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04 15:23:43
龔維希認為,在人工智能發展過程中,人類接受的知識和培訓越多,獲得的紅利越多,工資收入也會水漲船高。“所以,我們希望這個過程是一個大眾性的行為,即便是商業性的行為也應該有政府的支持,政府在普及人工智能方面要發揮好引導性的作用。”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星
9月3日,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人工智能與可持續投資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論壇由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全球投資和技術促進網絡、中國國際跨國公司促進會主辦,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投資和技術促進辦公室(中國·北京,UNIDO ITPO Beijing)、中國國際跨國公司促進會成長型企業發展委員會等承辦。
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而人工智能被置于這一轉變的中心,人工智能有能力和潛力徹底改變許多行業,并且為可持續投資創造新的機遇,成為推動社會變革的巨大力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日,百度的文心一言、抖音的云雀大模型、中科院的紫東太初大模型等8款由中國科技企業或科研機構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式面向公眾開放服務。
人工智能能在多大程度上替代人類的工作?會對現有的收入分配機制產生怎樣的影響?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全球投資和技術促進辦公室和機構伙伴關系司司長龔維希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毫無疑問,人工智能能夠提供更高級、精細和全鏈條的服務,但是人的因素永遠存在。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懷水 攝
“人工智能確實會沖擊現有的產業鏈、市場份額、收入分配。”龔維希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聯合國提出了left nobody behind(不讓每個人掉隊),就是要將人工智能的知識普及到每個社會角落、每個社區,使每個人都能在這個過程中獲利,獲得知識和成長。
龔維希認為,在人工智能發展過程中,人類接受的知識和培訓越多,獲得的紅利越多,工資收入也會水漲船高。“所以,我們希望這個過程是一個大眾性的行為,即便是商業性的行為也應該有政府的支持,政府在普及人工智能方面要發揮好引導性的作用。”
那么,人工智能是否會帶來新的失業?會在多大程度上取代人類的工作?龔維希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短期來看,人工智能還替代不了人類,只是一個輔助的手段。比如從投資行為來看,人工智能幫助的是投資方的資源和被投資方的目標實現有效資源配置,幫助投資者在決策過程中作出判斷。
“所以,人工智能發展得再快再好,它可以替代很多事情,但最后做決策的那一瞬間,還是由人類來做決定。”龔維希說。
此外,對于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激發消費市場潛力,龔維希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人工智能對消費的促進取決于三個方面,首先,市場有沒有認識到人工智能賦予消費更多的機會,如果大家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和意識,也就難以為消費賦能。
“其次,我們自身有沒有能力去接受它。”龔維希認為,人工智能客觀存在,但我們有沒有能力接受它,這取決于知識能力、技術能力和財政能力三個方面。
第三,我們的生活是否真的需要某個人工智能的產品。當然也包括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風險。
“此外,還需要數據的支持。人工智能對消費市場有多大促進,要由數據來論證,沒有數據就無法做決定。”龔維希說。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188747468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