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23 17:33:55
這座擁有2100萬人口的超大城市已連續14年榮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冠軍,如今正持續推動“社區15分鐘便民生活圈”高質量發展,通過提升每一個具體生活場景的便利度,讓“幸福”不斷被感知、被傳遞。
每經記者 蘇娜 每經編輯 劉艷美
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城市高質量發展。日前,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公開表示,結合前期試點經驗,將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聚焦“一店一早”“一菜一修”“一老一小”,開展多種形式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創建,力爭到2025年讓有條件的城市都行動起來。
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2021年10月起,全國“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首批試點建設啟動建設。一年多來,30個試點城市(區)精準補建便民設施、培育便民新業態,滿足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作為首批試點城市,成都持續在社區生活服務、場景創新營造等方面發力,不斷筑牢“煙火里的幸福成都”的發展底板。今年以來,成都更動作頻頻,不斷優化社區工作,積極推動“美好生活”與發展機遇有機融合——
1月10日,“中國(成都)第二屆社區商業發展促進大會”釋放數百個機會清單,引入社區服務“好項目”;2月22日,“即時零售中國行”活動在成都舉辦,助力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以新消費場景實踐加碼居民幸福指數;3月10日,2023年成都市黨建引領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工作會議舉行,部署2023年工作重點……
這座擁有2100萬人口的超大城市已連續14年榮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冠軍,如今正持續推動“社區15分鐘便民生活圈”高質量發展,通過提升每一個具體生活場景的便利度,讓“幸福”不斷被感知、被傳遞。
望平街夜經濟場景 圖片來源:張建 攝
離家百米的學校、家門口的商業街、飯后散步的公園、轉角可見的文化展……以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步行15分鐘左右為服務半徑,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和品質消費為目標,打造多業態集聚性社區服務圈——這,就是“社區15分鐘便民生活圈”。
成都入選全國首批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城市后,圍繞社區居民所需與區域稟賦,針對城鎮社區、產業社區和鄉村社區不同類型社區,積極營造功能完善、精準高效的社區生活服務場景,建設“社區15分鐘便民生活圈”。
錦城社區作為成熟城市商業社區,著力以全齡友好“顧老看小”服務創新,進一步建設“社區15分鐘便民生活圈”。錦城社區進一步梳理厘清居住市民和產業人群各類生活消費需求,優先發展居民對生活品質提升最迫切需要的老年康護、特色餐飲、運動健身、新式書店、幼兒托管等業態,增強便民生活圈服務功能。聚焦“一老一小”,依托錦城社區綜合體,引入專業養老機構、兒童托育機構以及醫療衛生機構,為居民提供家門口的高品質服務。
位于東郊記憶藝術區內的杉板橋社區作為產業社區典型,則采取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的模式建設“生活圈”,促進社區資源共享、功能互補。比如,積極聯動區萌想星球、東郊記憶園、萬科、龍湖等眾多企業,將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產業資源,如照相館、籃球館、茶室等資源調動起來,為轄區居民提供更優惠便捷的服務。
按照成都的理解,“社區15分鐘便民生活圈”的構建法則,是在充分了解社區居民需求的基礎上,優先配齊14類基本保障類業態,精準布局早餐店、菜市場、快遞服務、維修點等,提升生活便捷度。
如果在這個“圈子”里面既能解決一日三餐,有菜市場、超市、理發店等基本生活設施,還能找到健身房、咖啡店、寵物店等滿足休閑需求、提升生活品質的消費場所,這樣的生活環境和氛圍無疑能提升老百姓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公園城市日常生活 圖片來源:張建 攝
