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09 17:48:42
◎“在當下市場環境下,超20億元的金額,說明整體體量還算是很大的,較大的金額可能會成為不少機構投資者的考量重點,不過項目所處區域為廣州科學城核心區域,不排除后續有央國企來接盤?!?/p>
每經記者 陳榮浩 每經編輯 陳夢妤
12月9日,素有廣州“科學城第一爛尾樓”之稱的松日總部大樓宣告流拍,1.2萬人圍觀,無人報名。
根據阿里法拍信息,此次拍賣標的物名稱為“廣州富大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名下KXC-D2-2地塊使用權、在建工程及少量辦公用品。”
項目評估價值為25.6億元,起拍價為20.5億元,建筑面積為22.6萬平方米,土地性質為商服用地,使用截止日期為2049年8月30日,只剩27年土地使用權。
12月7日晚間,深職院房地產研究所所長鄧志旺在微信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當下市場環境下,超20億元的金額,說明整體體量還算是很大的,較大的金額可能會成為不少機構投資者的考量重點,不過項目所處區域為廣州科學城核心區域,不排除后續有央國企來接盤。”
廣州松日總部大樓,原本規劃為廣州東部區域的地標建筑。
項目距離廣州地鐵21號線科學城站約800米,周邊還有科學城體育公園、華南師范大學附屬黃埔實驗學校、保利中科廣場等完善的配套和設施。從項目周邊的建筑設施來看,還有包括科技創新基地、國際企業孵化器、科學城創新基地等產業園區。
此次拍賣的資產主要包括兩座塔樓、一座裙房以及地下室。
其中,塔樓一為商業性質,樓層為47層高;塔樓二為商業性質,樓層為21層;裙房為商業性質,樓層為5層。地下室預計可開發1314個車位。
從項目實拍情況來看,廣州松日總部大樓主體已經基本完工,外立面已有部分樓層進行了簡單裝修,但底部仍是毛坯狀態,底層擺有鋼筋、水管等裝修材料。項目整體尚未完工,旁邊已經開始長起雜草。
公開資料顯示,廣州松日總部大樓于2012年7月開始建設,2014年7月封頂,但2015年陷入了停工狀態,2017年曾短暫復工,但整體推進較為緩慢,后來一路爛尾至今。
從項目規劃用途可看出,該項目原計劃是打造成集商業辦公于一體的大型綜合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在廣州黃埔區,目前在建的大型商業綜合體項目超20個,投資金額在數億到數百億元不等。
如位于魚珠塘口村地塊的廣建廣場項目,建筑面積為38萬平方米,預計投資約26億元;中國游戲軟件谷項目,建筑面積約49萬平方米,預計投資約113.4億元;黃埔區金融CBD項目,建筑面積為41.7萬平方米,預計投資約63億元。同樣位于科學城核心區域的金中天總部項目,建筑面積約5萬平方米,預計投資約15億元。
在鄧志旺看來,類似的大型綜合體項目,機構是否選擇接盤,通常會有三大考量要素。“第一個是看項目位置,因為綜合體項目一般都有商業、寫字樓的一些功能,所以位置很關鍵;其次就是看項目業態,比如如果是搭配住宅、商業、寫字樓等多種功能和業態的話,通常來說是會更受歡迎的;最后就是成本,既然選擇接盤這個項目,一定是從收益率角度出發的選擇,包括對風險的評估、對未來收益的評估等。”
此次被拍賣的廣州松日總部大樓,背后主體公司為廣州富大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大地產)。
在去年10月時,富大地產向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交了破產重整申請。根據富大公司提交的涉訴訟執行材料,截至2021年9月1日,富大公司作為被告/被執行人的訴訟、仲裁、執行案件共13件,涉及標的金額超過74.18億元,目前均未實際履行。
據企查查,富大地產是松日資訊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實控人為潘蘇通。
公開資料顯示,潘蘇通為松日集團創辦人,現任香港高銀集團主席。在各大富豪榜中,潘蘇通更是常客,2021年潘蘇通以18億美元財富在福布斯中國香港富豪榜排名第41位,2015年時排名更是高居第6位。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拍賣的廣州松日總部大樓,并非潘蘇通旗下關聯的第一個“爛尾樓”資產。
記者翻閱高銀集團官網了解到,高銀集團在國內擁有3個地產項目。其中,兩個項目位于內地,分別為新京津·高銀天下和廣州松日總部大樓;另一個位于香港,項目名為傲玟,屬于豪華住宅。
不過上述3個項目中,有兩個均未完工,廣州松日總部大樓已經走到了被拍賣的地步,而“新京津·高銀天下”項目中最知名的天津117大廈,已經淪為了全國最高爛尾樓。
據《每日經濟新聞》此前報道《高近600米、投入400億、獨擁12項世界紀錄……中國最高爛尾樓何時能復工?》,該項目原計劃投資100億美元,已投入400億元,其中建筑高度近600米的天津高銀金融117大廈,原本也是奔著“中國第一高樓”去的,但項目自2015年9月8日實現建筑結構封頂后,一直處于停工狀態。
對于大型綜合體開發,12月8日晚間,戴德梁行華南區商業地產部主管及董事宋潔通過書面方式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根據過往戴德梁行對商業綜合體的操盤經驗,打造大型商業綜合體,能否取得成效,通常取決于三個方面,包括融合公共交通延伸地下空間、打造物業垂直協同生態和加大城市功能的注入。”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45070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