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05 22:49:09
◎“目前在我國,仿生人形機器人領域尚未形成系統的產業發展規劃和行動實施方案?!睂Υ?,雷軍建議要鼓勵扶持相關科創產業鏈參與各方,推進仿生人形機器人產業規劃布局,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并指導行業制定數據安全管理政策制度和標準規范,以此促進創新資源要素高效配置,全面推進仿生人形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雷軍看來,目前國家已發布若干汽車相關的數據安全推薦性國家標準,規范了網約車服務及汽車數據采集等部分場景要求,尚無法覆蓋到研產供銷全業務領域。為此雷軍建議,由主管部門牽頭,定義汽車數據分類分級規則,加快制定圍繞汽車生命周期和數據生命周期兩條主線的數據安全標準,指導產業發展。同時建立智能網聯汽車數據安全認證制度、數據安全評級及公示制度,提升行業透明度與可信度。
每經記者 楊卉 每經編輯 張海妮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小米集團處獲悉,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前夕,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就“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向大會提交了《關于推動仿生人形機器人快速發展的建議》《關于構建完善汽車數據安全管理體系的建議》《關于大力發展汽車文化,助力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建議》。
此次,雷軍的三份建議主要聚焦于機器人制造業與汽車行業,建言扶植科創產業鏈,攻關仿生人形機器人核心技術,同時也呼吁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爆發式增長的今天,構建完善汽車行業數據安全管理體系,大力弘揚和發展汽車文化,提升汽車工業軟實力。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 圖片來源:小米集團供圖
隨著《 “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和《“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等措施的先后出臺,機器人產業迎來了升級換代,跨越式發展的機遇期。
雷軍表示,小米集團近年來在自研芯片、AI、影像、智能制造等領域均有發力,并積極布局仿生機器人。在他看來,仿生人形機器人是剛柔耦合的復雜動力學系統,與自動駕駛等新興技術領域緊密關聯,其發展與突破將成為社會經濟發展和國際科技競爭的戰略制高點。
雷軍表示,全球發達國家近年來已經在與仿生人形機器人關聯的多個領域持續布局,核心零部件功能和性能提升、機器人技術與新興技術的深度融合是關注重點。
“目前在我國,仿生人形機器人領域尚未形成系統的產業發展規劃和行動實施方案。”對此,雷軍建議要鼓勵扶持相關科創產業鏈參與各方,推進仿生人形機器人產業規劃布局,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并指導行業制定數據安全管理政策制度和標準規范,以此促進創新資源要素高效配置,全面推進仿生人形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
至于仿生人形機器人核心部組件和零部件性能優化等關鍵共性技術薄弱、技術與應用脫節等問題,雷軍認為,國家應當支持整機企業牽頭創建國家創新聯合體,形成“點面結合”的長期持續創新機制,加強核心技術聯合攻關。
此外,雷軍還建議,針對應用生態發展緩慢等問題,應當鼓勵行業組織建設軟硬協同的通用型仿生人形機器人開源創新平臺,以開放的產業生態降低應用技術成本,同時加速智能制造、養老陪護等場景的應用培育。
數字經濟加速發展之際,智能網聯汽車逐漸普及,汽車所承載的行駛軌跡、生物特征等敏感個人信息、地理信息、車外影像等數據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要素和資產,但同時也給個人隱私、國家公共利益與安全帶來了挑戰。
在雷軍看來,目前國家已發布若干汽車相關的數據安全推薦性國家標準,規范了網約車服務及汽車數據采集等部分場景要求,尚無法覆蓋到研產供銷全業務領域。
為此雷軍建議,由主管部門牽頭,定義汽車數據分類分級規則,加快制定圍繞汽車生命周期和數據生命周期兩條主線的數據安全標準,指導產業發展。同時建立智能網聯汽車數據安全認證制度、數據安全評級及公示制度,提升行業透明度與可信度。
另外雷軍還指出,當前各車企間數據尚未實現有效安全流通,數據孤島普遍存在,數據價值無法充分發揮。他建議,應當在保障數據安全的前提下,構建汽車數據共享機制及平臺,讓各車企間的數據實現流通,將數據轉化為社會生產力。
除了數據安全,雷軍還對汽車文化普及提出了建議。
雷軍表示,汽車工業是硬基礎,汽車文化則是軟實力。大力發展汽車文化,擴大其影響范圍及群眾基礎,形成“汽車技術/產品發展-汽車文化興盛-汽車技術進步和消費需求持續提升”的正循環,是推動中國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關鍵助力。
雷軍表示,可以引導營造更加豐富的汽車文化場景,如在有條件的高速路段,適度放開限速,讓汽車文化愛好者有機會體驗先進技術帶來的極致性能。同時鼓勵促進賽車運動、公路旅行、露營營地等文化場景的開發,與文旅產業發展相結合。
此外,雷軍還建議適度放開汽車改裝限制,建立改裝零配件和汽車后市場的國家標準,為多樣化的創新汽車文化發展提供土壤。同時,建議全面落地放開符合國五排放標準的二手車準遷限制,促進經典汽車文化進一步發展,并借此打開全國二手車準遷流通;放開皮卡等部分品類限制,促進皮卡文化普及,擴大汽車文化影響范圍及群眾基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