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0-28 21:40:47
◎10月28日(北京時間)美股盤后,英特爾發布第三季度業績,營收153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0%;凈利潤為10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85%。其中兩大支柱業務,客戶端計算事業部(CCG)及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事業部(DCAI)第三季度營收均同比下降。
◎根據英特爾方面的說法,為應對經濟疲軟,公司正在采取措施以降低成本并提升業務效率,目標是在2023年實現30億美元的成本削減。到2025年底時將年化成本削減和效率增益提高到80億至100億。
每經記者 楊卉 王晶 每經編輯 楊夏
10月28日(北京時間)美股盤后,英特爾(INTC,股價26.27美元,市值1079億美元)發布第三季度業績,營收153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0%;凈利潤為10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85%。其中兩大支柱業務,客戶端計算事業部(CCG)及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事業部(DCAI)第三季度營收均同比下降。
圖片來演:英特爾三季報截圖
營收下降的背后是市場需求的持續下降。為應對經濟疲軟,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在10月28日(北京時間)凌晨的財報電話會上稱,英特爾正在采取措施以降低成本并提升業務效率,目標是在2023年實現30億美元的成本削減,到2025年底時將年化成本削減和效率增益提高到80億至100億。
至于削減成本的具體方式,基辛格稱將通過優化業務的多種舉措來實現,包括削減投資組合、有針對性地調整部門的規模、針對支出進行更嚴格的成本控制,以及提高銷售和營銷效率等。
從六大業務板塊營收情況來看,客戶端計算事業部(CCG)及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事業部(DCAI)為業績的兩大支撐板塊,第三季度分別實現營收81億美元及42億美元。不過,這兩大板塊三季度的營收同比均有明顯下降。
CCG三季度收入
DCAI三季度收入
圖源:英特爾三季報截圖
具體來看,客戶端計算事業部(CCG)三季度營收同比下降17%,英特爾稱,第三季PC需求疲弱,主要因消費和教育市場疲軟,同時PC廠商仍在降低庫存所致。
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全球個人計算設備季度追蹤的初步結果,2022第三季度,全球PC發貨量總計7420萬臺,傳統PC市場繼續下滑,需求降溫和供應不平衡導致同比收縮15.0%。Canalys發布的數據也顯示,全球個人電腦市場在2022年第三季度遭遇需求大幅下滑,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的總出貨量下降18%至6940萬臺。
不只英特爾,PC需求持續下降的背景下,芯片廠商的日子都過得緊巴巴,亟待清理庫存。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同比營收有所下降,但英特爾客戶端計算部門的營收與第二季度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從77億美元升至了81億美元。
另一個占比較大的業務,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事業部(DCAI)三季度營收同比下降也相對較大,為27%。
主力業務板塊營收增速放緩,英特爾在財報中下調了全年的收入預計,調整后的2022年全年收入約為630億至640億美元,此前預期為650至680億美元。
此外,第四季度業績預期也隨之披露,經調整后第四季度營收預計為140-150億美元,市場預估為162.9億美元;預計全年經調整毛利率約47.5%,此前預計為49%,市場預估為48.9%。
兩大主力業務市場積極性有待激發,英特爾給出了兩個辦法:“開源”和“節流”。
先說開源,近年英特爾發力晶圓制造,其推動的英特爾代工服務(IFS)該季度營收為1.71億美元,同比下降2%。從進展上看,英特爾晶圓代工業務已將合作范圍擴大到7家排名前10的代工客戶,并開始為35家客戶測試芯片。
此外,10月26日,英特爾自動駕駛子公司Mobileye正式登陸納斯達克交易所,并在該季度營收同比增長38%至4.5億美元。且英特爾仍擁有該公司控制權。目前Mobileye市值為218.18億美元。
英特爾首席執行官帕特·基辛格表示:“為了應對商業周期的影響,我們正在積極地縮減成本,推動整個業務效能的提升,以加速轉動我們的IDM 2.0‘飛輪’,朝著數字化的未來邁進。”
在制程節點上,英特爾方面計劃在2022年至2025年的4年中,搞定從Intel 7到Intel 18A的5代工藝。財報顯示,Intel 4制程預計將于2022年第四季度隨Meteor Lake處理器的生產過程流片。Intel 3、Intel 20A和18A制程節點均在按計劃推進。
再說節流,根據英特爾方面的說法,為應對經濟疲軟,公司正在采取措施以降低成本并提升業務效率,目標是在2023年實現30億美元的成本削減。到2025年底時將年化成本削減和效率增益提高到80億至100億。
“這將通過優化業務的多種舉措來實現,包括削減投資組合、有針對性地調整部門的規模、針對支出進行更嚴格的成本控制,以及提高銷售和營銷效率。”基辛格稱。
至于此前市場方面傳出的裁員一事,基辛格回應稱:“我們在人力成本方面所能做的只是我們整體成本結構的一小部分。對我們的經濟來說,提高工廠網絡的效率比人員成本更重要”。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