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8-04 08:09:38
◎“主要是大家都清楚現在的市場環境已經跟以前不一樣,即使有政策出臺,也不會像以前一樣快速大幅增長,所以更多人是按兵不動的。普通住宅的業主由于財力不及豪宅業主,所以相比更保守。”
每經記者 陳榮浩 每經編輯 陳夢妤
在中央和各地住建部門相繼發聲后,不少城市的房地產市場,也開始迎來微妙變化。
據《每日經濟新聞》此前報道,近期住建部門表態后,上海樓市預期迎來了好轉,主要表現包括看房人多了、掛牌開始活躍、成交量上漲等;而南京甚至有二手房東連夜跳價100萬元,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業主對市場預期的變化。
而在深圳市場,雖也有部分樓盤出現反價現象,但并非常態。有中介談及近期市場變化,直言“沒啥變化”,“更多人的心態還是在等待政策細則的出臺”。
深圳二手房中介劉俊杰(化名)向記者介紹,“目前二手房帶看情況跟之前相比基本沒啥變化,更多同行的心態,都是在等待政策細則出臺。”
8月3日上午,國家高端智庫CDI研究員宋丁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在沒有大的優惠支持政策出來前,市場需求一般也不會猛然激增,這是比較常見的市場表現,也是比較健康的。目前只是從國家政策層面給出了一些支持方向,未來各大城市估計是順著這些方向出臺政策,比如認房不認貸、降低房貸利率等。”
深圳南山片區某高端二手住宅 每經記者 陳榮浩 攝
跟其他城市有相似之處,深圳市場上也確實有業主出現了上調價格的情況。
但從調價樓盤的類型來看,多以高端盤為主,本身定價高。記者留意到,比如在某個深圳筍盤撿漏群中,這兩天就有半島城邦三期、深物業前海港灣等樓盤的業主迎來反價。
深物業前海港灣業主之前的掛牌價是850萬元,近日預期發生變化,調價到了890萬元;而半島城邦三期的業主,聽說深圳要出政策了,直接以高價者得的方式挑選買家。
以深物業前海港灣為例,目前業主掛牌價普遍在10萬-11萬元/平方米,半島城邦三期業主掛牌價普遍在10萬-15萬元/平方米不等。
根據深圳中原地產研究中心梳理,在深圳官方表態后,福田、南山、寶安等片區高端盤的搜索量要遠高于一般剛需盤。以福田為例,搜索量排在前10的包括東?;▓@、金域藍灣、駿皇名居、南天大廈、四季山水花園等,掛牌價普遍在10萬元/平方米以上。
“我們接觸到的客戶,主要還是以剛需為主,像這種高價盤,反價幾十萬上百萬元也挺正常。如果反價也有人愿意買,那說明它本身就值這個價。”在劉俊杰看來,目前深圳市場整體還是買方市場。
8月3日下午,美聯物業全國研究中心總監何倩茹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從目前深圳市場對政策預期的反饋來看并沒有太大變化,僅小部分業主有封盤、反價現象。
“主要是大家都清楚現在的市場環境已經跟以前不一樣,即使有政策出臺,也不會像以前一樣快速大幅增長,所以更多人是按兵不動的。普通住宅的業主由于財力不及豪宅業主,所以相比更保守。”
深圳新房目前整體成交也處于一個比較平穩的區間,大部分時候穩定在3100套左右,偶爾也會跌到3000套以下。
樂有家研究中心監測顯示,7月深圳網簽3156套一手住宅,環比上漲4%,是近12個月里網簽量較高的水平。
在深圳當下的新盤市場,有兩種比較常見的營銷手法,一種是直接開盤讓利,另一種是鼓勵客戶去現場,有部分樓盤只要開盤到場,在完成凍資后就送幾百元的購物卡。
比如位于龍華茜坑地鐵站附近的一樓盤,原本備案價為5.4萬元/平方米,單價區間約4.9萬-6萬元/平方米,總價區間約509萬-780萬元/套,通過推出特惠房源的方式,單價最低4.2萬元/平方米起。
此外,近期包括宏發悅見傾湖、合正觀瀾匯、鴻榮源尚云、卓越云奕府二期等樓盤,均推出過現場簽到、凍資5萬元送購物卡的營銷活動,購物卡金額普遍在500-800元不等。
不過,“政策新政在路上”“坐等政策紅利”,開發商們已經早早更新了相關宣傳海報。
樂有家數據顯示,7月份深圳二手房成交量2781套(其中住宅2259套),同比上漲10%。但與此同時,掛牌量也高達52561套,成交周期達到168天。
從報價情況來看,2023年上半年業主報價90%片區下調,成交價同比下跌7%,與2021年上半年比跌幅達到16%。
整體來看,深圳樓市在歷經兩年多的調整后,業主報價也更為理性,在二手房掛牌量不斷增加的背景下,近5成房源低于參考價成交。
宋丁表示,對剛需購房者來說,更為關注的是購房成本能否有所下降,就深圳政策工具而言,調整限貸、公積金有預期,對剛需購房者是比較大的利好。但相對來說,像調整限購、限價相關政策,短期內估計不會有太大調整。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陳榮浩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