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0-13 22:13:14
每經記者 趙李南
每經評論員 趙李南
崇達技術(SZ002815,股價10.26元,市值91.21億元)近日宣布,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相關議案,同意調整《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中公司業績考核條件。崇達技術新的業績考核指標較原來擬定的指標大約打了“對折”。而對于該調整,上市公司稱系源于外部經營環境的變化,且新的業績考核指標“仍然具有挑戰性”。
筆者注意到,近期除了崇達技術之外,另外兩家公司偉創電氣(SH688698,股價18.75元,市值33.75億元)和宏昌科技(SZ301008,股價23.01元,市值18.41億元)也有類似舉動,理由與崇達技術類似。
在理想狀態下,也即在上市公司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完全分離時,股權激勵從本質上來講是管理層和業務骨干薪酬的一部分。因此,管理層向股東承諾相應的業績以換取一定的薪酬,這一做法只要股東大會通過后便可執行,至于所需要攤銷的費用多少和考核目標合理性則由股東們權衡,其他的非利益相關方無權干涉。
然而,現實中的狀況卻常常與上述“理想狀態”有所出入。通常情況下,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能夠控制上市公司董事會的大部分董事席位和關鍵管理層成員的人事安排。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以低考核目標的業績承諾便能夠換取相對市場價格便宜很多的股票,顯然對其他少數股東而言是有失公允的。
筆者認為,股東在對上市公司調整股權激勵考核目標投票時應當審慎,并應當從如下幾個方面考慮。
第一,事實上,股份支付所攤銷的費用是與考核目標掛鉤的。也即,授予股票或者期權的價格與考核目標掛鉤。在此前確定授予股票或期權價格時,考慮的目標顯然是未調整前的那個“較高”的業績考核目標。因此,在下調考核目標時,股東需要考慮上調授予價格或者要求股權激勵的享受對象補足相應差價,以降低公司將來所需要攤銷的費用,這樣才能夠保持攤銷費用與考核目標之間的匹配性。
第二,從股東的利益出發,評估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并不是管理層使得上市公司超越行業均值多少,而是取得了多少絕對收益。在很多產能過剩行業中,行業的平均增速很低,如果管理層僅以取得超越行業平均增速的業績便可以換來高額回報顯然不合理。因為,對于散戶投資者而言,由于其船小好調頭的特性,應當比較的是全社會各個行業,優中選優地去投資。所以,對于散戶投資者而言,絕對收益更為重要。
第三,股東應當審慎考慮上市公司是否在利用大額資本支出,以實現短期內拉高業績,而長期看卻形成了過剩產能。由于折舊攤銷的滯后性,在以定增、可轉債等方式籌資的情況下,管理層可以通過新增產能以達到收入和利潤的迅速增長,以此實現股權激勵計劃中的考核目標。但這種方式如果缺乏長遠考慮,所投產能如果前景不明朗,加之會在接下來的數十年里每年都產生折舊攤銷,是對股東權益的長期損害。
投資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投資者也不應當將規范上市公司經營都寄希望于監管,而是應當不斷豐富知識構成,優中選優、用腳投票,最終讓資本市場不斷篩選出優質企業,淘汰落后企業,這樣才能達到多方共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