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29 22:36:45
◎過去一年,B站汽車、家裝家電、母嬰類視頻播放量均同比增長超100%,流量跟投稿數都超過大盤的增長。數據顯示,B站新用戶平均年齡為20歲,他們在站內的廣告表現出更高的轉化意愿。
◎“寶劍嫂”的“恰飯”正在成為B站上眾多UP主的“變現”方向。過去,B站的“賺錢能力”一度飽受質疑,UP主們也戲稱做內容是“用愛發電”。但如今,變化正在悄然發生。
每經記者 溫夢華 每經編輯 梁梟
“2014年左右進入B站的年輕人,大多正經歷著畢業、求職、買房、組建家庭等重要人生節點,開始關注汽車、母嬰、家居等生活消費內容。”近日,在嗶哩嗶哩(BILI.O,股價22.76美元,市值91億美元)(以下簡稱B站)舉辦的2022 AD TALK營銷伙伴大會上,B站副董事長兼COO李旎觀察到。
作為Z世代高度聚集的內容社區,B站已經走過13個年頭,正在成為年輕人生活消費的新聚集地。截至目前,B站月活用戶數達3.33億,日活用戶數超9000萬。隨著這群年輕人進入人生新階段,其關注點從娛樂消費開始轉向生活消費。
面對2024年實現盈虧平衡的目標,賺錢成為B站今年最重要的課題,B站第一次把商業化和社區、生態提到了一樣的位置,欲進一步提速商業化。所謂抓住年輕人,就是抓住未來的財富密碼。當越來越多的品牌涌來時,B站“錢”途能否成功加速?
過去一年,受宏觀經濟變化影響,廣告主與平臺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營銷變貴了,預算變少了,要求變多了,耐心變少了”成為營銷人面對的共同問題。
不過,在李旎看來,營銷行業中的機會,大多是由消費者的成長所帶來的,只要人的成長不會倒退,滿足新需求的商業機會就會永遠存在。
圖片來源:B站2022 AD TALK營銷伙伴大會截圖
2022年第三季度,B站廣告收入達13.5億元,占公司總營收的23%,已成為B站營收增長的重要引擎。
“最近有投資人問我,B站保持長期健康增長的原因是什么,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依舊占據了中國年輕人的用戶內容消費心智。”李旎坦言。
圖片來源:B站2022 AD TALK營銷伙伴大會截圖
當下,隨著市場消費升級和擴容中,90后、95后以及00后正逐漸接替80后,成為消費增長的核心動力,越來越多的品牌向年輕化靠攏,抓住年輕人的消費習慣和消費偏好,加速占領年輕人的“購物車”。
對于B站而言,數量龐大的年輕人群恰恰是其商業化“加速”的基礎。數據顯示,截至目前,B站月活用戶數達3.33億,日活用戶數超9000萬,均保持同比25%的高速增長,社區活躍度不斷提升的背后,年輕人越來越多的消費也開始在B站進行。
過去一年,B站汽車、家裝家電、母嬰類視頻播放量均同比增長超100%,流量跟投稿數都超過大盤的增長。數據顯示,B站新用戶平均年齡為20歲,他們在站內的廣告表現出更高的轉化意愿,單個用戶貢獻的ECPM(千次展示收入)比兩年前的新用戶高出20%以上。
“之前我和芬達創作過一個發光瓶的廣告,當時品牌給了一個大方向給我,就是做一個萬圣節方向,我當時第一反應是一定要做個生活整蠱的內容,因為整蠱是我整個賬號中流量最高、非常穩定的內容板塊。”B站知名時尚Up主“寶劍嫂”回憶。最終,這個廣告視頻在當晚迅速成為全站第一,獲得400多萬的播放量。
“寶劍嫂”的“恰飯”正在成為B站上眾多UP主的“變現”方向。過去,B站的“賺錢能力”一度飽受質疑,UP主們也戲稱做內容是“用愛發電”。但如今,變化正在悄然發生。
今年,隨著盈利“小目標”提上日程,B站開始把商業化和社區、生態提到了一樣的位置。在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B站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睿強調:“更看重中長期持續提升B站生態的商業氛圍,以及用戶消費濃度。”
據B站副總裁劉智介紹,過去一年,B站上線了多種轉化能力,包括直播帶貨、UP主藍鏈帶貨、活動頁、下載頁等,為品牌提供從曝光到轉化的完整鏈路。
數據顯示,第三季度,B站一站式UP主內容合作平臺“花火”打通品牌與UP主合作鏈路,入駐花火UP主數量同比增長121%,獲得商單UP主數量同比增長96%。此外,2022年第二、第三季度,豎屏視頻的日均播放量均同比增長400%以上,豎屏視頻廣告互動率是橫板廣告的五倍。
不過,在預算越來越少、營銷越來越難的背景下,B站營銷中心總經理王旭認為,品牌方需要警惕流量內卷,為品牌增長注入有生命力的流量。
一直以來,如何將內容生態、社區運營與商業化打通,形成良性循環,始終是內容平臺面臨的難題之一。對于B站而言,UP主創作的大量優質內容無疑是內容營銷的沃土,但當越來越多品牌涌入,用戶增長速度能否與商業化增長速度相匹配,仍需要時間驗證。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