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0-05 19:52:01
每經編輯 孫志成
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化學家卡羅琳·貝爾托西(Carolyn R. Bertozzi)、丹麥化學家摩頓·梅爾達爾(Morten Meldal)和美國化學家卡爾·巴里·夏普萊斯(K. Barry Sharpless)。
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漢斯·埃勒格倫當天在皇家科學院會議廳公布了獲獎者名單及主要成就。他表示,獲獎者們對“鏈接化學和生物正交化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三人將共同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642萬人民幣)的獎金。
值得關注的是,貝爾托西成為諾貝爾化學獎史上第8位女性獲獎者,夏普萊斯則成為第5位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得主——他曾于2001年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
21年前,由于其在不對稱催化氧化領域的開創性貢獻,夏普萊斯與美國科學家威廉·諾爾斯和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分享了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他分享一半獎金,另外兩位分享另一半獎金)。
諾貝爾獎官網介紹稱,夏普萊斯和梅爾達爾為一種功能形式的化學——點擊化學奠定了基礎,在這種化學中,分子構建塊快速而有效地結合在一起。貝爾托西將點擊化學帶入了一個新的維度,并開始將其應用于生物體中。
盡管諾貝爾本人就是化學家,但作為諾獎“嫡傳”的化學獎卻偏愛跨界。從以往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名單可以看出,不少獲獎成就并非出自傳統的化學研究,而是涉及生物學、物理學等多重學科,因此,諾貝爾化學獎也被調侃為“諾貝爾理綜獎”。
諾貝爾獎官網上對該獎介紹道:“對于阿爾弗雷德?諾貝爾自己的工作來說,化學是最重要的科學。他的發明的發展以及他采用的工業流程都是基于化學知識。化學是諾貝爾在其遺囑中提到的第二個獲獎領域。”
此前,諾貝爾化學獎已頒發113次。期間8年沒有頒發,分別是1916年、1917年、1919年、1924年、1933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
自1901-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已授予188位獲獎者,其中,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是唯一一位獲得過兩次諾貝爾化學獎的人,分別在1958年和1980年。因此1901年-2021年共187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其中7位是女性。
諾貝爾化學獎近五年得主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德國科學家本杰明·李斯特 (Benjamin List) 和美國科學家戴維·麥克米倫 (David MacMillan),以表彰他們對不對稱有機催化的發展所作出的貢獻。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她們在“憑借開發基因組編輯方法”方面作出的貢獻。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斯坦利·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領域的貢獻。
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弗朗西斯·阿諾德(Frances H. Arnold)、美國科學家喬治·史密斯(George P. Smith)和英國科學家喬治·保羅·溫特(Gregory P. Winter),以表彰他們在“酶的定向進化”以及“多肽與抗體的噬菌體展示技術”領域的貢獻。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雅克·迪波什(Jacques Dubochet)、約阿基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和理查德·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以表彰他們發展了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
編輯|孫志成 杜波
校對|劉思琦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澎湃新聞、中新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