
主攻海洋生態過程及其資源環境效應。1991年開始海洋生物儲碳機制研究,開拓了海洋新生產力(儲碳定量指標)、原綠球藻、好氧不產氧光合異養菌AAPB等研究領域;發現原綠球藻在西太平洋寬陸架海大量存在并確定了在我國海區的分布邊界和生態地位;創建新方法揭開了長期存在的誤區,查明了AAPB在全球海洋尺度上的分布規律,引發了海洋碳循環機制的新認識,指出不產氧光合作用對于維持海區是大氣CO?的“匯”至關重要,提出了海洋儲碳新機制“微型生物碳泵(MCP)”理論?;诖耍瑖H海洋研究委員會(SCOR)設立了MCP國際工作組(2008-2014),PICES-ICES相繼設立了聯合工作組(2015-2019)和國際專家組(2020-)。
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狀”。
報告六
主題:后摩爾時代集成電路技術發展與探討
主講人:黃如(微電子器件專家)
201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F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2016年當選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2019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長期從事半導體新器件及其應用研究,圍繞功耗瓶頸問題,在面向高速低功耗應用的可大規模集成的納米尺度圍柵(GAA)器件及電路、面向超低功耗應用的新工作原理超陡擺幅邏輯器件及電路、新型低功耗嵌入式存儲器件及陣列、新型低功耗邏輯-存儲融合器件及高能效電路架構、可靠性/漲落性表征方法模型及協同優化設計技術等方面取得系統性創新成果,在國際上產生重要影響。
先后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等多項獎勵。
報告七
主題:中國高鐵發展面臨的科技挑戰與對策
主講人:翟婉明(軌道交通工程專家)
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F任西南交通大學首席教授,中國力學學會第十屆副理事長,中國振動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四川省科協副主席。2021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長期從事軌道交通工程動力學研究,開拓了鐵路大系統動力學研究領域。創建了車輛-軌道耦合動力學全新理論體系,建立了車輛-軌道統一模型,在國際上被稱為“翟模型”,結束了長期以來將機車車輛和軌道結構隔裂開來研究的歷史。主持研究建立了列車-軌道-橋梁動力相互作用理論,開發了高速列車過橋動態模擬與安全評估系統,滿足了高速鐵路橋梁動態安全設計的重大需求。以上理論、方法與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我國鐵路提速、重載運輸及高速鐵路工程領域,解決了一系列工程技術難題,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中國青年科學家獎、何梁何利科學技術創新獎、長江學者成就獎一等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以及全國創新爭優獎狀。
5月30日(周日)14:30,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每日經濟新聞直播間,一起加入這場科學盛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