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21 21:13:58
11月21日,在2022年金融街論壇年會上,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中國具有獨特制度優勢,擁有世界上最齊全的產業體系和最廣闊的統一市場,經濟韌性強、潛力足、回旋余地大,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最為堅實。
每經記者 袁園 每經編輯 廖丹
11月21日,在2022年金融街論壇年會上,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受多種因素影響,在經濟高速增長過程中,我國的各項社會事業雖然也取得歷史性巨大進步,但與實際需要和可能相比,這些領域普遍欠賬較多,發展明顯滯后。
“社會領域各項事業關乎民生、連接民心,承載著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時,社會事業大多也是經濟學意義上的高附加值服務行業,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環節。”郭樹清認為,我國總儲蓄率高、社會資金相對寬裕,只有統籌政府、企業、事業單位和居民個人等各方力量,才能優化配置各類資源,全面加快社會領域補短板的進程。
郭樹清認為,金融在促進社會事業發展方面可以發揮特殊的重要作用。
首先,金融體系將巨額的國民儲蓄轉化為有效投資,為交通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堅強支撐。要借鑒“貸款修路、收費還貸”這一成功實踐,改革完善社會領域投融資體制。強化金融政策與財政政策協同,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配合,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銜接,支持符合條件的醫院、學校,以及文化、體育、養老、托育等機構借助多種融資工具實現高質量發展。
其次,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也是改善社會領域供給的重要舉措。截至2021年末,我國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人口10.29億人,基金結余6.4萬億元。第二支柱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覆蓋職工超過7000萬人,積累基金4.4萬億元。第三支柱方面,經過近些年的清理整治,目前真正具有養老屬性的保險產品快速增加,為人民群眾積累了規模超過5萬億元的養老責任準備金。
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一年來,投保人數超過25萬,其中包括4.7萬新產業、新業態勞動者和各類靈活就業人員。養老理財已發行49只產品,規模合計1000億元。
第三,發展公益慈善事業對于增強社會領域投融資能力、促進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我國發展公益慈善事業,既有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也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蘊。我們應當有充分的信心,中國一定能夠把公益慈善事業做到世界一流水平。到2020年底,我國慈善組織占已登記社會組織的1.1%,當年捐贈額約占GDP的0.2%。古今中外的歷史表明,公益慈善除了扶貧濟困救災以外,在促進教育科學文化和人才發展方面也可以發揮政府和其他力量難以替代的作用。
郭樹清認為,推動我國公益慈善事業健康發展,需要切實做好以下六大方面工作,分別為弘揚慈善文化、強化法律保障、便利稅收優惠、強化監督管理、積極發展公益信托、金融系統要在公益慈善事業中努力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美歐通貨膨脹率創40年之最,貨幣政策由極限寬松猛然轉向激進加息,疊加新冠疫情反復、地緣政治沖突及其他問題,極大地增加了世界經濟復蘇的難度和不確定性。”郭樹清表示,中國具有獨特制度優勢,擁有世界上最齊全的產業體系和最廣闊的統一市場,經濟韌性強、潛力足、回旋余地大,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最為堅實。
郭樹清還提及對外開放,并表示堅持對外開放始終是我國的基本國策。當前,中國金融業進入了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階段。黨的十九大以來,在華外資銀行資產增長近30%,在華外資保險公司資產增長約120%,一批外資控股的理財、資管、基金和保險集團公司已陸續開業經營。“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歡迎經營穩健、資質優良、特色突出的外資金融機構參與中國市場,共享世紀性增長機遇,共創中國經濟和金融的輝煌。”
在關注宏觀金融環境的同時,郭樹清還關注人民群眾財產安全。“一方面,我們注意到,最近由于市場看好經濟恢復前景,債券收益率有所上升,引發部分銀行理財產品凈值波動,這是市場自身調整表現,總體風險完全可控。另一方面,我們也持續關注到,現在個人投資者可選擇的金融產品越來越豐富多樣,同時面臨的風險也越來越復雜,需要很好地把握收益和風險的平衡。”郭樹清表示,市場經濟條件下,高收益必然伴隨著高風險,宣揚“保本高收益”“低風險高收益”肯定都是金融詐騙。
銀保監會要持之以恒、不厭其煩地開展宣傳教育,讓人民群眾時刻警惕高息誘惑,避免上當受騙,以理性投資收獲合理回報,增加更多安全穩定的財產性收入。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45070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