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5-29 21:54:11
◎報告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應用市場和機器人創新發展最為活躍的國家,工業機器人消費量連續九年位居全球首位。不過,從工業機器人市場供應來看,發那科、ABB等日本和歐洲的機器人產品仍占據著國內大部分市場份額。
◎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圍繞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可控、產業鏈的整合、出海市場的博弈……強敵環伺之下,國產機器人的突圍與遠征正在上演。
每經記者 葉曉丹 每經編輯 董興生
在鋼琴邊的屏幕上輕點《卡農》,一位名為“曉樂”的演奏者手腳并用,隨即,旋律從鋼琴中悠揚而出。
“曉樂”并不是人類,而是一個機器人。
“曉樂”在彈鋼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葉曉丹 攝
借助高精度視覺感知系統,可精準定位琴鍵、人臉及情緒識別,并可進行高精度手指運動,重復定位精度0.031毫米,單指按鍵頻率達到8次/秒,實現高速精準的鋼琴彈奏……這是在5月24日~25日舉行的第八屆中國機器人峰會上,之江實驗室展示的一款人形機器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峰會上,既有當前備受各方關注的人形機器人最新成果展示,也有不同形態的工業機器人落地產品。而在此前一周,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剛介紹了全新型號的特斯拉人形機器人Optimus,并進行現場展示。人形機器人的技術突破,引發了國內外資本市場的高度關注。
在工業機器人領域,中國機器人峰會專家委員會發布了《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指數研究報告》。報告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應用市場和機器人創新發展最為活躍的國家,工業機器人消費量連續九年位居全球首位。不過,從工業機器人市場供應來看,發那科、ABB等日本和歐洲的機器人產品仍占據著國內大部分市場份額。
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圍繞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可控、產業鏈的整合、出海市場的博弈……強敵環伺之下,國產機器人的突圍與遠征正在上演。
美國當地時間5月16日,馬斯克介紹了特斯拉人形機器人Optimus的全新型號,這一次,Optimus的新技能是抓取物體,AI技術能力再次提升。在演示視頻中,人形機器人已經擁有電機扭矩控制、環境探索與記憶、基于人類跟蹤運動的AI訓練以及物體操縱能力。
在馬斯克看來,未來,人們對人形機器人的需求量會非常大,人形機器人將會是今后特斯拉主要的長期價值來源。“如果人形機器人和人的比例是2比1左右,那么人們對機器人的需求量可能是100億乃至200億個,會遠超電動車的數量。”
此前,美國波士頓動力推出的四足機器人Spot Mini定價約為52萬元,上線半年只賣出了大約400臺,而人形機器人Atlas并未上市。面對高昂的價格,馬斯克曾公開表示,他的人形機器人將以低于2萬美元的價格銷售,通過更經濟的技術解決方案,實現產品標準化、低成本和大規模生產。
不過,5月22日,據媒體報道,在一場人形機器人比賽中,由OpenAI支持的實體機器人公司1x出品的EVE,擊敗了特斯拉的Optimus機器人。EVE實體機器人的部分軟件功能由OpenAI的ChatGPT提供支持,也就是說可以將ChatGPT實體化,應用在現實世界的業務場景中。
GPT技術在人形機器人中的場景應用,也打開了新的想象空間,繼而引發了國內資本市場對機器人產業的高度關注。
近期,機器人概念股豐立智能、柯力傳感(603662.SH,股價29.63元,市值83.85億元)等個股股價異常波動,一度引發監管機構問詢。5月25日晚間,豐立智能在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及嚴重異常波動公告中表示:“公司生產的精密減速器產品目前尚未應用于人型機器人領域,沒有簽署相關協議;公司與本次廣交會溝通交流的意向客戶業務上尚無實質性進展,如后續簽訂需披露的重大合同,公司將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而在中國機器人峰會上,記者注意到,之江實驗室也展出了其研發的人形機器人。之江實驗室智能機器人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偉在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交流中介紹,此次展出的是目前研發的第三代人形機器人,接下來要攻克的方向還有很多。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葉曉丹 攝
