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22 21:55:12
每經記者 包晶晶 每經編輯 魏文藝
百城住宅庫存出現了4年多來首次同比下降。
近日,易居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百城住宅庫存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51個月來全國100個城市庫存規模首次出現同比下降。其中,一線、二線和三四線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存銷比分別為13.2、17.9和21.5個月。
“百城庫存下降具有信號意義。庫存的消化,其實是站在供求關系角度去理解的,側面反映了房地產市場正在轉好。盡管目前住宅去化還沒有達到容易的程度,但2月份銷售數據確實不錯。因此綜合來看,房地產市場已經渡過了最大的庫存度壓力期,最困難的時候肯定過去了。”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
數據來源:Wind、廣發證券發展研究中心楊靖制圖、視覺中國圖
“各地購房政策有效”
截至2月末,全國百城新建商品住宅庫存總量為51181萬平方米,環比減少2.4%,同比減少0.2%。在過去連續50個月庫存規模同比正增長的情況下,當前庫存數據首次出現同比下降態勢。
易居研究院認為,百城住宅庫出現4年多來首次同比下降有很多原因,包括2月份的新盤供應相對不多、市場交易數據好于預期等,但也充分體現了各地的購房政策是積極有效的。
從百城住宅庫存面積同比增速指標來看,自三四線城市棚改貨幣化陸續啟動退出的2018年12月起,全國百城庫存開始步入同比正增長的通道;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出現過兩波增速放緩的情況;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庫存規模同比增速明顯拉升,與當時的市場交易出現下滑有重要關系;2022年7月至2022年12月,庫存規模同比增速放緩,與當時房企推盤節奏明顯放緩有關;到了2023年,庫存規模同比增速繼續放緩,2月份首次由正轉負,與市場交易復蘇有重要關系。
“庫存數據也要客觀理解,因為庫存數據既關系到市場交易的行情數據,其實也關系到房企投資拿地數據。過去兩年房地產市場的新問題,尤其是房企拿地和開工數據表現不佳,可能會影響今年的庫存指標和房源情況。不過現在主要的矛盾是消化庫存,但是補庫存的問題也要時刻注意。”嚴躍進說。
《報告》也指出,觀察3月份的新房交易數據,總體上繼續處于復蘇的狀態,其為房地產市場去庫存增加了動力。從這個角度看,對于3月份的去庫存工作依然要抱有信心。當然在實際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幾個新的問題。第一,雖然去庫存工作正逐漸走出最大壓力期,但各地實際反饋來看,壓力還是略大。近期部分城市放松限購,就說明了這一點。第二,雖然目前還在討論庫存去化的問題,但鑒于過去兩年投資拿地指標不景氣,所以要關注后續新房供應不足等潛在的問題。只有把此類問題充分解決好,那么去庫存工作才會更加有序和健康。
存銷比整體仍偏高
今年2月,全國百城新建商品住宅存銷比(即庫存去化周期)為18.9個月,這也意味著市場消化完這些庫存需要18.9個月時間,即超過一年半。
雖然庫存去化周期有些偏高,和2011年、2014年有相似之處,但鑒于今年銷售市場數據有進一步改善的可能,所以數據有持續轉好的空間。
不過,城市間的分化不容忽視,尤其是三線城市房價仍處于下降通道之中。從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70城房價指數變動情況來看,2月份一線城市新房價格同比上漲1.7%、二線城市同比下降0.7%、三線城市同比下降3.3%,二線城市房價已經接近回正,但三線城市仍降幅明顯。
百城庫存變動與房價趨勢基本相同,百城中的一線城市存銷比已經縮短至13.2個月,去化周期相對較優;二線城市雖有壓力但表現居中,為17.9個月;三四線城市壓力最大,去化周期均值達21.5個月??v向對比看,一線城市反而近期壓力略有增加,而二線、三四線城市略有緩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此類城市過去有一波積壓的購房需求,當前購房政策到位、購房需求積極釋放,進而利于去化周期指標的改善。
嚴躍進表示:“從現在的指標來看,存銷比18個月總體還是偏高位的,但是庫存去化肯定是朝著好的方向去走,接下來一定會有所改善。”
但易居研究院方面也指出,在實際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幾個新問題:首先,雖然去庫存工作正逐漸走出最大壓力期,但從各地實際反饋來看,壓力仍比較大,近期部分城市放松限購就說明了這一點。其次,雖然目前還在討論庫存去化問題,但鑒于過去兩年投資拿地指標不景氣,所以要關注后續新房供應不足等潛在的問題。只有把這類問題充分解決好,去庫存工作才會更加有序和健康。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前兩月,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75024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4%;房屋新開工面積下降9.4%;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21331億元,同比下降15.2%。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