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4-29 15:21:33
◎過去物業行業都認為擴大在管面積能提高邊際效應,但如今的現實證明這是行不通的。物業公司要降本增效,只能依靠科技。
◎房地產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建造代表了18萬億GDP,圍繞“住”還有家裝、物業、智能家居等,還有更廣闊的空間,這些都可以用數字化進行重構,以提升效率和服務能力。
◎機器設備再貴也貴不過人工,而且隨著時代進步電子設備的成本也在不斷降低,這肯定會降低物業服務的成本,提升勞動者的效率。
每經記者 黃婉銀 每經編輯 魏文藝
5年前,一家物業公司如果說要做科技,大家一定會認為這是在做“噱頭”。
5年后,當萬物云招來首席科學家丁險峰時,雖然出乎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
丁險峰有近20年的物聯網與人工智能經驗。在硅谷15年,曾歷任意法半導體主任算法工程師、博世傳感器應用工程經理、英特爾傳感器系統主任架構師?;貒?,又先后出任華為傳感器應用實驗室主任兼首席科學家,阿里云副總裁、智聯網首席科學家。
這樣一位頂尖科技人才,為什么會選擇來到被外界打上“土包子”標簽的物業行業,加入萬物云?
2021年7月,丁險峰決定離開阿里云加入萬物云的時候,周圍的朋友同事并不覺得這是一次大跨度,反而認為他的選擇非常正確。“做物聯網最好的就是要找到應用場景,萬物云給了我用武之地,這是萬物云不同于一般物業公司的地方,其他物業公司我不會去。”
4月19日下午,丁險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專訪時,他剛剛寫完季度會議的PPT,印有萬物云Logo的藏藍色T恤和一個會議桌類型的辦公桌,是典型的科技圈搭配。從杭州到深圳以后,他大多數時間都在萬物云大廈埋頭干活。
丁險峰說,“過去物業行業都認為擴大在管面積能提高邊際效應,但如今的現實證明這是行不通的。物業公司要降本增效,只能依靠科技。”
萬物云首席科學家丁險峰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當下,物業行業人工成本上行已成為客觀趨勢,而這本就是一個“人力密集型”的產業。因此,以萬物云、碧桂園服務、龍湖創智生活等為代表的龍頭物業公司,近幾年都在尋求更多科技化、智能化手段醞釀更多變化和機會,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都是可能改變行業生態的存在。
在丁險峰看來,衣食住行中的“衣食行”在PC互聯網時代都已經得到了數字化解決,比如打車、外賣、電商等效率都得到了提升,但最后的“住”還沒有解決。
房地產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建造代表了18萬億GDP,圍繞“住”還有家裝、物業、智能家居等,還有更廣闊的空間,這些都可以用數字化進行重構,以提升效率和服務能力。
萬物云要做的就是以空間科技改造物業。“從物業到空間,讓公司可以服務更多客戶、服務客戶的更多方面。”在2020年萬科物業宣布更名為萬物云時,萬物云CEO朱保全曾就解釋道,從城市到園區,從寫字樓到家,皆為空間,空間科技服務的范疇比物業服務更大,在空間(Space)里的設施、設備、資產、人及商業活動皆可通過技術(Tech)連接。
當然,數字化、智能化并不是讓機器取代勞動者,而是服務勞動者,或者替代重復性勞動。“機器設備再貴也貴不過人工,而且隨著時代進步電子設備的成本也在不斷降低,這肯定會降低物業服務的成本,提升勞動者的效率。”丁險峰說。
比如傳統的電梯檢修需要人工每兩周定期實地查看并簽字,但如果把相關設備信息采集連接到后臺,就可以實時反映電梯運行狀態,等有需要或者一個月再去檢查一次。
換言之,原來機電維保的作業程序,現在可以用IoT+AI(物聯網+人工智能)來做預測性維保,部分周期性維保可用云維保替代。一旦用IoT來數字化了任務和被作業的對象,數字化以后的作業程序(BPaaS)讓“機器+人”結合的更為緊密,從而大幅度提高物業作業效率,機器+軟件使得社區勞動力整體提升了崗位效能,實現社區勞動力最大化提效。
從另一個層面看,這也正是科技賦能物業。更進一步,將業主對物業的需求服務、或設備異常等形成線上數字化工單,用派單系統分發給對應員工,最后反饋評價。跟外賣或快遞系統一樣,物業工單也與員工的收入直接掛鉤,這就解決了積極性的問題。
根據萬物云披露的招股書,2019-2021年,萬物云整體毛利率約為17.7%、18.5%、17.0%,呈逐年走低趨勢。雖然朱保全認為物業公司毛利率的合理區間是在15%左右,且客戶信任遠比毛利率重要,但他也承認“穩定的毛利率是一個現實的問題”。
因此,萬物云期望可以通過以街道為中心的蝶城高濃度戰略,打開這個行業新的開源節流模式,提出更高的效率服務,也希望能夠帶來整個公司業績的穩定。