進入“十四五”以來,成都深入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不斷做強“生活城市”特色,通過解決普通市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更好地滿足新階段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中,“全齡友好包容社會營建工程”與“社區15分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導向及核心內容高度一致——持續營造幼有所育、老有頤養、弱有眾扶、全齡友好的良好社會氛圍,讓市民更有感受、城市更有溫度。
特別是聚焦“一老一小”,成都實施“蓉易托”和“蓉易養”專項舉措,推動資源下沉社區,以易獲得性和便捷服務為目標,為年輕人減少“后顧之憂”。同時,通過多元化的服務,讓生活在社區的市民直觀感受“便利”。
數據顯示,成都托育機構目前達到1574家,每千人口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3.42個。據成都市委社治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將繼續加碼托育,把每千人口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提升至3.67個,同時新建“蓉易托”社區智慧托育中心20個,市級示范性托育機構創建不少于10家。此外,還將進一步加大兒童友好社區建設,力爭全年兒童友好社區覆蓋率達到50%。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著力增強社區托育服務能力,不斷推動社會力量發展社區托育服務設施,創新提供“共享媽媽”社區志愿服務,通過“免費+抵償”、發放托育消費補貼券等方式,使更多人可以享受到高品質托育服務。
“一老”方面的成效同樣突出。截至目前,成都完成35個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建設,支持公辦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改造4518張,新增普惠養老床位2160張,支持近萬戶老年人家庭安裝智能安防報警系統。60%以上的鎮(街道)建有老年教育學校,并且全面實施65周歲以上老年人公共交通出行優待調整政策。
今年,成都還將新建20個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打造15個“蓉易養”社區智慧康養中心,推動老舊小區增設電梯不少于1500臺,同時培育一批省級數字適老化體驗中心和智慧適老化服務產品,讓更多需求在社區層面即可得到回應和滿足。
社區休閑運動場所 圖片來源:張建 攝
置身數字經濟時代,以“社區15分鐘便民生活圈”為代表的線下生活空間重要性愈發凸顯。正如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陸銘所言,“線上平臺經濟所提供的服務,是高度依賴于線下經濟的品質和多樣性的。”從城市建設者角度來講,千萬不能忽視線下經濟的空間打造,特別要增強它的多樣性和品質。
這就要求城市發展和治理過程中,需要根據人群的需求,一方面可利用社區吸納基本“微服務”增加供給多樣性,同時也可塑造品質空間、滋養精神文化生活。
對成都來說,在建設“社區15分鐘便民生活圈”進程中,以美學優化街區形態,以創意提升街區氣質,積極推進“社區美空間”建設,讓社區成為展示天府文化的重要窗口,形成獨有的城市IP。
2022年,成都評出年度十佳社區美空間點位。在眾多社區美空間建設中,不乏“書店”的身影。東部新區的知也圖書館、金牛區的方庭書店、青羊區的柿子書院、高新區的白夜花神詩空間……這樣的文化空間成為成都市民安放“詩和遠方”的不二之選。
天府社創中心 圖片來源:中共成都市委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
更重要的是,通過社區服務延伸和空間運營升級,成都正在探索一條超大城市社區治理的新路徑——以社區美空間聚人氣、增活力。
在場景營造方面,成都過去一年舉辦了“在成都探秘西班牙”“成都社區藝術創享計劃”“成都文化四季風”等系列活動,還開設文創集市、美食集市、咖啡集市等近百場主題集市,營造了鄰里交往、鄰商互動的文化氛圍。
在模式創新方面,錦城社區創新以小程序/APP為載體構建交子城市食堂,實現社區生活“數字+商業”雙線融合;光華社區積極引入品牌首店、新零售品牌、潮流品牌,以及定制店、體驗店等新業態,打造沉浸式社區新商圈;麓湖公園社區將公園形態與社區空間有機融合,積極發展“公園+”體育、音樂、美食等多元融合業態,成功打造“天府美食島”IP。
在智慧社區方面,清源社區推動“互聯網+社區”“O2O+社區”新業態發展,搭建居民與農場的便民直通平臺,通過線上預約、農場配置、線下送貨的方式,為居民提供物美價廉的生鮮產品……
眼下,成都的創新探索還在繼續。從“15分鐘”出發,時空距離被壓縮,也加深了情感、安頓了身心,這些城市生活中的一個個“圈”,就如一個個細胞,只有細胞有活力,城市也會更有魅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