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12 22:19:11
每經編輯 張錦河
據參考消息援引路透社4月12日報道,伊朗駐沙特大使館12日重新開門,這是七年來的第一次。此前伊朗與沙特同意恢復外交關系。
現場目擊者稱,位于利雅得的伊朗大使館當天打開了大門,一個伊朗團隊對使館內外進行了勘查。
就在伊朗使館重新開門前幾小時,伊朗外交部宣布該國一個代表團已經抵達沙特。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納賽爾·卡納尼在一份聲明中說,代表團將在利雅得和吉達采取必要措施,分別建立大使館和總領館。
新華社報道,沙特2016年1月以從事恐怖主義活動罪名處死一批囚犯,包括一名知名什葉派宗教人士,引發伊朗民眾抗議并沖擊沙特駐伊朗使領館,兩國自此斷交。2021年4月起,兩國官員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開始對話,以期改善雙邊關系。
據央視新聞、環球網,在今天(6日)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稱,據報道,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和伊朗外交部長阿卜杜拉·希揚6日在北京舉行會晤,請問中方是否介紹相關情況?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400067017
發言人毛寧介紹,應沙特和伊朗方面提議,今天中方接待了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和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來北京舉行會晤。秦剛國務委員兼外長同沙伊兩國外長會見。沙伊兩國外長宣布恢復外交關系,并簽署聯合聲明。雙方均表示愿意按照今年3月沙伊北京對話明確的路線圖和時間表,繼續推進改善雙方關系進程,感謝中方為推動雙方對話發揮的重要作用。中方對沙伊雙方持續改善關系表示歡迎和贊賞,愿繼續積極發揮斡旋作用,支持沙伊雙方不斷增信釋疑,實現睦鄰友好,為促進中東地區的安全穩定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毛寧指出,沙伊進一步改善關系,充分表明地區國家有意愿,也有能力掌握地區和平與發展的主導權。中東地區近期一系列的互動也說明求和平謀發展是中東地區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國際社會應當幫助中東國家化解分歧、加強團結。挑動矛盾、制造隔閡、分而治之等殖民主義、霸權主義伎倆,理應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對。作為中東國家的好朋友好伙伴,中國將一如既往尊重中東國家的主人翁地位,是支持中東和解、和平、和諧的力量。中國將同中東國家共同踐行全球安全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文明倡議,促進中東安全穩定、發展繁榮和包容和諧。
據悉,作為今年3月10日沙伊北京對話的后續,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和伊朗外交部長阿卜杜拉希揚6日在北京舉行會晤,這是兩國外長7年多來的首次正式會晤。
在中國積極斡旋下,中國、沙特和伊朗三國3月在北京發表三方聯合聲明宣布,沙特和伊朗達成雙邊協議,包括同意恢復雙方外交關系,在兩個月內重開雙方使館和代表機構,互派大使。
據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4月10日,阿聯酋《海灣新聞》(Gulf News)網站刊發題為《中國軟實力改變中東》的評論文章,贊許中國對中東地區作出的積極貢獻。文章稱,中國有望促成中東國家在和平穩定的地區環境下實現合作共贏。
文章指出,中國正憑借自身作為經濟強國的軟實力而非武力推動中東和平進程。文章寫道,中國同中東地區的交流已持續一段時間,當前中國正通過強有力的舉措,在不干涉(他國內政)、議程公開透明和維護共同利益的基礎上鞏固新的友盟。這著實改變了中東地區的游戲規則。
文章稱,在中國的斡旋下,沙特阿拉伯與伊朗上個月達成了一項令人意外的重大外交突破。目前沙伊兩國正采取措施建立互信,準備互派大使并實現外交關系正?;N恼抡J為,這給本地區帶來的好處不容小覷,預計沙伊復交將會對平息包括也門沖突在內的一些地區性沖突產生積極影響。
文章分析稱,不僅中國在中東采取了新的策略,該地區的主要國家也都在重新調整戰略,進而向中國靠攏。中國與中東國家間合作領域廣闊:人工智能、太空探索、能源、科技創新、全球治理······安全和防務也是雙邊關系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強調,這是一種真正的伙伴關系。
文章舉例稱,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去年向中國東北的石化企業投入百億美元,這是沙特在華最大的投資項目之一;此外,沙特阿拉伯近日還宣布將加入上海合作組織。
談及和平解決沖突,文章稱,中國始終對任何旨在和平解決沖突的努力表示支持,并通過在聯合國安理會的投票表達了對阿拉伯國家共同事業的理解。文章指出,美國在2021年從阿富汗慌亂撤軍以及烏克蘭危機等事件都促使人們采取新的地區性手段應對全球性危機。中國沒有對中東地區的殖民歷史,并且憑借其軟實力為區域經濟合作開辟了道路,有望在促進和平與解決沖突的同時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文章總結道,中國的一系列舉措有望促成中東國家在和平穩定的地區環境中實現諸多領域的合作共贏,作出富有建設性的貢獻。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新華社、央視新聞、參考消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