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9-22 00:25:12
每經編輯 盧祥勇
當時時間9月21日,德國政府與Uniper能源集團達成協議,將斥巨資購買該集團股份并使其國有化,以防該國能源行業崩潰。
Uniper是德國最大的俄羅斯天然氣進口商,當前正處于歐洲能源危機漩渦的中心。由于失去了主要天然氣供應來源,Uniper被迫高價在現貨市場購買天然氣,導致該公司每天的損失超1億歐元。
收歸國有
當地時間21日,芬蘭國有能源公司富騰(Fortum)在赫爾辛基股市日內漲近20%。據德國聯邦經濟部透露,德國政府將以每股1.70歐元的價格從芬蘭能源集團Fortum手中購買其持有的78%的Uniper股份,總收購金額將達到4.8億歐元。由此,聯邦政府將持有Uniper99%的股份。另外,聯邦政府還計劃為Uniper增資80億歐元,其中包括40億歐元的股東貸款和40億歐元的擔保額度。
來源:Uniper官網截圖
Uniper能源集團為100多家市政公用事業單位和大型公司提供天然氣,其供應的天然氣數量占德國天然氣消費量的一半左右。在俄烏沖突后,Uniper不得不在現貨市場上以昂貴的價格購買天然氣,以便能夠履行供應合同。該集團最新的報告稱,集團每天的虧損已超過1億歐元。
8月18日,Uniper集團宣布,該公司今年前6個月的虧損已超過124億歐元,其中65億歐元的虧損與俄羅斯限制能源供應有關。該公司表示:“去年同期,公司取得了非常好的業績,現在的虧損主要是由于俄羅斯天然氣供應減少?!睘榱寺男信c客戶的供應合同,該公司不得不從其他來源以高價購買天然氣。
截至目前,Uniper已從德國政府獲得規模達200億歐元的援助,以防止該公司崩潰并危及能源行業。
據悉,該集團將于第四季度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做出投票決定,預計最終交易將在今年年底前完成。
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曾警告歐洲能源市場可能出現“雷曼兄弟時刻”,即能源公司破產潮,并承諾盡力阻止類似的危機。
除了Uniper之外,德國政府還有意將另外兩家天然氣公司VNG和歐洲安全能源公司一并國有化,其中歐洲安全能源公司前身為俄氣公司在德國的分公司,于今年4月被德國政府接管。
征收天然氣附加費
德國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部長哈貝克當地時間9月21日表示,德國政府征收天然氣附加費的計劃不會改變,將從10月1日開始實施。
此前,德國政府于8月15日宣布,將從10月份開始征收天然氣附加費,具體金額為每千瓦時2.419歐分,普通德國家庭需為此支付數百歐元的額外費用。根據德國媒體的計算,一個年消耗2萬千瓦時天然氣的標準家庭,需支付的附加費用在不含稅的情況下大約為480歐元(約合3300元人民幣)。
對此,德國政府表示,征收該附加費用旨在援助天然氣供應商。由于德國的天然氣供應面臨危機,相關供應商不得不用高昂的價格從其他地方購買天然氣以彌補供應不足,而征收附加稅可以填補90%左右的差價,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避免供應商破產和供應失敗。
不過,該政策一經出臺便飽受爭議。批評人士認為,許多已經獲得高額利潤的能源供應商將從中再度獲利,而普通民眾則需要負擔高額的損失。對此,哈貝克表示,將限制該政策的適用范圍,即只有真正處于危機中的公司才能獲得補償:“國家將盡一切努力維持企業在市場上的穩定?!?/span>
歐洲如何過冬?
據《華盛頓郵報》近日報道,由于歐洲多國深陷能源困局,作為傳統取暖燃料的木柴需求量大增,在歐洲多地已經成為稀缺商品。
報道稱,一些歐洲買家早在夏季就開始為冬季供暖囤積木柴,導致歐洲多地木柴價格飆升。在匈牙利的一些地區,木柴價格幾乎翻了一番。而在德國斯圖加特,木材盜伐、盜竊事件也有所增加。在柏林,由于擔心停止供暖以及能源成本進一步上升,許多家庭也已開始清理家里的壁爐和煙囪,為今年冬季燒柴取暖做飯做準備。
專家表示,盡管一些歐洲國家的森林有足夠的木材儲量,但樹木被砍伐后必須經過長時間干燥才能成為木柴,因此目前不可能立即供應大量木柴。
據德國媒體報道,現在歐洲幾乎所有硬木樹種都被用作木柴,例如橡木、栗木、楓木、樺木等,但仍然不夠。目前,德國木柴供應商已經開始從波蘭進貨。而由于近期能源價格急劇上漲,匈牙利政府7月宣布進入能源緊急狀態,采取禁止木柴出口等措施保障國內能源安全。據俄新社報道,保加利亞8月中旬也已停止向非歐盟國家出口木材。
專家表示,歐洲民眾被迫“穿越”回燒柴取暖的時代,根源在于歐盟對俄制裁引發的能源危機;如果歐洲不停止對俄羅斯施加制裁,歐洲的能源困局將不可避免地持續下去。
編輯| 盧祥勇 杜恒峰
校對| 孫志成
封面圖來源:Uniper官網截圖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界面新聞、財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