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2-12 14:06:39
每經記者 王海慜 每經編輯 肖芮冬
最近一則關于期貨炒家、微博大V“林登萬”(“林登萬”更名后的微博名為“浪豬灰頭”)和幾個朋友由于無法平倉而“被迫”接盤1500噸蘋果現貨的消息引來了不少關注。
對于發生實物交割,“林登萬”公開在媒體上表示,“本來是想抄底,可后來想平倉也平不掉了。”對平倉平不掉的說法,《每日經濟新聞》采訪的諸多期貨人士均表示,從當前期貨行情看,“林登萬”這樣的說法并不準確。
針對上述業內質疑,“林登萬”在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時表示,“我們有些事情是事實的,有些事情是為了營銷,營銷需要手段,我想這個你可以理解。”
與此同時,在《每日經濟新聞》的進一步調查中,有期貨資深人士則表示,“林登萬”等或可能涉及到聯合操縱市場。
最近幾天,從“林登萬”的對外宣傳和外界的一些報道來看,他和朋友接盤的大量蘋果現貨,存在較大的滯銷風險,并為參與蘋果期貨交易而懊惱不已。
據記者了解,此事這兩天在專業蘋果期貨投資圈內也引發了較多的關注。不過,不少業內人士的看法與目前輿論的風向正好相反,這些接盤蘋果現貨的期貨炒家不是吃虧的一方,而是這場多空交鋒中的獲勝者。
對于此事,某期貨行業資深人士向記者談了他自己看法,“這個事情,最近我們多個群里都在關注,但是事情本身,和他們(‘林登萬’)表述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林登萬”把此次大量的蘋果實物交割歸咎為“本來是想抄底,可后來想平倉也平不掉了”。
上述人士則認為,“去年12月,蘋果期貨合約多頭的接貨是主動的,蘋果在每年秋季上市以后,從10月到來年1月,通常都是多頭逼空頭,所以多頭是主動的。他們(‘林登萬’)屬于一種常見的逼倉行為,即使有一些現貨交割,也是因為逼倉所致。實際上,他們在虛盤是大幅盈利的,完全可以抵消接現貨可能帶來的虧損,因此他們是有利的一方。”
需要一提的是,蘋果期貨2212合約盤面在去年10月見到了7858元/噸的底部,之后震蕩上行,在去年12月中旬快交割之際曾漲到9000元/噸以上。
而對于“林登萬”所說的“平不了倉”,該人士指出,蘋果去年12月合約“林登萬”如果在8000元/噸以下建倉的話,后來漲到了9000元/噸左右,他們隨時可以進行獲利了結。“就好比炒股,如果你以10塊錢的價格買入一只股票,后來漲到20塊錢,你說我賣不掉,只能‘被動’拿著,這怎么可能呢?他們這樣做就是奔著要貨去的。”
他表示,“此次多空博弈,最后空頭只有少數人能把交割品準備好,大部分人是被動的,可能是8000元/噸左右賣的,那么平倉的時候是9000元/噸左右平的??疹^是虧損的,多頭是盈利的,只有接的那點貨是虧損的,總體看是多頭在這場博弈中取得了勝利。”即便多頭接盤現貨帶來了一些虧損,也有彌補的辦法。
“所以說,這個事和報道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兒,其實圈里的人都是知道的,大家都在群里笑話這事和相關報道。”上述人士表示。
另外,某期貨研究人士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期貨市場上不存在“平不了倉”的情況,除非極端漲跌停板行情沒有成交,近期蘋果期貨應該沒有出現漲跌停板的行情。目前蘋果期貨交投活躍,運行平穩,交易交割都非常順暢。實物交割是期貨市場的一種了結方式,是一種必然行為,最后是否交割是遵循買賣雙方的意愿,“平不了倉”這種表述應該不準確。
而在他看來,“林登萬”所謂“平不了倉”背后的真實原因可能有兩方面,“要么是因為他們可能出現了虧損,不想虧錢平倉。要么是他們覺得這次交易的利潤不及預期。”
對于上述業內人士的質疑,“林登萬”向記者回應指出,這些說法完全與事實相悖,“業內人士沒有參與交割,存在信息不對稱。我們有些事情是事實的,有些事情是為了營銷,營銷需要手段,我想這個你可以理解。”
“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12月合約天量交割以后,有很強烈的銷售訴求,現在蘋果期貨交割越來越完善,貿易量越來越大,說明交易所工作在起到積極作用。”他進一步表示。
