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杭州蕭山技師學院院長許紅平:就業教學是發展教學,不能談職業色變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9-06 14:28:39

    ◎教學的入學起點應是產業發展的現實需求,而不應是升學導向、學歷導向。

    ◎需求像雪花一般飛來,供給信息的不對稱等導致了行業急需的人才招不到,而學生對急需人才類型又不敏感。

    每經記者 畢媛媛    每經編輯 張海妮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當學生走出校園,面臨的首要抉擇就是就業,這關乎一生大事。

    在成長過程中,學生既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在就業中生存,也要建立自身良好心智,完成人格建設。但如何進行人才的可持續化發展,在人和企業之間仍存在一些矛盾。

    9月3日,第六屆太和文明論壇在北京召開,在議題為“職業教育和鄉村振興”的教育文化分論壇上,杭州蕭山技師學院院長許紅平,天津城市職業學院教授高揚,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理事長、院長劉一沛,完美世界教育首席運營官劉建新等多位專家從不同視角暢抒己見,深入交流。

    “對人才的評價應該是一個體系化、系統化的標準”

    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職業教育如何更好地促進就業改革,該話題常議常新。

    聚焦到教學鄉村振興和就業的問題上,許紅平認為,所有的教學都是職業教學,無論是家庭教學、社會教學還是學校教學,國家所有領域的振興都要依靠教學。

    不過,教學目前缺少從小一直到大學畢業的生產勞動、生活勞動,導致很多人的生長經歷沒有獲得職業體驗感、職業習慣和職業興趣的培養。“產教融合應該是所有教學,當然也包括職業教學的核心問題。”許紅平表示。

    進一步講,教學的入學起點應是產業發展的現實需求,而不應是升學導向、學歷導向。“能夠評價你是不是一個人才,唯一的權威就是用人單位,絕對不是教育部,也不是人社部。”許紅平稱,但當下的尷尬局面在于教學人才培養的供給側與人才培養的需求方不匹配、不適應、不精準——也就是大學生就不了業,產業界要不到人。

    在社會的發展進程中,離不開職業技能勞動,可如今談職業“色變”,與勞動相關更顯得低人一等。產教融合不到位,導致了很多大學畢業生一進到車間,看到設備、機器后根本不認識,也不會操作。許紅平總結:“就業教學一定是發展教學,因為它要和科學技術和今后高端的軟件、硬件打交道。”

    高揚則認為,學生在發展的過程當中,一方面要考慮到如何能更好地就業、更好地生存,另一方面也要更好地建立自身心智,更好地完成他人格的建設等訴求。“我們對人才的評價不應該只拘泥于某一個企業、某一個用人單位個性化的需求,而應該是一個體系化、系統化的標準。這種標準的建立對于學生來說不僅僅是一時就業需求的滿足,同時對于他整個人生的發展,整個職業路徑的發展是非常有益的。”

    “為什么大學生就不了業,企業招不到人?”

    每年的單招,是學校最為熱鬧的節點之一,然而劉一沛在今年觀察到,有很多學生帶著他們的家長一起來找工作。站在學校的視角和立場上,他感到困惑。

    在學習期間,學生很大程度沒有真實接觸過真實崗位,如何在這種狀態下,讓學生鍛煉出真正能夠適應社會、適應就業的能力,是從業者在思考的問題。

    產教融合推動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在劉一沛看來可解決我們認為職業教育兩個不可能三角的問題。“當前我們國家在職業教育里的投入,高職相對來說好一點,但也只有公辦學校有投入。中職的投入相對來說是比較低的,大部分地區都是在小幾千塊錢的水平。在這樣的投入下,我們希望追求質量,同時又希望人人都享受到教育,是一種矛盾。”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劉一沛認為需要引入企業,讓企業提供資源、參與教學、參與教育。

    具體而言,劉一沛進行了三點提議:一是突破學科教育思維的人才培養模式設計;二是希望能夠在校企合作方面做出一些系統化或者最終能夠實現可持續或者有復制性的突破;三是分類分級的雙師型教師認定。

    學生迷茫,企業同樣感到“招不到人”。在企業做人力資源工作超過20年的劉建新,身邊同行分布在游戲、影視、動漫等公司。知道她從事教育行業后,她被問到最多的便是“你有人才推薦嗎?”

    需求像雪花一般飛來,供給信息的不對稱等導致了行業急需的人才招不到,而學生對急需人才類型又不敏感。

    劉建新直言,企業用人的需求非常迫切。“去年畢業學生的一些數據,我們的學生60%來自本科院校、40%來自職業院校,他們就業之后的第一份工作工資和從英國留學回來的研究生水平是一樣的,甚至比他們還高。最近幾年,學生就業之后最高的有給2萬多的。可見行業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

    企業做職業教育和院校做職業教育應該是互補的關系:院校做教育注重的是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而企業做職業教育就是想培養拿來便可以用的人才。“數字經濟到來,技術更新迭代非常迅速,這就要求我們的培訓需要密切跟企業的用人需求掛鉤,企業緊缺什么樣的人才我們就提供什么樣的課程。”劉建新表示。

    深化產教融合,培養更多符合產業要求的人才,需要企業和院校共同努力。此外,劉建新還透露會持續推進更多的產業項目進入到學校,讓學生有更多的實際產業項目做練習。在學校端,劉建新建議在落實產教融合時跳出原有的思維模式,改變“重硬件建設、輕課程資源投入”的觀念。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職業教育 教育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