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1-30 12:04:18
◎在即將結束的1月份,房地產領域迎來諸多利好。
每經記者 王佳飛 每經編輯 魏文藝
“太難了!”這或許是大多數地產從業者對2021年的感嘆。
回看2021年,房地產市場從下半年開始“急轉彎”,下行趨勢一直延續至今。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去年下半年全國商品房成交規模降至2015年以來同期最低水平。
房價漲幅也明顯收窄。2021年百城新建住宅價格累計上漲2.44%,為近7年最低水平。土地市場表現同樣前熱后冷,全年300城住宅用地供應下降近一成,為近4年最低水平;住宅用地成交同比下降超兩成,出讓金額同比下降6.7%。
尤其對于房企而言,2021年可謂經歷了近年來最難過的“坎”。百強房企在這一年的成交規模出現罕見下降,公布年度目標的30多家典型房企超八成未能完成既定任務。
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地產融資和房貸政策收緊,疊加各地樓市調控頻頻加碼,致使房債務違約現象頻發,甚至有部分規模房企“爆雷”。
行業下行之下,房企的業績自然受到影響。
1月28日晚間, 31家A股上市房企披露2021年業績預告, 預告虧損的達20家,僅11家預告盈利。其中,華夏幸福預計虧損金額在331億-391億元,藍光發展預計虧損120.37億元,泛??毓深A計虧損90億-110億元。
業內甚至評價稱,2021年是房企業績最拉胯的一年。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房地產市場下行對于購房者來說卻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利好。尤其是房價增速放緩甚至是下降,使購房壓力相對變小,無房者的安家的夢想或者能提前到來。
事實上,隨著這一輪的市場盤整,房地產行業正在趨于理性,而理性發展的市場才真正符合行業各方的利益,才能使行業保持可持續發展。
回想2016年的燕郊樓市,彼時房價的瘋狂上漲幾乎是一天一個價格,只要是售樓處均是擠滿了購房者。這樣的瘋狂搶場景,之前在不少城市都曾發生過。但當去年燕郊的房價一夜腰斬后,受傷的是房企、購房者以及經紀機構等參與各方。
房地產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房價非理性地上漲或下跌都不是正?,F象,而“穩定”才是房地產行業應有表現。
房地產市場維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下,房企可實現從從拿地到開發及銷售的正常運轉,有房者可以享有合理的資產增值,無房者也可以從容地規劃未來,市場管理者也能夠看到一個安定的局面。
開年以來,這樣的“穩定”信號不斷顯現。
如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通知,要求促進住房消費健康發展,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1月20日召開的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要求,“保持調控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增強調控政策協調性精準性,繼續穩妥實施房地產長效機制。”同日,央行LPR降息落地。
與此同時,近期多地發布購房補貼政策,如降低住房公積金貸款門檻,引導樓市剛性需求等 。
在企業端,上月央行、銀保監會聯合印發通知,明確支持優質房地產企業在銀行間市場注冊發行債務融資工具,募集資金用于重點房地產企業風險處置項目的兼并收購。
而近日,萬科、碧桂園等財務穩健的民企已經在頻頻發債,華潤、保利等央企的并購融資也紛紛落地。如招商銀行近日分別授予華潤置地200億元、華潤萬象生活30億元并購融資額度;保利置業50億元公司債獲上交所受理,用途包括“房地產項目的兼并收購”。
地產領域利好消息頻傳,且在逐步落地。或許,這已經為2022年的房地產市場開了一個好頭。
(鎂刻地產原創,喜歡請關注微信號meikedichan)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583138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