據媒體報道,“林登萬”此次交易蘋果期貨不是單打獨斗,而是和幾個朋友一起聯手的動作。去年12月份,蘋果期貨價格跌到了8000元/噸以下,已經低于了種植成本。由于覺得這種低價不可持續,“林登萬”和朋友本著抄底的思路進了場。此外,對于期貨多頭被迫交割千萬斤蘋果現貨的傳聞,他向媒體澄清道,“我們是幾個朋友,一共四個公司,總共交割了1500噸,也就是300多萬斤。”
對于這些頗有江湖氣的“輕描淡寫”,在上述期貨行業資深人士看來,這些多頭有可能涉及到聯合操縱市場。
2022年8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期貨和衍生品法》第十二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操縱期貨市場或者衍生品市場。
禁止以下列手段操縱期貨市場,影響或者意圖影響期貨交易價格或者期貨交易量:
(一)單獨或者合謀,集中資金優勢、持倉優勢或者利用信息優勢聯合或者連續買賣合約;
(二)與他人串通,以事先約定的時間、價格和方式相互進行期貨交易;
(三)在自己實際控制的賬戶之間進行期貨交易;
(四)利用虛假或者不確定的重大信息,誘導交易者進行期貨交易;
(五)不以成交為目的,頻繁或者大量申報并撤銷申報;
(六)對相關期貨交易或者合約標的物的交易作出公開評價、預測或者投資建議,并進行反向操作或者相關操作;
(七)為影響期貨市場行情囤積現貨;
(八)在交割月或者臨近交割月,利用不正當手段規避持倉限額,形成持倉優勢;
(九)利用在相關市場的活動操縱期貨市場;
(十)操縱期貨市場的其他手段。
在業內人士看來,“林登萬”和朋友最近在蘋果期貨市場上的一番操作或有“單獨或者合謀,集中資金優勢、持倉優勢或者利用信息優勢聯合或者連續買賣合約”的嫌疑。
對此質疑,“林登萬”向記者回應道,“暫時不方便具體回答,我們目前保持緘默。目前最重要的是把大家平日炒來炒去的蘋果變成真正的食物賣給大眾,普及交割蘋果給大眾,讓市場朝更具活力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在采訪中,上述期貨行業資深人士還向記者表示,市場上目前有猜測,此次多頭逼倉事件與蘋果期貨去年12月合約在交割時出現的較高不合格率之間可能存在一定關聯。
“去年12月合約交割量是比較大的,有5000多噸,多頭是單單復檢的,賣方一般都是一手一手的提交割,也是一手一手的復檢,由質檢機構介入,整體上最后應該大約有超過30%的比例不合格。那么這些不合格的,賣方需要給買方支付違約金,違約金數是不小的,交割結算價大約是9000元/噸左右。”
“這次交割,特別是12月合約不合格的比例比較大,市場上有一些猜測認為這種‘錢多貨少’的現象是制造的。”上述人士表示。
該人士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非議,其背后是蘋果期貨交割品標準化建設上存在的一些問題。“做蘋果的交割品是比較費勁的,它是一個非標,質量標準由人為來判斷。即使你好好揀,在復檢的時候,大家都沒有把握我這單能不能通過。也就是說,雖然說你付出高成本,但是也不一定能通過。所以,蘋果倉單做起來是比較費勁的,這是多頭利用的一點。”
他進一步表示,“蘋果期貨的交割品要靠人為主觀來判斷是否合格,例如在蘋果的果銹、硬度檢查上都有人為操控的空間,而且賣方即便覺得有問題,也不能‘申訴’。由于人為操縱的空間較大,這中間就可能會產生一些‘貓膩’。這是當下蘋果期貨暴露出的問題,還沒有真正有效得以化解。而這一矛盾在遇到期貨逼倉的時候會更加凸顯。”
另據該人士介紹,“市場有消息說,1月份的蘋果期貨合約,現在還沒有交割完,就是因為走復檢的流程。但是在最近一周左右,許多復檢的結果都出來了,大批量的合格,比較順暢,隨之近期蘋果期貨盤面也出現下跌,這和前期12月份的交割完全不一樣。”
不過,在上述期貨研究人士看來,蘋果期貨交割品質檢應該不存在所謂的人為操縱空間,有些企業存在疑惑,可能是對交割品的品質理解還不夠充分。據他了解,質檢機構對質量管控還是比較一致的,還會定期或不定期的做一些交割質量標準的普及。但他也認為,近期市場對蘋果期貨交割成本較高的預期,會讓多頭更傾向于接貨。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13007474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