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 2022-10-08 19:50:36
據俄新社等多家俄媒8日報道,當天凌晨,橫跨刻赤海峽的克里米亞大橋發生油罐車起火事故,大橋部分路段被毀。據俄羅斯反恐委員會稱,這起事故系一輛卡車爆炸,引起油罐車起火。俄羅斯聯邦偵查委員會稱已就這起爆炸事故立案。
分析人士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對克里米亞大橋的破壞將成為俄烏戰爭中的標志性事件,它或將致使俄羅斯對烏展開高強度的報復行動。該事件意味著沖突的螺旋升級,戰爭雙方已對對方報以“不死不休”的敵視情緒。值得一提的是,克里米亞大橋事件是繼“北溪”管道泄漏后又一次對關鍵性基礎設施的破壞行為,一旦這一手段成為常態,或將意味著所有國家面臨的安全風險和全球緊張程度都將直線上升。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視頻截圖
據俄新社8日發布的視頻圖像顯示,事件發生后,克里米亞大橋上空大火竄起數米高,多節車廂彌漫濃煙,橋面崩塌掉入海中。根據全俄保險聯盟的評估,克里米亞大橋事件導致的損失為2億到5億盧布。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稱,目前尚無法預測修復克里米亞大橋的時間。
據克里米亞當局官員稱,烏克蘭方面應對此承擔責任。截至目前,烏克蘭官方并未公開承認是烏軍發動了此次襲擊。不過,烏克蘭空軍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早上在克里米亞大橋,油箱著火。部分道路被摧毀!一切都將屬于烏克蘭!”烏克蘭總統辦公室主任也發布推文稱,“克里米亞大橋事件僅僅是一個開始,所有非法的事物都將被摧毀,所有被盜取的事物都將歸還烏克蘭,俄羅斯的占領將被全部驅除。”
華東師范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崔珩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認為,克里米亞大橋被破壞或將導致俄羅斯采取“高強度的報復行動”。他解釋稱,由于克里米亞大橋十分重要,俄羅斯此前曾多次發出警告并劃定“紅線”??死锩讈喆髽虼蟊ㄈ糇罱K被證實為蓄意襲擊,則是對俄羅斯能否守住“紅線”的一次考驗,“在一些人看來,俄羅斯沒有選擇,只有使用高強度的報復才能使得外界相信俄羅斯劃定‘紅線’、堅守‘紅線’的決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所研究員王曉泉同樣認為,俄羅斯或將采取強力的報復措施。他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認為,這意味著未來俄烏雙方在后方的民用基礎設施受襲風險將大大增加,雙方的戰爭創傷也將更加難以愈合。相比之下,烏克蘭對民用基礎設施的防護和修復能力較弱,在遭遇襲擊的情況下,百姓的生活將更加困苦。
公開資料顯示,克里米亞大橋是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是連接俄羅斯本土和克里米亞的交通命脈,全長19公里,跨海部分7.5公里,2018年5月開通,俄羅斯總統普京曾出席該大橋的開通儀式。在俄羅斯特別軍事行動中,克里米亞大橋一直發揮著后勤保障與兵力輸送等關鍵作用。該橋亦被認為是俄羅斯控制克里米亞的象征。
圖片來源:央視軍事視頻截圖
近來,隨著俄烏沖突的激化,克里米亞大橋已經成為雙方對峙的焦點之一。今年8月,克里米亞大橋附近曾傳出爆炸聲,刻赤市啟動防空系統。今年8月,烏克蘭總統辦公室主任顧問波多利亞克在接受采訪時稱,克里米亞大橋是烏克蘭武裝力量的“合法打擊目標”。此前,烏克蘭國家安全與國防委員會秘書達尼洛夫也表示,如果俄羅斯通過克里米亞大橋的路線增援物資和裝備,一旦出現機會,烏克蘭一定會攻擊克里米亞大橋。對此,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當時回應稱,烏克蘭方面的有關言論不可接受。
克里米亞大橋被破壞將如何影響俄烏戰場的走勢和力量對比?崔珩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克里米亞大橋為赫爾松、尼古拉耶夫斯克方向的俄軍提供物資和兵力補給,大橋遭破壞直接影響當前俄羅斯在赫爾松的防御和在尼古拉耶夫斯克的進攻,這是襲擊克里米亞大橋的主要目的。“更重要的是,在俄羅斯方面看來,克里米亞大橋具有象征意義,代表了普京的聲望、克里米亞人民對俄羅斯的向心力、俄羅斯人的自豪感。襲擊該大橋意在對俄羅斯的民心士氣造成打擊。”
不過,王曉泉認為,俄羅斯黑海艦隊的總部位于克里米亞半島上的塞瓦斯托波爾,但烏克蘭東部戰場上俄羅斯陸軍的主要后勤保障和兵力運輸并非來自克里米亞半島,且克里米亞大橋只是克里米亞半島連接大陸的運輸通道之一,還可以通過輪渡等方式運輸??死锩讈喆髽蚴軗p對戰場局勢和力量對比的影響非常有限。
據塔斯社、俄新社等媒體報道,克里米亞大橋的交通將被封鎖至10月31日。大橋火災事故發生后,克里米亞當局當地時間8日發布消息稱,當地基本必需品庫存可滿足2個月用量,但為避免出現搶購,食品類雜貨銷售將受到限制。另據俄羅斯能源部8日表示,克里米亞的汽車燃料供應充足,供應量足以維持15天,目前相關部門正在開展工作,以確保當地燃料持續供應。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克里米亞大橋的爆炸是不久前“北溪”管道泄漏事件發生后又一次對關鍵性基礎設施的破壞。分析人士對《環球時報》記者指出,上述兩起事件均屬于常規軍事行動以外的“盤外招”,“這些‘盤外招’被使出,是沖突相關方打破規則的一個很不好的信號。”
“從短期來看,這意味著沖突的螺旋升級,俄烏雙方已經打出不死不休的敵視情緒。從更廣的維度來看,未來一旦破壞關鍵基礎設施成為常態,所有國家面臨的國家安全風險都將上升,全球局勢的緊張程度更將直線上升。”崔珩這樣分析道。
(記者:白云怡 陳青青)
封面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