譬如驅動,人形機器人需要功率密度足夠大的電器驅動器件。而要解決驅動的問題,高性能電機與減速器的開發以及材料和構件的輕量化都是需要進一步研究的方向。目前,之江實驗室研發的最新款人形機器人所需的金屬構件多數都運用了3D打印技術,在考慮輕量化的同時,將部分構件與驅動器件一體化設計并打印。此外,人形機器人的關節多、自由度高,其自然流暢的運動需要解決姿態控制、平衡控制等方面的問題。如何耦合聽覺、視覺、觸覺等多模態信息,如何將人工智能技術與機器人系統結合,也是解決人形機器人在實際場景應用的關鍵問題。
在宋偉看來,GPT大模型技術應用到人形機器人上,可以為機器人提供“常識”,使其具備理解與推理能力。在邊緣端布局面向機器人作業的中模型,能夠較為快速地處理機器人的傳感信息,結合機器人端部署的運動規劃與控制小模型,這樣才能構建出“云邊端”一體化的智能機器人系統,完成人形機器人的智能閉環。
國金證券指出,AI助力“機器人+”時代來臨,機器人產業鏈有望迎來繁榮發展期。浙商證券認為,人形機器人有望推動產業鏈內公司快速成長,未來特斯拉機器人進一步降本,國產零部件有望持續受益。中信證券研報亦指出,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進程正在持續推進中。在人形機器人商業化的大趨勢下,國產高性價比的零部件優勢凸顯。
而從當下的實際情況來看,更大的市場需求,來自工業機器人。
5月24日,中國機器人峰會專家委員會發布《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指數研究報告》。報告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應用市場和機器人創新發展最為活躍的國家,工業機器人消費量連續九年位居全球首位。隨著醫療、養老、教育等行業智能化需求的持續釋放,服務機器人產業規模也在快速擴張。
隨著智能制造的深入推進,工業機器人應用從汽車和電子行業快速向冶金、輕工、金屬加工、石油化工、食品飲料、醫藥等行業拓展。國內工業機器人保有量不斷增長,制造業機器人密度隨之呈現增長態勢。
中國機器人峰會上展示的產品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葉曉丹 攝
然而,從供應端來看,發那科、ABB、安川等外資品牌在工業機器人行業的地位穩固,占據了國內大部分市場份額。
從我國自主品牌來看,根據MIR相關數據統計,2022年上半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內資企業出貨排名前十的企業分別為埃斯頓、匯川技術、埃夫特、新時達機器人、臺達、節卡機器人、卡諾普、遨博、珞和圖靈。其中,埃斯頓、匯川技術和埃夫特的出貨量位列前三名。
此前,國產核心零部件與國際一流廠商水平差距較大,控制器、伺服電機、減速機這三大核心零部件也是中國機器人產業的主要瓶頸。這些高端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賴進口,一旦產業鏈上游遭受沖擊,短期內難以找到替代品。
近年來,上游零部件制造商日漸崛起,國產機器人四小龍埃斯頓、新松、埃夫特、廣州數控不斷加大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技術研發。
5月24日,科創板上市公司埃夫特董事長游瑋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去五年,國產機器人產業鏈相關頭部企業,初步解決了核心零部件“有沒有”的問題,基本實現了自主化和國產化,未來需要進一步提升相關核心部件性能,解決“優不優”的問題。近些年來,埃夫特逐步提升產品力,從對機器人性能和可靠性要求較低的作業場景逐步滲透到以光伏、3C、鋰電、汽車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業相關高端應用場景。
同時,游瑋提及,國產機器人未來將結合人工智能技術,著力解決面向多品種、小批量的柔性制造要求,解決傳統工業機器人使用門檻高、運維成本高的難題,激發傳統工業機器人尚未進入的增量市場。
提及當前國產工業機器人行業面臨的挑戰,游瑋認為,在核心零部件基本實現國產化、自主化后,難點在于要基于實現全部自主和國產的供應鏈,批量制造與國外機器人產品力一致的機器人產品,產業鏈的協同創新有待進一步提升;另外要從部件自主化的基礎上逐步深入,實現在器件層面的自主化和國產化,比如機器人專用芯片、機器人操作系統、高精度編碼器等。
2023年1月,工信部等十七部門發布《“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該政策明晰了“十四五”期間機器人行業的發展目標。
