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25 20:39:04
◎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省腫瘤醫院院長于金明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國產放療設備已經實現從“跟跑”到“并跑”階段的轉換,并致力于向“領跑”突破。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在放療設備,如醫用直線加速器上,國產化率仍嫌不足。據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放療裝備與技術分會秘書長、北京協和醫院醫學工程處處長邱杰的介紹,目前在CT、MRI、PET-CT、DR等醫學影像設備上,近年來國產化率已有顯著增長,目前這四類設備的國產化率分別為52%、38%、41%和84%。
每經記者 許立波 每經編輯 張海妮
當前,放療在癌癥治療三駕馬車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而中國長期面臨著放療設備缺口大、專業人才少、技術滯后等問題。
4月22日,由聯影醫療(SH688271,股價143.20元,市值1180億元)主辦的首屆放療創新大會間隙,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省腫瘤醫院院長于金明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國產放療設備已經實現從“跟跑”到“并跑”階段的轉換,并致力于向“領跑”突破。
“在十年之前,受制于研發技術薄弱,國產放療設備只能亦步亦趨地對國外先進設備進行仿制;但隨著近年來國產放療設備的飛速發展,盡管在最高端的醫療設備,如質子重離子上還未能做到原始創新,但在直線加速器等設備上已與發達國家并駕齊驅。”于金明表示。
中國工程院院士于金明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腫瘤的治療選擇主要包括手術、放療、化療、靶向療法及免疫療法等。開源證券研報顯示,國內目前在治療手段中主要采取手術方式,占比達到41%;其次是化療,占比接近35%;放療目前僅占11.5%。但放療作為惡性腫瘤最重要的治療手段之一,約70%的惡性腫瘤患者在治療的不同階段需要放療,市場需求巨大。
今年3月21日,國家衛健委發布《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管理目錄(2023 年)》。與 2018 年版目錄相比,新版管理品目由10個調整為6個,其中,甲類由4個調減為2個,乙類由6個調減為4個。其中,新版目錄還將部分型號的直線加速器和乙類直線加速器等合并為常規放射治療類設備,降低管控力度。業內普遍認為,此次配置證目錄的更新將有益于大型醫療設備基層醫院放量,國產大型醫學影像設備生產廠家,以及上游元器件、耗材廠家有望顯著受益。
于金明也指出,除了監管層面的松綁,大型醫用設備五到十年的使用周期、患者數量增加也都將推動國產醫用設備加快進入院內市場。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在放療設備,如醫用直線加速器上,國產化率仍嫌不足。據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放療裝備與技術分會秘書長、北京協和醫院醫學工程處處長邱杰的介紹,目前在CT、MRI、PET-CT、DR等醫學影像設備上,近年來國產化率已有顯著增長,目前這四類設備的國產化率分別為52%、38%、41%和84%。
但在直線加速器等放療設備上,本土產品與國際醫療設備巨頭占有率的差距仍遠遠高于CT、MR等影像設備,瓦里安、醫科達兩大巨頭目前依然占據了大多數市場份額。邱杰援引的“十四五”大型醫用設備規劃編制基礎研究課題放射治療組地區調研數據顯示,國內現有用于放療的直線加速器2139臺,其中進口設備1803臺,占比84.3%;國產336臺,占比僅為15.7%。
硬幣的另一面是,對于國內廠商如聯影醫療等來說,國產放療設備的缺口也意味著廣大的市場機遇。邱杰認為,考慮到人口及腫瘤發病率、人均加速器臺數、各省經濟發展因素以及過去十年我國放療設備的增長率等因素,“十四五”期間增加約1200臺設備較為合理(含現有設備的更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會議上了解到,以醫用直線加速器為例,按照2020年中國新發癌癥病例457萬人,其中一半患者需要進行放療,以每臺加速器一年治療500位患者計算,理想中我國至少需要4570臺加速器,然而現實情況卻是全國僅有2139臺。
據了解,醫用直線加速器可廣泛應用于全身多部位原發或繼發腫瘤的治療,臨床上通?;贑T影像定義和勾畫治療靶區,給予靶區一定劑量的均勻照射,目前勾畫和計劃設計工作均依賴放療醫生和物理師,效率較低。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療中心主任章真向記者介紹,若使用傳統放療設備,患者需要先進行體位固定并拍攝CT采集影像數據,而后醫生根據CT結果進行靶區及危及器官的勾畫,物理師再進行治療計劃設計,治療師實施放療。為了完成首次放療,患者需要多次往返醫院,一般需3~15天不等。章真表示,傳統放射治療主要存在三大痛點:一是工作流程繁瑣、涉及多場所、多人員、多設備;二是患者需要反復多次往返醫院、等待時間長、經濟/生理/心理負擔重;三是等待過程中不確定因素可能造成治療精準度的下降。
CT與醫用直線加速器相融合的一體化直線加速器的誕生,可優化放療流程和效率,實現精準放療。
2018年,聯影醫療uRT-linac506c獲NMPA批準,該設備將診斷級CT與加速器雙中心同軸融合。聯影醫療放療事業部總裁倪成介紹,目前該設備已“實現從核心部件到軟件算法全面自主研發”,臨床應用上,2021年3月,同章真教授合作,將直腸癌患者原來需幾周才能完成的首次放療,壓縮到23分鐘之內,讓患者的放療不再需要等待。
去年五月,全球首例鼻咽癌一站式放療(All-In-One)在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順利完成,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副院長孫穎教授團隊將超大孔徑磁共振和聯影醫療的一體化CT直線加速器uRT-linac 506c相結合,實現了磁共振圖像與診斷級CT圖像信息互補。
4月22日,孫穎也向記者透露,在一站式放療簡化流程的基礎上,團隊還根據腫瘤的形態、患者體型的變化進行了自適應放療。所謂自適應放療,指與加速器一體化的診斷CT可便捷提供模擬定位圖像,進而經過快速的自動靶區勾畫和劑量計算實現在線自適應放射治療。孫穎團隊通過長期的隨訪發現,這些病人因為及時調整了腫瘤的照射范圍,保護了正常器官,其生活質量不僅沒有損失,甚至還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