鑒于對傳統服務業效率瓶頸的思考,2021年萬物云提出了“街道戰略”,也就是基于其在住宅物業、商寫物業、城市物業以及遠程運營的能力,將圍繞一條街道內服務者可達的20分鐘服務圈,打造一個高濃度、高效率服務網絡,這個服務圈被稱為“蝶城”(Onewo Town)。
美團、滴滴等都是通過對服務者進行集約化管理,再以拼單的形式實現降本增效。丁險峰分析說,萬物云的蝶城戰略也是如此,“物業公司需要依靠科技來拼單、提效,跨過單項目以實現集約化。”
他舉了一個例子,比如萬物云在深圳的坂田街道有8個住宅項目,以往一個項目買不起一個保潔機械車,但是8個項目就可以成立一個保潔機械化設備運維中心,對應的服務者也會減少。將保潔機械化后,就可以在運營中心設置好相應的調度算法,以數字化調度依次為8個項目服務。
而要實現這一模式的兩個前提,一是讓設備和人員流動的范圍半徑不能太大,否則成本難度太大。只能在三公里的范圍,但范圍內必須有一定量的住戶,這也就是所謂的街道濃度;二是供應鏈一體化,三是需要數字化技術來數字化供應鏈,然后集約化調度。
提高街道濃度也是萬物云目前收并購的主要原則之一。2021年,萬物云兩個并購大單——伯恩物業與陽光智博的收購,都是為增強其華東區域市場的服務覆蓋濃度。
“收購的項目離我們近,才能共享基礎設施和供應鏈,離我們遠的項目無法改變其邊際成本。所以我們收并購不是為了攤大餅,以前物業行業都以為把在管面積從1億平方米變成5億平方米,成本就會下降,但最后發現不是的。”丁險峰說。
目前,萬物云已形成了約340個蝶城。朱保全預計,3-5年后,每一個蝶城預計會形成可觀的營收,而這個community shared service(濃度區域共享服務)會形成更有趣的邊際效率。
對丁險峰來說,萬物云需要他做的事情在技術上難度不大,有挑戰的是商業模式的設計,即復制推廣。
蝶城就是丁險峰的線下應用場景之一。蝶城將實現住宅、商企、城市空間內的物業服務的聯動,同時蝶城空間內帶來更多元的服務場景,可以滿足消費者更多樣的需求,屆時,AIoT PaaS(智能物聯云平臺)群和BPaaS的SaaS(軟件服務化)群將變得更加不可或缺。
除了商業模式的設計,難點還在于給大家“洗腦”,包括協調供方、保潔、物業方等等。“洗腦的問題還是根據商業模式的設計來的,這個模式要是降本增效了,人家會主動擁抱你,要是給人家的設備貴了當然會抵制嘛,不過現在萬物云內部上上下下絕大部分都還是很支持的。”
丁險峰在萬物云著重建設的是硬件能力、邊緣計算、網絡能力這些云網邊端的能力,這是目前其他地產或物業公司的科技部門做不來的。
萬物云正在做的是一朵產業云,是重構物業作業和服務消費者的SaaS群。構建了從底層智能物聯系統集成和云邊協同能力,中層空間云服務、遠程服務及BPaaS解決方案,至頂層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的科技體系。
但萬物云未來的競爭對手不會是阿里云、華為云、騰訊云,這些做的是底層的IaaS,并沒有去做具體的云的運營。朱保全稱,對萬物云來說,與阿里云、華為云、騰訊云全部都是合作伙伴,萬物云是不會做IaaS層的,而是會在這些云的基礎上構建基于城市服務、工單管理的云服務。
萬物云的空間作業SaaS群即BPaaS,利用云計算的微服務體系將實踐知識轉化為獨立的模塊,涵蓋客戶服務、安全管理、機電設備服務、清潔及各種服務流程。目前,其正在積極把基于BPaaS的解決方案推向外部客戶。
這也是一種商業模式的設計。一些外部客戶如商業寫字樓、專業性不強的小區業委會等,因為勞動力短缺和服務專業性等問題,也需要如數字化以后的保安作業流程等。萬物云的BPaaS就是寫給保安、保潔等的軟件系統。另外,也可以讓物業實現可視化、可衡量和調配調度量化。
目前,萬物云都是以軟件授權這種形式與外部客戶合作,暫時不考慮出售。丁險峰認為,現在離真正賣軟件還早,至少還需要2-3年時間,先把萬物云內部的“四保”做好,再考慮對外輸出。
其他物業公司如果花費同樣的力氣,是否能在科技上與萬物云競爭?
丁險峰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很自信。“科技不是一朝一夕做成的,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萬物云從2015年就開始積累,砸錢并不能加速。”除了科技之外,萬物云的獨特就是費力打造的蝶城和供應鏈一體化,還有日積月累的即插即用的“分布式云或者成為邊緣云”,日積月累AI算法庫、SaaS群的knowhow(專業能力)。
物業或地產公司做科技特別需要首席科學家,他們可以告訴公司什么是可以干的,什么是不可以干的。身為首席科學家的丁險峰認為,首席科學家的意義在于能深度洞察技術的趨勢,為公司提供戰略決策的依據。
“要能把握未來10年的科技趨勢,要知道什么時候某個技術要成熟了,讓老板可以基于新的技術、基礎設施來構建商業模式,然后預測下面3年的技術成熟度。”
【每經房產原創,喜歡請關注微信號Real-estate-Circle】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_40011000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