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2-11 15:14:08
每經編輯 程鵬
~~~文末有福利~~~
近日,“知網擅錄九旬教授論文賠償70多萬”等消息在微博上引發熱議。有媒體報道稱,89歲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退休教授趙德馨把中國知網給告了,原因是中國知網擅自收錄他的100多篇論文,然而趙德馨沒拿到一分錢稿費,自己下載還要付費。
12月10日晚間,中國知網在其官方微信道歉稱,向趙德馨教授表示誠摯的歉意。話題#中國知網道歉#也登上熱搜第一。
事情發酵后,中國知網的做法被人民日報、央視網等評論稱“店大欺客”“借雞生蛋”。
據悉,博士論文、碩士論文在中國知網出版,作者本人最高僅可獲得100元現金,以及400元面值的檢索閱讀卡作為稿酬。但是作者的論文每在中國知網上被下載一次,平臺就會收取15元/本甚至25元/本的費用。
在這種模式下,中國知網吸金不少。據紅星資本局記者以工作人員告知的信息和數據從理論上進行推算,一篇或只發出500元稿費的論文,可能給中國知網帶來了約57萬元的收入。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知網年收入近12億元,毛利率近54%。
知網道歉,老教授回應
應拿出整改措施,而不是停留于表面
12月10日,中國知網發布《關于“趙德馨教授起訴中國知網獲賠”相關問題的說明》,表示向趙德馨教授道歉,并提出將妥當處理趙德馨教授作品繼續在知網平臺傳播的問題。
具體說明如下 ↓
一、我社誠懇接受來自作者、媒體和社會各界的批評,全面檢查在互聯網業態下的著作權保護與使用授權方式,認真分析著作權授權鏈各環節的工作不足和瑕疵漏洞,虛心聽取法律界專家、學者和出版機構的意見與建議,嚴格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與學術期刊編輯出版單位一道正視問題、解決問題。二、對于我社曾根據法定轉載許可或通過學術期刊編輯出版單位取得趙德馨教授文字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過程中存在的工作不足,向趙德馨教授表示誠摯的歉意。
三、根據趙德馨教授作品此前的權利人北京世紀大醫科技有限公司的訴訟請求以及后來趙德馨教授本人的訴訟請求,我社在中國知網刪除了涉案作品,至今趙德馨教授尚未提出其被刪除作品繼續在中國知網傳播的主張。對于媒體就這一問題的關注,我社將積極會同相關期刊編輯出版單位與趙德馨教授溝通,妥當處理趙德馨教授作品繼續在知網平臺傳播的問題。
四、自2019年起,中國知網已開通作者服務平臺,所有作者一經實名注冊,即可無限期免費使用自己的作品,管理自己的學術成果,并隨時跟蹤其研究成果產生的學術影響。
五、自2016年起,中國知網向全社會免費開放八年前出版的文獻(包括期刊論文、學位論文、會議論文和報紙),未來將進一步征得合作出版單位同意免費開放更新、更多的學術資源。
據長江日報,12月10日晚,中南財經政法大學89歲退休教授趙德馨就中國知網發布的《關于“趙德馨教授起訴中國知網獲賠”相關問題的說明》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就這個問題本身,他已經道歉了,態度還是可以的。”老人表示, 希望知網之后能拿出具體的整改措施,真正拿出誠意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停留于表面。
狀告知網的89歲教授:
我和知網還有一樁“大案”
趙德馨是中國經濟史界著名學者,1998年退休后筆耕不輟,2018年獲評第二屆“荊楚社科名家”榮譽稱號。
此前,89歲的趙德馨與中國知網(www.cnki.net)的“恩怨”多次登上熱搜:因其100余篇論文被知網擅自收錄,他于2019年開始執著維權,隨后全部勝訴,累計獲賠70多萬元。
據澎湃新聞報道,趙德馨告訴記者,他的論文先刊登在了學術期刊雜志社上,后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知網收錄,卻從未收到通知與稿酬。
而在趙德馨身上,還有一起多年前事關知識成果的案件,至今仍未判決。趙德馨說:
“2006年,(知網)他們跟我簽訂合同,想把《中國經濟史辭典》做成電子版,才接觸。我同知網還有一個大案子,就是《辭典》這個事情。合同上規定:《辭典》或者集中的條目賣出了錢,就分一點給我。(但)開了賬戶以后,知網沒有按照合同把收入打到我的賬戶上,到現在,一分錢沒有給。
另外,知網還到銀行,冒充我的名義開了一個賬戶,還假借我的名義簽了“趙德馨”三個字,都沒有告訴我?,F在銀行都查出來了,不是我簽的字。
2021年,我又跟知網和建設銀行打官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退休教授趙德馨在家中書房辦公,清理案頭書籍和資料。圖片來源:武漢晚報 記者高勇 攝
此外,據極目新聞報道,趙德馨告訴記者, 中國知網已經不再收錄他的文章,收錄的都下架了。老人此前表示:“中國知網必須改革,不能輸了官司就下架我的文章。” 他還告訴記者,就《中國經濟史辭典》的合同問題,他還要跟知網繼續溝通。
知網搜索結果
據長江日報,對論文被中國知網下架一事,趙德馨教授此前表示:“說明知網一心只想營利,沒有承擔起文獻平臺促進知識公共傳播的義務。如果是真的想促進知識的交流,就不應該下架我的文章,而是要考慮怎么去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對于老教授狀告知網勝訴后論文被下架一事,蘇州大學法學院張鵬教授表示,這對老教授來說影響或許不大,但如果放在一位年紀輕輕的教師身上,直接會影響其學術生涯
