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8-11 14:13:04
每經評論員 畢陸名
股權激勵,是一種讓上市公司的核心員工擁有一定數量的股權,從而與公司的利益捆綁在一起,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提升公司的業績和價值的有效機制。這是一種符合市場經濟原則和規律的激勵方式,也是一種公平合理的分配方式。
但是,如果股權激勵變成了利益輸送,為特定人員搞“定向福利”的工具,那么就完全失去了其本意和價值,甚至會損害上市公司和全體股東的利益。這樣的股權激勵,真的能起到激勵公司業績提升的作用嗎?
新大正(SZ002968,股價14.4元,總市值32.8億元)近日公告稱,調整2021年和2022年兩期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的業績考核目標。據了解,新大正調整前的業績考核目標,均以2020年度數據為基數,2023年至2025年營業收入需分別增長200%、280%、360%,凈利潤需分別增長150%、210%、280%;調整后,公司層面業績考核目標為,以2022年度數據為基數,2023年至2025年營業收入需分別增長20%、50%、90%;凈利潤需分別增長0%、30%、75%。
簡單計算不難發現,此次公司對兩期股權激勵考核目標下調幅度非常之大。而且,這兩期激勵計劃中,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獲授的限制性股票數量占比分別為54.66%、72%,其中總裁劉文波一人就占了兩成多。
上述調整方案,在深交所看來顯然有問題。深交所火速下發了關注函,要求新大正說明本次調整的原因及合理性,前期考核指標設置是否審慎、合理;調整后的業績考核指標是否仍然具有充分的激勵效果;是否存在通過降低業績考核要求向相關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等激勵對象變相輸送利益的情形。新大正自稱,本次調整方案充分考慮了宏觀經濟環境、公司歷史業績、行業發展狀況、市場競爭情況以及公司未來發展規劃等綜合因素。但是,在筆者看來,這些因素并不能成為其調整業績考核指標的充分理由。
筆者認為,新大正這樣搞股權激勵,真能起到激勵上市公司的業績提升嗎?或許只是打著股權激勵的幌子,為特定人員謀取額外利益罷了。這樣做不僅損害了上市公司和全體股東的利益,也消耗了股權激勵制度的公信力和正當性。筆者希望新大正能夠認真回復深交所的關注函,對其股權激勵計劃進行合理調整,真正做到以業績為導向,以激勵為目的,以公平為原則。這才是股權激勵應有的樣子。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