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1-13 19:48:11
1月13日,一則券商《固定收益融資部員工社會行為準則(試行版)》在網絡上持續發酵傳播。此試行版準則一經曝光,引來網友不斷地神回復:“凡爾賽最高境界!”“原來券商行業100萬的車才算豪車、15萬的表才算高檔表?!?/p>
每經記者 李娜 每經編輯 吳永久
2022年初,券商圈子的梗挺多,引來“吃瓜”群眾紛紛圍觀。
1月13日,一則券商《固定收益融資部員工社會行為準則(試行版)》在網絡上持續發酵傳播。這份“行為準則”要求員工避免炫富,重新給高檔手表、豪華車和高檔包包進行奢侈品定義。
此試行版,一露臉引發熱議。“凡爾賽最高境界!”、“我知道我又被平均了!”…… 各種觀點充斥著網絡了!
至此,剛退溫的證券從業者薪酬老話題又飆升了。
今日,一則券商《固定收益融資部員工社會行為準則(試行版)》火了。
圖片來自網絡
這份600多字的行為準則,包括了奢侈品使用、言談舉止、對外宣傳和生活作風四大方面。最賺足眼球的就是對奢侈品車、表和包,給出了明確的價格定義。如工作環境下(上班時間、有客戶在場的任何場合)須穿著得體,不允許開豪華車(100萬以上),戴高檔手表(15萬以上)、使用高檔包(5萬以上),以及使用其他不合時宜、奢華定制的物品。
言談舉止的要求主要對“曬薪酬”等行為進行規定,目的是避免留下高調奢侈的行業形象。如對外交流時需回避討論任何奢華主義內容;不允許在使用社交軟件、社交平臺(公開媒體,包括朋友圈、抖音、小紅書等)時發工資、獎金等截圖或具體金額,不在社交平臺上發布高端奢侈品、高端旅行以及高端餐飲、酒水的相關內容;接受正式采訪前須向部門提交申請,接受正式和非正式采訪(參加論壇等)時不得隨意評論行業薪酬。
對外宣傳內容上也對“薪酬待遇”等敏感信息做出限制。在對外宣傳及招聘信息中,不可含有薪酬和待遇信息的表述。招聘廣告不允許標注高薪和高提成、強資源等要素。
在生活作風上更是要求對待個人生活必須抱著負責任的態度,嚴肅處理個人生活問題。
此試行版準則一經曝光,引來網友不斷地神回復。
“凡爾賽最高境界!”
“這個價格是免稅店價格、是法國價格、還是專柜價格?”
“原來券商行業100萬的車才算豪車、15萬的表才算高檔表。”
一位券商從業人士向記者無奈吐槽:“說得好像15萬以內的表和100萬以下的車,我們能買得起一樣。”
網絡是有記憶的。1月6日,某券商非銀分析師高調“曬224萬工資單”事件火爆網絡。據網絡截圖顯示,該非銀分析師所需繳納的稅額全年就達62萬,而其全年收入最低的一個月,工資也有6萬多,不過后來當事人否認了此事。僅隔一個星期后,券商《固定收益融資部員工社會行為準則(試行版)》橫空出世,再度引爆網絡。
此前,1月7日消息,中國證券業協會近日向券商下發了關于開展行業薪酬管理制度調研的通知。通知中稱,證券行業是依靠高質量人才發展的行業,健全合理的薪酬激勵機制是公司穩定健康發展的必要保障,同時也是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重要基礎。為了解行業對完善薪酬管理制度的意見建議,更好發揮協會的自律引導作用,現開展問卷調研,請公司按照調研提綱認真組織研提相關意見建議,并于2022年1月17日17點前反饋。
近幾年來,證監會連續發文,要求券商對薪酬收入建立長期有效的激勵機制,不能與所做項目直接掛鉤!比如,2021年9月,證監會發布《關于加強注冊制下中介機構投資銀行業務廉潔從業監管的意見(征求意見稿)》明確表示:證券公司不得將從業人員薪酬收入與其承做或承攬的項目收入直接掛鉤,不得以業務包干等過度激勵方式開展投資銀行業務;應當在勞務合同、內部制度中明確,對存在廉潔從業違法違規行為的從業人員,可以要求其退還相關行為發生當年獎金或者停止對其實施長效激勵措施。
另外,日前中國證券業協會向券商下發《證券公司文化建設實踐評估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要求證券公司建立長效激勵機制。具體內容評估內容為:公司應構建激勵與約束并重、長期與短期兼顧的長效激勵機制,注重有效激勵與問責監督相統一。包括建立科學的人員考核與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將廉潔從業、合規誠信執業、踐行行業和公司文化理念等情況納入人員考核與薪酬管理,堅持正向引導激勵與反向懲戒約束并重。建立長期與短期兼顧的激勵機制,通過適度拉長業績考核周期、薪酬遞延等方式形成合理有效的長周期考核評價體系和收入分配機制。此外,若是薪酬激勵過于激進,未能體現建立長期激勵機制要求的,公司文化建設考核就會被扣分。
此外,2021年11月3日,福建證監局對華福證券以及時任分管投資銀行業務的副總裁蔣松榮分別采取了出具警示函措施,這也是國內首家券商因投行薪酬激勵機制不合規而受到處罰。
為防炫富,到底是哪家券商竟炮制了600多字的員工社會行為準測。這個試行版真能起到文件中所提到的作用,它能繼續實施下去嗎?相比之下,反而它為什么會出現,卻更值得玩味。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132960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