地方政府也在加大力度推動產業集聚。寧波余姚市正在推動機器人產業從“零”到“鏈”的突破、從“鏈”到“群”的提升。
余姚市政府提供的數據顯示,該市以機器人及自主智能裝備產業為核心的高端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從2016年的55.9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近200億元,機器人零部件、整機、機器人系統集成于一體的產業鏈初步成形。目前,余姚擁有機器人核心規上企業12家、產業鏈相關企業近200家,機器人及相關行業產值達100億元。
余姚當地的機器人“鏈主”企業智昌集團常務副總裁孫壽軒在和記者交流中透露,余姚當地分布著大大小小的機器人零部件企業,公司還推出了“全甬產”機器人。“作為自己制作控制器、機器人整機的企業,原先我們的零部件都是外采外購,現在智谷機器人小鎮就能滿足我們80%的本土化生產。”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葉曉丹 攝
國泰君安研報提及,疫情沖擊外資供應鏈,國產龍頭企業迎來機遇。我國工業機器人發展起步較晚,在技術上、規模上都落后于海外廠商,市場份額較小。但隨著市場需求不斷提高,許多外資企業開始重視中國市場,國內機器人產業也迅速發展。疫情期間,較多外資企業物流、原材料等板塊受到影響,導致無法正常交貨,且多家外資企業價格有一定提高,造成海外訂單回流。國產企業相對價格較低、性價比高,在疫情期間發揮了本土優勢,抓住了機會擴張市場份額。國內機器人行業集中度提高。
此外,根據IFR統計數據,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于2019年到達低谷,并于2021年大幅反彈,2022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增長24%。由于數字化產業發展進程加快,工業機器人需求量大幅提升,據IFR統計,預計未來幾年市場規模將持續增加,2024年有望達到230億美元,2022年~2024年CAGR(復合年均增長率)為2%。
在突圍中成長起來的國產機器人企業,也在海外市場與國際品牌博弈。從核心零部件“卡脖子”到出海遠征,國產機器人產業正在接受新一輪的市場洗禮。
據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GGII統計,2022年,中國移動機器人出口訂單占比首次突破25%,今年海外訂單有望迎來新一輪增長。
孫壽軒表示,公司工業機器人出口份額占比雖然不高,但近兩年增速快,2022年出口額在兩三千萬左右,預計今年能有2-3倍的增長。目前,公司正積極開拓東南亞等新興市場。
今年4月中旬,綠的諧波(688017.SH,股價133.29元,市值224.7億元)與三花智控(002050.SZ,股價25.55元,市值917.47億元)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三花墨西哥工業園共同出資設立一家注冊資本不低于1000萬美元的合資企業,主營業務為諧波減速器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制造及銷售。
三花智控在近期答復投資者調研中稱,人工智能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公司布局機器人機電執行器業務,機電執行器主要由伺服電機、減速機構和編碼器組成。諧波減速器是減速機構中非常重要的部件,公司通過與綠的諧波合作,提高整個執行器的技術壁壘,增強產品競爭力。
不只是機器人零部件企業和整機公司在出海,素有“機器的機器”之稱的機床,也被稱為“工業母機”,把更大的市場瞄準了海外。寧波天瑞精工機械有限公司于2019年研發成功浙江省首臺套五軸五聯動加工中心,成為國產高端數控機床的新銳力量。
天瑞精工副總經理李全林向記者透露,公司從2006年開始專門做數控機床。當時,余姚寧波周邊模具業發達,客戶對數控機床需求量多,近年來余姚當地機器人產業發展迅速,也有不少機器人零部件廠商訂購天瑞精工的數控機床。
不過,相比國內市場日趨成熟,數控機床的海外業務正迎來新機。李全林介紹,近年來,公司出海業務不斷發展,今年以來,近7成數控機床的訂單來自國外。
當然,對國產工業機器人而言,挑戰依然存在。數據顯示,2023年開年第一個季度,國內工業機器人銷量同比下滑約3.3%,其中1-2月工業機器人銷量降幅較大,3月降幅收窄。多名工業機器人業內人士透露,當前工業機器人價格戰和內卷加劇,機器人毛利率下滑,企業要從中突圍,或者需要尋找到更高毛利空間的客戶市場,或者需要尋找到新的增量空間。
或許,在突圍和遠征的洗禮中,國產機器人產業也會淬煉出“行走在狹窄的道路上”的中國版發那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