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8-28 22:45:14
每經記者 林姿辰
每經評論員 林姿辰
近日,精準醫療龍頭泛生子(GTH,股價1.13美元,總市值1.02億美元)董事會宣布收到公司聯合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兼CEO王思振的初步非約束性私有化要約。消息一出,引發市場廣泛關注。有觀點稱,泛生子的私有化可能會是當下中概股時代大趨勢的一個縮影。
兩年前,泛生子在紐約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并募資2.6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癌癥精準醫療上市項目,當日收盤公司總市值高達14.14億美元。但“上市即巔峰”,目前泛生子市值較上市日縮水超92%,估值處于低谷。
考慮公司賬上現金與三費開支的數據差距,“融資難”是泛生子選擇“私有化”的重要客觀因素。但放眼未來,如果公司選擇在國內二次上市,融資不應是泛生子“續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過去幾年,雖然港股18A和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已為未盈利企業上市打開大門,且港交所已成為亞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集資中心,但國內投資機構對生物科技公司的態度正日趨冷靜,如果公司只會“講故事”而缺乏真創新,即便身處熱門賽道,也很難如前幾年一樣籌集到大額資金。
擺在泛生子面前的,還有更加激烈的競爭形勢。在泛生子赴美上市的兩年時間內,國內腫瘤基因檢測市場日新月異,不僅誕生了走居家自測路線的“癌癥早篩第一股”諾輝健康(HK06606,股價22.00港元,市值94.54億港元),還涌現出了以和瑞基因為代表的大批基因檢測公司。
今年上半年,諾輝健康憑借毛利率極高的早篩產品換得充沛現金流,隨后進階到研發難度更高的血液樣本癌癥早篩;和瑞基因則宣布推出多癌種早篩產品,覆蓋了中國六大高危高發癌癥。
相較之下,泛生子扎根肝癌、肺癌檢測領域,產品具有先發優勢和技術優勢,不過面臨的競爭日趨白熱化,未來仍需捕捉未滿足的市場需求,前瞻性地布局差異化產品。
此外,盡管入局者眾多,但國內腫瘤早篩行業目前仍處于初期階段。無論是由企業主導的早篩產品研發、定價、銷售,還是監管機構負責制定的產品審批、上市流程,都還具有較大的完善空間。
在“摸著石頭過河”的產業環境中,如何將有限的資金按照合理的比例分配到市場教育、研發和銷售中,無一不考驗著管理者的智慧。
總之,在融資困境中邁出私有化的一步,只是泛生子“回歸”的開始。若真如業內普遍所認為的,泛生子私有化后將在國內再上市,那么,公司還需要精細處理股權變動、員工期權、代持解除、私有化資金償還等潛在問題,為公司二次上市打好基礎。
無論泛生子在私有化后選擇哪個上市地點,完善治理結構、提升治理水平、找準差異化定位、加大創新投入,都將是公司守住、鞏固“護城河”的不二法門,也將是幫助公司如愿募得與自身價值相匹配的資金,走出價值低估洼地的根本。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