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6-30 21:53:24
每經編輯 張錦河
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6月30日,俄羅斯國家杜馬副主席、美在烏生物實驗室活動調查委員會聯合主席亞羅瓦婭表示,在俄國防部繳獲的文件中發現,美國在烏克蘭軍人身上也進行了危險的實驗。文件信息顯示,如果實驗后72小時內發生不良反應,有軍人死亡的情況烏克蘭需要立即通知五角大樓。
亞羅瓦婭表示,明顯其中不存在任何人道主義的項目。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俄羅斯國防部在3月6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俄方在軍事行動中發現了由美國資助的、在烏克蘭境內實施的軍事生物計劃。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科納申科夫表示,有證據顯示,臨近俄羅斯邊境的幾個美國資助的烏克蘭生物實驗室曾從事生化武器研發。根據俄軍繳獲的文件,烏克蘭衛生部在2月24日、也就是俄羅斯對烏克蘭軍事行動開始的當天,向波爾塔瓦生物實驗室、哈爾科夫生物實驗室下令,要求工作人員緊急銷毀能夠引發鼠疫、炭疽和霍亂的病毒。科納申科夫說,目前俄羅斯軍隊的生化專家正在對文件進行分析,分析結果將對外公布。
當地時間3月10日,俄羅斯國防部發表聲明說,俄方正在繼續分析烏克蘭生物實驗室員工移交的,關于美國在烏克蘭秘密軍事和生物活動的文件。文件顯示,由美國建立和資助的位于烏克蘭的生物實驗室內進行了蝙蝠冠狀病毒樣本的試驗,目的是建立一個致命病原體的秘密傳播機制。
圖片來源:攝圖網-401491749 (圖文無關)
俄國防部表示,俄羅斯輻射、化學和生物防護部隊專家研究了美國授意在烏克蘭提取人類生物材料并將其送往外國的文件。一個關于在烏克蘭和俄羅斯及其他鄰國之間遷徙的野生鳥類攜帶病原體的美國項目研究情況引起注意。根據文件,美方計劃于2022年在烏克蘭開展鳥類、蝙蝠和爬行動物的病原體工作,并進一步研究由它們攜帶非洲豬瘟和炭疽病毒進行傳播的可能性。
俄國防部指出,美國五角大樓在烏克蘭資助進行的生物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個隱秘傳播致命病原體的機制。
當地時間3月10日,俄羅斯國防部公布了關于美國及其北約盟友在烏克蘭實施軍事和生物計劃的材料,包括從烏克蘭實驗室向澳大利亞和德國轉移生物材料、蝙蝠項目、UP-4候鳥研究項目和在俄羅斯捕獲烏克蘭鳥類的協議,以及在生物實驗室銷毀證據的證明書。
從各種渠道獲得的信息證實,美國國防部減少軍事威脅辦公室(DITRA)在資助和開展烏克蘭境內的軍事和生物研究方面發揮了主導作用。
據俄羅斯國防部稱,美國在烏克蘭UP-4項目的細節已經得到確認。該項目涉及基輔、哈爾科夫和敖德薩的實驗室,研究期限至2020年。
俄國防部表示,其目的是研究候鳥遷徙傳播特別危險的傳染病的可能性,包括高致病性H5N1流感。俄國防部指出,西方國家的代表對轉出其生物材料持謹慎態度,但文件證實了許多將烏克蘭公民的生物樣本轉移到國外的案例。
當地時間5月11日,俄羅斯國防部再一次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一批新的關于美國在烏克蘭從事生物軍事活動的細節。
俄羅斯國防部表示,美國通過立法建立起一套保障體系,以便使用聯邦預算來為生物軍事活動提供資金支持。在美國政府的保護下,相關項目獲得了來自受民主黨控制的非政府組織的資金,而輝瑞、莫德納、吉利德以及默克公司這些制藥公司也參與了相關計劃,在烏克蘭進行規避國際安全標準的藥物試驗,從而極大地減少了研究項目的支出,取得了相當大的競爭優勢。
俄國防部指出,俄羅斯發現了多起生物軍事活動的證據。包括有人在盧甘斯克地區傳播沾染了耐藥結核病菌的假幣;美國國防部在哈爾科夫州的精神病院進行人體實驗;在馬里烏波爾收集和分類霍亂病原體,并將挑選后的菌株途經基輔送往美國等等。
6月3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30日主持例行記者會。
圖片來源:外交部
有記者提問∶據報道,美國退役軍事情報官斯科特·本內特表示,聯合國應基于俄羅斯收集的證據,對在烏克蘭運行實驗室并制造生物武器的研發者開設國際法庭。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趙立堅:我注意到有關報道。我們看到越來越多、包括美國內部人士對美國在全球各地開展的生物軍事活動提出質疑。正如我一再強調的,美國是開展生物軍事活動最多的國家,也是唯一反對建立《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核查機制的國家,國際社會對美國在世界各地開展的生物軍事活動早有嚴重關切。
“以核查確保遵約”是國際共識,生物安全領域不應成為例外。作為《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的存約國之一,美國理應就此作出表率。我們再次敦促美方本著負責任的態度,盡快對其在烏克蘭等地的生物軍事活動作出令人信服的澄清,而不是避重就輕、欲蓋彌彰。美國自證清白的最好辦法就是敞開大門,接受國際社會的檢查。
今年年底將召開《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第九次審議大會,美方應以此為契機改弦更張,停止獨家反對建立公約核查機制的頑固立場,真真切切為生物安全全球治理做出實質貢獻。這將有助于恢復國際社會對美國遵約的信心,也將有助于提升全球生物安全水平。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28447278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