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28 18:28:36
每經記者 任飛 每經編輯 彭水萍
6月28日,又有多家公募機構宣布旗下新基金提前結束募集,盡管這樣的消息屢見報端,但總的來看,2023年將近過半,公募基金年內發行整體遇冷。Wind統計顯示,截至6月28日,年內新成立基金達517只,較去年上半年的663只有明顯下降。
其中,有119家公募持牌機構參與了基金新發,而較之總共的197家機構數量來看,仍有78家機構沒有發行新基金,而從發行數量較多的機構來看,也集中在頭部機構,如易方達、華夏、匯添富、南方等公募基金公司目前新發數量已超過20只。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臨近年中,公募基金行業迎來“期中考”季,但總的來看,雖然業績排名爭奪激烈,但就投資者參與度來說,依舊十分冷淡,這從年內的新發基金態勢就可反映,不僅同比出現下滑,而且行業也出現明顯分化。
首先從新發數量來看,截至6月28日,Wind統計顯示,年內新成立的基金數量達517只,較去年上半年統計的663只下降明顯。好在個別月份的權益類基金新發數量占比較2022年同期水平較高,呈現一定的投資熱情,但囿于行情的反復,業內也再次對主線投資的信心開始動搖。
一些頭部基金最近一到兩個月的大幅回撤,市場再現焦慮情緒,尤其是一些已經“迷你化”的基金陸續公告有清盤風險,進而影響權益類基金的新發。記者也看到,從近期提前募集結束的基金來看,多數為債券類基金。
6月28日,包括建信睿安、匯添富雙頤、平安惠禧等債券基金均公告提前結束募集。反觀權益類產品,近期僅有南方中證新央企科技引領ETF提前結束募集,且是一只被動型指數基金。最近看到有權益類產品提前結束募集還是在6月中旬。
彼時,包括上投摩根時代睿選、浦銀安盛景氣優選等紛紛提前結束募集,彼時同為大盤階段觸底3168點后的筑底時期,而近期再次出現的回調似乎令市場人氣又一次渙散。
不過,頭部基金公司的號召力稍顯強勢,也體現出一定的行業分化格局。如易方達、華夏、匯添富、南方等公募基金公司今年以來的新發數量均已超過20只,前二十家機構的發行合計數量約占到總新發數量的50%以上。
盡管頭部機構保持強勢,但也需注意到,目前依然有很多家公募持牌機構今年以來“一基未發”,記者注意到,這一數量多達78家。
Wind統計顯示,到目前為止,197家公募持牌機構中有119家今年有基金新發,仍有78家機構今年尚未發行新基金,而發行數量僅有1只的機構數量多達33家。
一方面,持續受到行情擾動,機構的持續營銷在加碼,特別是在多家給出降費率優惠方案后,存量產品的熱度大于產品新發;另一方面,由于賺錢效應不佳,在股債蹺蹺板效應之下,資金投向固收領域也對權益市場造成一定壓力。
不過,就目前存量產品的現狀來看,很多基金都面臨“破凈”甚至已經跌破1元凈值,不少權益產品的凈值甚至低于0.5元。另外,近期亦有熱門基金出現連續大跌,像銀華體育文化此前被看做是最有望沖擊半年混基冠軍的產品,但隨著AI行情的調整,截至6月27日,最近一周的跌幅達12.48%。
對于下半年的投資趨勢,雖然多家機構依然看好人工智能和“中特估”,但也有觀點認為,醫藥賽道的布局時間已經到來,特別是隨著近幾年機構資金的持續撤離,醫藥股在二級市場被看做是性價比較高的標的。
今年以來,亦有不少醫藥類主題基金或ETF新發啟募,像華安國證生物醫藥ETF、廣發醫藥精選等10余只新品均已結束認購。融通基金基金經理萬民遠近期公開表示,看好高景氣的創新藥、CXO等創新賽道,同時,消費醫療具備醫療品剛需屬性、消費品升級屬性兩大特征,商業模式具備長久期,也值得布局。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