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周刊 2023-06-12 16:55:39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6月9日,由中國新聞社《中國新聞周刊》主辦,生態環境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導的第十四屆“綠色發展 低碳生活”主旨論壇在北京舉辦。本屆論壇主題為“‘碳’索綠色新動能”,政產學研各界嘉賓為積極有序推進綠色轉型群策群力。
活動現場。中新社記者 蔣啟明 攝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秘書長蘇偉,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陸新明,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程建華,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原主任、首席專家賈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研究所所長王仲穎等嘉賓,以及主辦方代表中國新聞社總編輯張明新,中國新聞社副總編輯張雷,中國新聞周刊社長呂振亞,中國新聞周刊總編輯王晨波出席論壇。
張明新在主辦方致辭中表示,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正是重啟增長、助力高質量發展的“有效引擎”。“碳”索綠色新動能,要鍛造競爭新優勢,要積極擁抱新技術,要推動生活新風尚。中國新聞社《中國新聞周刊》愿同社會各界攜手共進,通過多元創新的傳播,帶動更多人參與到綠色低碳變革中來。
數據顯示,過去十年,中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平均超過6%的經濟增長。中國用實踐證明,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非但不會阻礙經濟發展,還能培育新的增長動能,提高發展質量。
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秘書長蘇偉。中新社記者 崔楠 攝
“綠色消費將為綠色發展、低碳生活提供源源不斷的綠色新動能。”蘇偉在致辭中表示,綠色消費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與此同時,綠色消費可以帶動綠色投資、綠色生產、綠色貿易。從衣食住行到家居文旅,無處不在的綠色消費都在促進綠色低碳生活。他強調,綠色消費的廣泛推廣,也離不開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進而形成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陸新明。中新社記者 崔楠 攝
“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對我國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陸新明分享了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的一系列積極進展。2022年,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50.8%,扭轉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的態勢。煤炭消費比重由2005年的72.4%下降至56.2%,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7.5%,能源結構持續優化。與此同時,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平穩有序運行,適應氣候變化、氣候投融資工作也在不斷推進,并積極發揮影響力和引導力,深入參與全球氣候治理。
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程建華。中新社記者 崔楠 攝
“通過實施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協同減排,PM2.5年均濃度連續兩年達到國家標準,空氣質量改善成效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譽為‘北京奇跡’,萬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全國省級地區最優水平。”程建華表示,大力實施綠色北京戰略,堅持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扎實推進減量發展和“五子”聯動,實施大規模煤改清潔能源工程,大力推廣新能源車和建設軌道交通,建立試點碳市場并推進重點行業碳減排,奮力譜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北京新篇章。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由6.5億千瓦增至12億千瓦以上,清潔能源消費占比由20.8%上升到25%以上。新型儲能的加入,將如何改變能源系統,催生產業發展新格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中新社記者 崔楠 攝
常紀文在主題演講中提出,發展綠氫既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的重要工作,也是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優化的重要因素。綠氫生產與應用在一些地區和相關行業的突破性發展,如通過區域水網體系的完善,滿足綠氫生產對水資源的需求,甚至可以對我國傳統的胡煥庸線做出一定的改變。他表示,隨著經濟不斷增長、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能源消耗總量和碳排放總量還會保持一定的高位。開源節流,因地制宜地大力發展以綠氫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迫在眉睫。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研究所所長王仲穎。中新社記者 崔楠 攝
“以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體系‘倒三角’會帶來能源供需安全、環境安全、氣候安全等問題,乃至國家的經濟安全問題。”王仲穎在主題演講中指出,經濟社會系統變革就是要把“倒三角”正過來,變成以新型能源體系+現代經濟體系為支撐的“正三角”。他表示,新型能源體系是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能夠實現綠色、安全、經濟三者之間的平衡。其中,電力綠色化是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利器。
轉轉集團CEO黃煒。中新社記者 崔楠 攝
“每完成一單閑置手機交易可減少碳排量約25千克。在轉轉平臺每年有超千萬用戶賣出商品,而這些商品通過二手交易都會對應不同的減碳數字。”在主題演講中,轉轉集團CEO黃煒表示,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同時,減少環境污染,讓二手閑置物品循環起來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2023年,轉轉將為成都大運會提供賽事電子設備出借服務,并為賽后剩余物資循環利用提供平臺支持,進一步促進“循環成就綠色”理念成為共識。
當前,各行各業正加快綠色轉型步伐,如何兼顧重啟增長和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與會嘉賓共同探討了產業解決方案。
圓桌對話現場。中新社記者 蔣啟明 攝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新聞周刊持續記錄和報道中國綠色低碳發展進程中的積極行動,關注各行各業在清潔生產、綠色運營、技術創新、環保公益等方面的創新實踐。
年度低碳榜樣”案例發布。中新社記者 崔楠 攝
基于此,活動現場發布了“2023年度低碳榜樣”案例,他們分別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騰訊、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綠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商局蛇口工業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新奧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臺達集團、合生創展集團、特步集團、蒙娜麗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全棉時代科技有限公司、轉轉集團。
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需要榜樣的力量,更需要廣泛的傳播?;顒蝇F場,中國新聞周刊正式向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原主任、首席專家賈峰頒發了“首席低碳傳播官”聘書。
《“碳”索行動派》預告片發布。中新社記者 蔣啟明 攝
活動上,中國新聞周刊宣布推出首個體驗式低碳主題系列視頻節目《“碳”索行動派》。節目聚焦綠色低碳領域最熱門的話題,特邀相關嘉賓,走進產業前沿、深入真實生活,通過調研、探訪和對話的形式,倡導綠色發展低碳生活理念。論壇現場發布了節目預告片,正式節目將于近期在全網上線,希望通過創新內容,呼吁和影響更多“行動派”積極參與到綠色低碳生活生產方式中。
2010年,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普及綠色發展理念,展示中國低碳綠色行動,中國新聞社《中國新聞周刊》舉辦了首屆“綠色發展 低碳生活”公益展系列活動。十四年來,系列活動通過論壇會議、公益影像展和整合傳播等方式吸引了數億關注,已經成為傳遞中國綠色低碳進程的重要窗口和建言獻策的思想平臺。
作為系列活動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第十四屆“綠色發展 低碳生活”公益展將于7月亮相2023全國低碳日主場活動,屆時將通過影像等形式,向公眾展示中國低碳崛起之路和發展成果。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