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29 20:04:06
◎從中集車輛年報來看,公司在去年營收略有下滑的基礎上,歸母凈利潤仍實現逆勢增長24.1%至11.18億元。其中,海外市場的增長起到重要作用。
◎在“雙碳”背景下,我國新能源乘用車實現了高速增長,中集車輛也加大了在專用車領域的新能源化探索。
每經記者 王晶 每經實習記者 孔澤思 每經編輯 張海妮
3月28日,中集車輛(SZ301039,股價10.25元,市值207億元)舉辦了2022年度業績發布會。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專用車行業低迷的大環境下,中集車輛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236.21億元,毛利率同比提升2.26個百分點;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18億元,同比增長24.11%。同時,根據2022年度利潤分配預案,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3元(含稅)。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中集車輛主要從事全球半掛車、專用車上裝以及廂體的生產與銷售,主營業務可分為六大業務或集團:深耕全球半掛車市場的“燈塔先鋒業務”、“北美業務”和“歐洲業務”,及聚焦專用車上裝以及廂體高端制造的“強冠業務集團”、“太字節業務集團-渣土車業務”以及“太字節業務集團-城配廂體業務”,目前業務范圍覆蓋全球四大主要市場、40 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內外擁有 25 家“燈塔”工廠。
2022年年報顯示,中集車輛在全球銷售各類車輛合計15.19萬輛。而作為本次凈利增長的核心動力,北美業務備受市場關注。具體數據來看,2022年北美業務錄得107.6億元營收,同比提升122.28%,毛利率亦同比提升6.03個百分點。
回顧2022年,在國內物流需求和行業周期下行的背景下, 2022 年,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中國公路貨運量為 371.2 億噸,同比下滑 5.5%。
但從中集車輛年報來看,公司在去年營收略有下滑的基礎上,歸母凈利潤仍實現逆勢增長24.1%至11.18億元。其中,海外市場的增長起到重要作用。
其中,北美業務營收達到了107.6億元,同比提升122.28%,毛利率也同比提升6.03個百分點。北美冷藏半掛車收入提升164.05%,達到了40.03億元,市場占有率也在持續提升,北美廂式半掛車收入提升60.13%至31.27億元,市場排名保持領先地位。
3月28日,中集車輛財務負責人占銳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海外業務中北美增長較快,主要是當前美國的物流效率較低,疊加通脹因素,對車輛的市場需求比較強;其次,在此前航運受阻造成的供應鏈問題,北美的半掛車市場呈現供不應求局面,中集車輛抓住了這個節點,在疫情之前對北美半掛車等工廠進行升級,在2022年做到了產能全開,給業績帶來了很大貢獻。另外,市場占有率的提升和產品價格上行,也幫助公司實現了毛利率的大幅提升。
在歐洲業務方面,公司位于英國Southampton、Mansfield以及荷蘭Pijnacker的LoM制造工廠建成投產,釋放了產能,2022年歐洲營業收入達26.21億元,同比上漲10.48%。“基于我們的燈塔制造網絡升級和對供應鏈的重塑,很好地對沖掉了能源以及地緣政治的影響。”占銳說。
而在美國通脹高企以及美聯儲加息的背景下,部分投資者擔心海外經濟形勢對中集車輛的業務影響。對此,中集車輛副總裁、董秘毛弋認為,個別銀行出現的風險,不會使公司北美業務受到影響,也不會影響美國本土的物流需求,由于美國本身物流的效率并沒有明顯提升,還面臨司機短缺的情況,所以對于物流設備的需求還將保持在一定水平。
毛弋進一步介紹,公司仍在北美不斷建設制造工廠,也在積極探索在北美各區域的制造工廠選址,“這顯示出我們對于北美市場充分的肯定和信心。當然,市場上還是會出現一些短期的波動,比如美國今年核心零部件供應的短缺問題,我們也希望能夠抓住機遇,為我們在北美的業務奠定更好的基礎。”
在“雙碳”背景下,我國新能源乘用車實現了高速增長,中集車輛也加大了在專用車領域的新能源化探索。
中集車輛旗下的“強冠業務集團”繼續發力細分市場,打造輕量化的綠色產品,推出了10多款充電型與換電型混凝土攪拌車,新能源混凝土攪拌車銷量提升500%。
太字節業務集團-渣土車業務也大力開發新能源產品,新能源渣土車市占率攀升至37.2%。太字節業務集團-城配廂體業務也與多家新能源頭部車企達成戰略合作,實現新能源產品銷量18.83%的增長。
3月28日,中集車輛副總裁、首席技術官李曉甫介紹道,在已經形成的與主機廠方面的合作中,公司與多家新能源品牌共同推出了定制的新能源冷藏車,以整車的方式向市場推出相關產品,這符合專用車新能源化的大背景。
在智能化方面,李曉甫指出,最主要的體現是對貨箱、貨物的監控,“貨運監控平臺,包括對冷藏車的溫度、濕度、容積占比、重量占比等的監控,未來這部分運營場景的優化會帶來很大的好處,可實現貨倉智能化。”
李曉甫表示,“目前新能源商用車的發展還(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盡管很多公司都在推出相應的產品,整個行業新能源重卡、輕卡的覆蓋率還比較低。但從長遠來看,重卡由于其較高的運營成本和重排放等特點,未來新能源化的發展會加快。”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