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20 18:06:59
◎約172億美元瑞信債券“一夜清零”,正在全球金融市場掀起一場腥風血雨。
每經記者 蔡鼎 每經編輯 高涵
北京時間3月20日(周一)凌晨,出現了金融危機以來最重大的全球銀行業合并——瑞銀宣布收購瑞信。
然而,約172億美元瑞信高風險債券“一夜清零”,正在全球金融市場掀起一場腥風血雨。在周一亞洲銀行“股債雙殺”后,歐美股市跌幅持續擴大。
盡管全球矚目的“瑞信危機”,隨著瑞信被瑞銀“接盤”而解除,但眾多業內知名對沖基金經理和其他大型投資者周一依然警告,現在宣布這場肆虐歐美金融領域的銀行業危機已經落幕,還為時過早。
周一亞洲市場和歐美債市的表現,也印證了業內人士的警告。荷蘭國際銀行在一份報告中表示:“波動性可能會在本周延續,更廣泛的金融市場擔憂可能仍是首要問題。”
周一歐股低開后加速下挫,截至發稿,歐洲斯托克50指數跌近2%,意大利基準股指跌近3%,西班牙、德國、法國、英國股市跌幅均在2%左右;其中,在蘇黎世上市的瑞信股價暴跌超60%。
3月20日(周一)美股盤前,美股銀行股持續走低,瑞銀大跌14%,高盛集團、花旗集團 、富國銀行、摩根大通銀行公司跌2%,巴克萊跌6%,德意志銀行跌8%。摩根士丹利策略師Michael Wilson表示,銀行業面臨壓力,可能是美股結束熊市的一個痛苦開端。
避險情緒的助漲下,北京時間周一午后,現貨黃金自2022年3月來首次站上2000美元/盎司大關。
圖片來源:英為財情
國際原油跌幅持續擴大,布倫特、WTI原油跌幅均超過3%,均跌至2021年8月以來新低。
圖片來源:英為財情
圖片來源:英為財情
避險情緒助推日元走強,美元兌日元周一亞盤跌破131關口。
三菱日聯金融集團匯率分析師Lee Hardman在發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一份置評郵件中表示,“日元在周一的亞洲交易時段繼續走強,表明避險的交易環境仍在持續升溫。這導致美元兌日元回落至131以下。此前,瑞銀在上周末宣布同意以32.5億美元收購瑞信,以幫助保護瑞士的銀行體系,并試圖防止全球銀行體系進一步喪失信心。然而,最初的市場反應并不像預期的那樣,因為瑞銀收購瑞信的新聞本身并未能穩定金融市場。”
圖片來源:英為財情
美股期貨擴大跌幅。截至發稿,標普500指數期貨跌0.8%,納指期貨跌近0.7%。聯邦基金期貨價格上漲,期貨市場暗示美聯儲本周“暫停加息”的概率超過50%。
圖片來源:芝商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當地時間3月19日周日,趕在周一亞市開盤前,在瑞士政府的“撮合下”,瑞銀宣布將以30億瑞郎收購瑞信。被市場廣泛關注的,是在此次收購后,面值約160億瑞郎(約合172億美元)的瑞信Additional Tier 1(AT1)債券將被減記為零。
這意味著,為確保私人投資者參與并增加瑞信的資本儲備,以幫助瑞士政府分擔成本,約172億美元的債券將變得一文不值,這也將是歐洲規模達2750億美元的AT1市場中最大一次價值減記事件。
公開資料顯示,瑞士信貸在過去10年發行了大量AT1債券。截至2022年底,瑞士信貸AT1債券余額為147億瑞郎。多家外媒報道稱,AT1債券減值為零,此舉直接激怒了瑞信AT1債券持有人。
一般而言,債券的優先權高于股票,意味著一般是股東先虧損歸零后才輪到債券。
但這次的交易中,AT1債券先于股票歸零令市場感到意外,這些債券被稱為CoCos債,是一種特殊的可轉債,這種債券的特點是可以在發行人需要資本時將其轉換為股票,以增加其資本儲備。但此時,銀行需要滿足自有資金和合格負債的最低要求,通常被稱為 MREL。
因此如果銀行資本比率低于預定水平,則可減記CoCos,但本次瑞士監管機構直接減記到零,而股東權益仍舊可以保留接近50%,讓債券持有人頗感憤怒。
有分析認為,此舉這可能會對歐洲債券市場產生更深遠的影響,導致其他銀行的債券出現拋售的情況。
根據外媒匯編的數據,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景順(Invesco)和BlueBay此前都是眾多持有瑞信AT1債券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截至發稿,在倫敦上市的景順AT1資本債券UCITSETF下跌17%,創紀錄最大跌幅。數據顯示,約3%的 ETF持倉為瑞信證券。
圖片來源:彭博社
Lee Hardman也在置評郵件中直截了當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瑞銀收購瑞銀交易中令市場不安的部分是瑞信高達158億瑞郎(約175億美元)AT1債務完全清零,但這些債務有可能在歐洲和全球銀行體系中蔓延。這意味著,瑞信AT1債務持有人的損失超過了其股東,并讓人對銀行破產時的索賠等級產生了懷疑。”
“然而,現在市場擔心的是,新的AT1債市將‘凍結’,高風險銀行融資成本將大幅上升。最終的結果是,除了銀行持續存在的融資問題,投資者現在更擔心信貸風險,盡管瑞銀收購瑞信已經消除了一項重要的金融風險。在當前的情況下,我們仍建議做空美元兌日元,這將在當前的金融市場環境下獲益。”Lee Hardman補充道。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