張鵬介紹, 知網在行業內擁有壟斷地位,它把你的論文撤下后,論文就沒有辦法統計轉載率和引用率,而轉載率和引用率會影響你今后的文章投稿和申報課題,這是一個很嚴重的事情,對作者的學術生涯會造成極大傷害。 對于知網來說,這是一個企業行為,但你要考慮自身企業的特殊性,你在學術圈的影響力。知網下架教授的論文也損害了教授的正當權益,這一點應予以規范。
此前,人民日報客戶端刊發題為《作者維權勝訴就讓論文下架,這種做法太霸道》的“人民銳評”:影響越大,責任越大,對于知網這樣的平臺, 任何時候都不應濫用影響力,搞成了“店大欺客”,更不應輸了官司就意氣用事。 面對維權和批評,知網應當拿出解決問題的誠意,贏得大家的諒解,虛心接受監督和批評,在知識產權保護社會責任和企業經營發展上,找到合理合法的平衡點,這才是長遠發展的正道。
低收高賣,一篇論文或能獲利千倍 中國知網被指“借雞生蛋”年入11.6億
據紅星資本局,中國知網收錄論文所用的稿費很低,但在用戶下載時卻被標上高價。
一般來說,常規文獻的下載費用是0.5元/頁,碩士論文是15元/本,博士論文是25元/本。也有部分論文下載時不需要任何費用,還有論文的下載費用是1元/頁。
截圖自中國知網首頁
一份2016年10月發布的《學位論文領取稿酬通告》稱,作者可聯系相關負責人領取稿費,同時把稿費標準分為四類:
學位年度是2008年以前的,碩士論文著作人可獲得30元現金、面值200元閱讀卡;
學位年度是2008年及其以后的,碩士論文著作人可獲得60元現金、面值300元閱讀卡;
學位年度是2008年以前的,博士論文著作人可獲得80元現金、面值300元閱讀卡;
學位年度是2008年及其以后的,博士論文著作人可獲得100元現金、面值400元閱讀卡。
(注:閱讀卡是指CNKI網絡數據庫通用檢索閱讀卡。)
據紅星資本局,隨機找了一篇高下載量的博士論文——武漢大學劉春波的博士論文《輿論引導論》,截至發稿,該論文的下載量為22871次,下載費用為25元/本。
通過上述信息和數據,從理論上進行推算, 劉春波的學位授予年度是2013年,可獲得100元現金、面值400元閱讀卡的稿費,但他本人的這份博士論文卻為中國知網帶來約57萬元的收入。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知網是國家知識基礎設施的概念,由清華大學、清華同方發起,是以實現全社會知識資源傳播共享與增值利用為目標的信息化建設項目。
截至2017年底,中國知網擁有機構用戶2萬多家,個人注冊用戶2000多萬人,全文下載量達20億篇次/年,網站同時在線用戶超過15萬人。想要閱覽和獲得知網內容并不是免費的。但由于其在學術資源上大而全的優勢,因此各高校圖書館基本都是知網的客戶。
中國知網主要創始人,同方股份副總裁、同方知網董事、總經理,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董事長,王明亮現年63歲,畢業于清華大學, 去年年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他表示表示,最初的目的 是為了給全國的科技人員提供全面系統的及時的情報服務。這些內容它是集中了全國學者,甚至是全世界學者的智慧。
圖片來源:清華控股官網
至今,中國知網的相關頁面仍顯示:
1999年3月, 以全面打通知識生產、傳播、擴散與利用各環節信息通道,打造支持全國各行業知識創新、學習和應用的交流合作平臺為總目標, 王明亮提出建設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并被列為清華大學重點項目。
啟信寶顯示,“中國知網”項目屬于 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方知網”) ,王明亮為法人代表,同時擔任總經理。該公司為外國法人獨資公司,其控股100%的股東為知網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與此同時,王明亮還是 同方知網數字出版技術有限公司 的法人代表。該公司成立于1999年7月8日,是在2014年1月15日由同方光盤股份有限公司變更而來,同時法定代表人由陸志成變更為王明亮。 同方股份持有同方知網數字出版技術有限公司98.98%。
同方股份(6001000.SH)在財報中表示,同方知網是其孫公司,持股100%,主要從事互聯網出版與服務業務,已經形成“中國知網”(CNKI)門戶網站,為用戶提供《中國學術期刊數據庫》和《中國博碩士論文數據庫》等一系列產品。
其中,2020年財報顯示,同方知網的主營業務收入為11.68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93億元,毛利率為53.93%。
截圖自同方股份2020年財報
而在今年上半年,同方知網的主營業務收入約為4.96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893萬元, 毛利率為51.3%。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微信公眾號“ CNKI知網”、人民日報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紅星資本局、極目新聞、中新經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