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8-13 22:24:55
每經記者 黃宗彥 每經編輯 張海妮
8月10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發布7月汽車工業產銷情況。中汽協認為,在去年同期高基數影響下,疊加傳統車市淡季,產銷節奏有所放緩,整體市場表現相對平淡,環比同比均有所下滑。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0.5萬輛和7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0.6%和31.6%,市場占有率達32.7%。
數據來源:每經-中財大“ESG行動派”數據平臺視覺中國圖楊靖制圖
毫無疑問,對于傳統汽車制造業來說,積極擁抱新能源、持續綠色產品創新、全方位低碳運營是當下產業升級的重要趨勢。實際上,在整個產業變革和升級的過程中,汽車制造企業也在推動自身踐行ESG,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根據每經-中財大“ESG行動派”數據平臺統計:截至6月30日,A股汽車制造業共有168家上市公司,其中有47家披露了ESG相關報告,披露率為27.98%,低于A股33.28%的平均水平。ESG評級方面,評級為B(含B+、B、B-)的公司最多,為51家,占比30.36%;獲評D(含D+、D、D-)的公司最少,為30家,占比17.86%。
按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 T4754-2017),汽車制造業可以進一步劃分為汽柴油車整車制造等8個子行業。每經品牌價值研究院以此分類標準,按照A股市值排序選取4家不同子行業中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進行觀察。這些企業的ESG相關報告顯示,環境管理和應對氣候變化是業內最關注的核心議題之一。
制定應對氣候變化和減碳戰略
截至今年6月30日,在A股汽車制造業168家上市公司中,有47家主動披露了ESG相關報告,占比27.98%,低于A股全行業33.28%的水平。
ESG評級方面,評級為A(含A+、A、A-)的公司為44家,占比26.18%;評級為B(含B+、B、B-)的公司最多,共有51家,占比30.36%;獲得C(含C+、C、C-)的公司數量為43家,占比25.6%;獲評D(含D+、D、D-)的公司最少,為30家,占比17.86%。
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 T4754-2017),汽車制造業可進一步分成8個子行業。每經品牌價值研究院按照A股市值排序,分別從汽柴油車整車制造、新能源車整車制造、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車用發動機制造和汽車車身、掛車制造等主要子行業中選取4家在行業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進行分析。
眾所周知,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制造均屬于重工業領域,生產過程涉及大量排放。因此,環境管理和應對氣候變化是業內最為關注的核心議題之一。上述4家公司有部分公司將TCFD(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的框架及建議,從管治、戰略、風險管理、指標與目標等維度開展氣候變化風險識別與管理。
比如,長城汽車(SH601633,股價27.99元,市值2377.9億元)在2022年搭建碳中和管理體系,以《碳中和管理規程》為指導文件,推動全公司碳中和制度建設,全方位支撐碳減排工作有序開展。為此,公司設立了用水目標、能源使用目標、減廢目標及碳排放目標,分別為:優化用水結構,通過水資源的階梯利用、重復利用,提升綜合利用效率;持續推廣可再生清潔能源的落地應用,增加光伏裝機容量;公司從源頭、過程及末端全過程控制污染物排放,并承諾污染物全部達標排放,各類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均不超過國家或地方總量控制要求;計劃2045年全面實現碳中和。
濰柴動力(SZ000338,股價12.3元,市值1073.37億元)成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推進小組,負責組織開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規劃的制定、實施和調度,加強氣候變化管理體制系統化建設,并將綠色低碳納入自身戰略規劃。2022年,公司持續布局并深耕新能源產業,與環境規劃院合作完成《綠色動力環境規劃》,積極探索產品技術轉型升級道路。
其余公司雖然沒有參考TCFD的框架進行應對氣候變化的披露,但也分別設置了相應的減碳戰略和目標。
比亞迪(SZ002594,股價259.25元,市值7547.14億元)在2022年社會責任報告中提到,為應對氣候變化,響應國家“3060”雙碳行動,公司成立比亞迪碳排放管控委員會,制定《比亞迪碳排放管理》《比亞迪公司碳排放量化管理規定》《比亞迪公司產品碳足跡管理辦法》,提升公司碳排放管控能力和水平,建立碳排放管理體系,全力推動公司實現碳中和。以“零碳園區”建設為落實國家“雙碳”工作的重要抓手,同時遵循減碳“三化論”概念,即能源電氣化、電氣綠色化和智能數字化,有序開展減碳工作。
多家企業布局綠色創新產品
汽車制造業是技術導向型產業,技術能否與時俱進是相關企業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下賴以生存的核心競爭力。從上述4家公司的相關ESG報告來看,業內公司的創新方向已經不局限于自身主營產品,同時還涉及綠色運營、節能減排等綠色技術。
目前,比亞迪建立了10個技術研究院,覆蓋材料研究、電子、電池、汽車、新能源、軌道交通、半導體等各個領域,全面支撐集團四個產業的協同發展。在車輛相關產品的創新上,比亞迪研發了超級混動、刀片電池、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等;儲能產品方面,目前已形成集儲能產品研究、開發、制造、銷售、服務、回收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產品全面覆蓋電網儲能、工商業儲能、家庭儲能等應用領域。截至2022年12月31日,總出貨量近7GWh。
濰柴動力構建了“自主創新+開放創新+基礎創新+工匠創新”四位一體的科技創新體系,以科學技術研究總院統籌發動機、新能源、電控與軟件等研究院的技術研發。2022年11月,公司牽頭建設的內燃機與動力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正式獲得科技部批準,該實驗室以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為基礎,致力于為內燃機與動力系統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前沿技術支撐。
中集車輛(SZ301039,股價12.94元,市值261.08億元)則構建了“中集集團-車輛產業-各成員企業”三位一體的“技術創新分層激勵管理體系”,從多角度、多層次激勵廣大工程技術人員持續創新。在研發體系建設方面,公司根據本集團技術升級和產業布局需要,集團總部確立了“一辦”、“四中心”等技術研發體系,即由CTO(首席技術官)負責領導,協調新產品開發、制造技術升級、制造技術與產品技術的數字化。
目前,集團有13家企業被授予“高新技術企業”,并在美國、德國、比利時、英國等海外分公司分別設立了技術中心或工作室。公司ESG報告顯示,2022年度實現20項創新研發成果,包括綠色渣土、新能源攪拌車、K2新型環保發泡技術等。
總的來看,汽車制造業是一個高度關注ESG的行業,尤其是在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創新方面,各企業都在積極采取措施,以落實國家雙碳戰略,同時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然而,汽車制造業的ESG相關報告披露率仍然偏低,在ESG管理和信息披露方面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汽車制造企業還可以加強與利益相關方的溝通和合作,完善ESG戰略規劃和目標設定,提高ESG相關報告的質量和透明度,以便更好地展示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成就和價值。
封面圖片來源:數據來源:每經-中財大“ESG行動派”數據平臺視覺中國圖楊靖制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