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4-22 12:00:22
◎“在走向‘一帶一路’的過程中,要有一定耐心?!敝苄〈ㄕf,因為其他國家可能在如何定義綠色金融方面跟我們有所不同,所以綠色金融推向“一帶一路”有一個過程。
◎轉型需要過渡期,我們今后不再對燃煤電廠進行融資,但是現在有一些在建的項目還得做完。
每經記者 張蕊 海南博鰲攝影報道 每經編輯 陳星
“一帶一路”倡議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經貿合作等多個領域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果,成為共建國家合作發展的成功實踐。
4月21日,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一帶一路:合作發展的新實踐”分論壇舉行,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中方首席代表,中國金融學會會長周小川參加了活動。
當前,推動疫后綠色復蘇與低碳轉型已成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核心關注,引導綠色投資是推進“一帶一路”綠色低碳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加強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金融等重點領域合作,將切實推動綠色“絲綢之路”建設。
就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現場向周小川提問:對于“一帶一路”國家在加強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金融等重點領域的合作,您有哪些針對性建議?
分論壇現場
周小川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綠色金融方面,首先要把國內的綠色金融做好,然后逐步向“一帶一路”國家推行。
“因為綠色金融在各個國家的定義和給予的政策支持是不一樣的。”周小川說,中國于2016年向G20杭州峰會提交了《G20綠色金融綜合報告》,以促使各國在綠色金融議題上達成共識。
周小川提到,在那之前中國和其他幾個國家共同做了綠色金融的倡議,這些年來一直有比較多的進展,特別是國內綠色金融總量和占比走在世界前列,很多國家都很關注中國在這方面所取得的進展。
“但是,在走向‘一帶一路’的過程中,要有一定耐心。”周小川說,因為其他國家可能在如何定義綠色金融方面跟我們有所不同,所以綠色金融推向“一帶一路”有一個過程。
去年10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第二十六次會議(COP26)在英國格拉斯哥開幕。周小川認為,像這樣的事件,將催生全球在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方面的覺悟和理念。
“這種覺悟和理念也會逐步深入人心,到發展中國家、到‘一帶一路’國家,甚至到發展程度不夠的一些國家。”周小川說,隨著這樣的推行,綠色金融從概念、標準、政策衡量、支持上慢慢可以形成一個系統。
而在綠色基建方面,周小川提到,如果把互聯互通和基礎設施作為基建的主要內容,其中的公路、鐵路、機場、電網、通訊網絡、互聯網所有這些基礎設施基本上都是支持經濟發展的,并且也沒有特別的不綠色,“當然,具體采取的工藝和施工過程要具體分析。”
“所以比較突出的就是在能源、燃煤電力方面。”周小川強調,中國已經作出了莊嚴承諾,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在這方面邁出了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談及國內的綠色發展態勢將如何影響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項目,周小川表示,我們看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所起的作用,這些項目粗分一下有三大類:
一類是互聯互通,公路、鐵路、航空、電力等。第二類涉及有資源的,不管是油氣,還是其他的基礎礦藏,它會面向全球供應。“還有一個很大的類別,就是幫助當地發展經濟解決就業的。”周小川說,這一類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基礎設施,基礎設施不好它也發揮不了作用,這里面有很多中小企業,包括工業園區。
周小川表示,當前如果轉到綠色理念上來,這三類中最主要的就是燃煤電廠。他進一步解釋稱,修公路或者搞無線通訊包括電網等,這些都沒有特別突出的二氧化碳排放,也沒有特別突出的其他對環境的影響,所以真正影響大的就是燃煤電廠。
周小川說,中國如果對外宣布以后不再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燃煤電廠進行融資,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政策,也是非常大的信號,會在綠色發展、氣候變化中作出非常重要的貢獻。
不過周小川認為,很多發展中國家之所以有這么高的電力需求,是因為經濟發展要依靠它,所以一定要看不同國家的具體情況。
他舉例說,如果那些國家有天然氣,天然氣的發電碳排放當然比燒煤少很多;有的國家既沒有水利資源又沒有油氣資源,其他的發電方式也不一定行,所以當前階段還得選擇煤電,這要根據具體國情加以區別。
說到跟國內的關系,周小川坦言,經過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們的發電設備能力確實不錯。“但實際上也是可以不斷進步的。”周小川說,如果我們調整政策和發展策略,在“一帶一路”沿線解決發展中國家電力需求方面仍舊能夠大有前途。
“但是轉型也需要一個過渡期,我們今后不再對燃煤電廠進行融資,但是現在有一些在建的項目還得做完。”周小川強調,總體來講,這個過程很明顯是一個健康的過程,也表明了中國發展的理念和對全球氣候變化所承擔的責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