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05 00:08:10
9月1日,隨著全力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首開式舉行,長沙正式吹響向這一新的“全球”頭銜進軍的號角。眾所周知,長沙上一個響亮頭銜還是“全球工程機械之都”,如今競逐“全球研發中心城市”,來勢洶洶的長沙,又有幾分勝算?
每經記者 淡忠奎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609949
今年6月,在一年一度的岳麓峰會上,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一句“將長沙打造成為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為長沙創新發展“點題”。短短兩個多月后,長沙全力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首開式在湘江新區舉行,被視作壘下“第一塊磚”。
而在此之前,長沙已正式發布《中共長沙市委、長沙市人民政府關于全力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 奮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和《長沙市全力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若干政策》,以文件形式將“全球研發中心城市”鎖定為長沙的重要發展目標。
當地媒體還透露了一些細節——兩份重磅文件起草過程中,起草組曾分四組赴北京、上海、深圳、三亞、成都等地調研,面向企業、湘商、校友、高校院所等發放3500多份調查問卷,組織多場座談會等,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9月1日,隨著全力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首開式舉行,長沙正式吹響向這一新的“全球”頭銜進軍的號角。眾所周知,長沙上一個響亮頭銜還是“全球工程機械之都”,如今競逐“全球研發中心城市”,來勢洶洶的長沙,又有幾分勝算?
開局第一步,“首開式”的標志性意義不言而喻。而擔任“首開區”重任的,是位于湘江新區核心區的世界計算·長沙智谷——其占地1000畝,總投資超180億元,2023年首批將建成60萬平方米,2025年全部建成。
根據公開信息,這里已集聚湘江實驗室、北京大學長沙計算與數字經濟研究院等六大創新平臺,引進華為、中科曙光、中國長城、湘江鯤鵬、麒麟信安等龍頭企業超100家,還將建成算力規模達1000P的湖南公共算力中心……
這也將成為長沙打造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底座,亦是構建產業生態的基礎。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592213
根據《實施意見》,到2025年,長沙全社會研發投入年均增速13%以上,各類創新平臺2600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研發中心、領軍企業總部研發中心等五類研發企業(中心)200家以上,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3個,人才總量350萬,上市企業1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0家等。
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未來城市實驗室主任劉治彥看來,“現在是一個知識為王、創新制勝的時代,各大城市都希望能在未來發展中取得競爭優勢,所以也都希望能在創新方面占據突出地位。長沙作為湖南省會,擁有國防科大、湖南大學、中南大學等知名高校,人才優勢較為富集,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目標并非憑空而來。”
不過,實事求是地說,從全國城市創新發展格局來看,長沙還不屬于“第一”或“準第一”梯隊。
從科技創新“國家隊”來看,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武漢、成渝和西安是科技創新中心。尤其在中部地區,武漢在科研、人才等領域表現更為突出,“長沙要實現自身城市發展目標,首先就面臨這個格局比較固化的問題”。
盡管如此,就像參加首開式的中科院院士郭華東所言,“有規劃才能聚人才,有人才才能造科技,有科技才能謀創新”。
從人才密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來看,長沙目前擁有國防科大等58所高校,普通高校在校生76.24萬人。同時,長沙還擁有中電四十八所等99家獨立科研機構,其中中央常駐機構達16家。
在扶持本地高校的同時,長沙借力省外高校的趨勢也非常明顯。比如,長沙與北京大學共建北京大學長沙計算與數字經濟研究院,短短一年多時間,研究團隊已經發展到157人。
這也是當地創新要素加速集聚的縮影。就在近日,長沙科技局還在回應網友提問時透露,就是否計劃在湘江科學城引進“中國工程院大學”和“中國科學院長沙學院”等問題,目前正在與中科院等科研院所洽談中。
參照學界定義,全球研發中心城市,是指以研發創新與服務作為主導功能、以研發服務業為主要產業形態、集聚大量優質研發資源并占據全球價值鏈重要研發環節的城市。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2359759
從這一維度而言,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串聯”,也就是打通創新和產業之間的鏈條,最終為產業發展賦能。這也是長沙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的必然要求。
眾所周知,在長沙競逐“全球研發中心城市”之前,長沙的另一個響亮頭銜,是“全球工程機械之都”。2022年,長沙工程機械產業集群總產值約2000億元,繼續穩居全國第一位。在全球工程機械50強中,長沙獨占5席,分別是三一重工、中聯重科、鐵建重工、山河智能、星邦智能,地位舉足輕重。
但不可否認的是,長沙工程機械產業集群正面臨危機。城叔曾在《長沙“中年危機”了嗎?》一文中分析,2022年長沙工程機械產業集群規模企業總產值較2021年大幅縮水,龍頭企業中聯重科、三一重工營收也相繼被徐工機械反超。幾乎與此同步,2020年至2022年,長沙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從880.21億元下降至624.28億元,大幅滑坡。
“從國內來說,大基建時期基本上過去了;新的外部環境下,國際循環又面臨一定阻力,大基建以及相關工程機械都難以避免受到影響。”劉治彥認為,在這樣的背景下,長沙工程機械產業要推動轉型升級,形成新的競爭力。比如,三一重工等工程機械龍頭都在推動智能化轉型,探索新的產品賽道。
這正是長沙全力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關鍵一環。根據規劃,長沙要推動產業集群賦能工程,賦能優勢產業升級。其中,工程機械領域位列首位,目標是“打造世界一流工程機械產業和研發中心,爭創工程機械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
在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加快補上“相關研發需要加強、高端專業人才緊缺”等短板的同時,長沙還希望吸引更多創新機構、創新項目,進一步打響科技創新名片。
在最近的首開式上,長沙就吸引包括澳優特殊食品全球研發中心、德國碳中和建筑新材料聯合實驗室、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湖南分院及產業基地、國檢集團華中區域總部、國家先進計算產業創新中心中南基地、國際細胞精準醫療與中醫藥創新應用保稅研發中心、360全國科創研發總部(長沙)、華為云工業創新中心等項目落地。
這些項目涉及智能制造、生物醫藥、信息技術、新能源與新材料等多個長沙優勢領域,對于進一步提升城市創新能級,無疑具有重要助力。
在劉治彥看來,長沙打造全球研發中心城市,還是要結合當地產業,把人才鏈、創新鏈和產業鏈結合起來,形成特色型發展路徑。比如,國防科大在超算領域、中南大學在冶金、材料等領域,包括湖南大學的工科等領域,都有一定的競爭優勢。
而要實現目標,長株潭協同尤為重要。“單獨一個長沙可能還是有點弱,空間鄰近的長株潭可以形成一體化的產業群,再結合自身科教優勢,會很有潛力。”劉治彥認為。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2505378
2022年,國家發改委批復,長株潭都市圈成為全國第4個國家級都市圈。長株潭三市聚集了長沙市工程機械集群、株洲市軌道交通裝備集群、長沙市新一代自主安全計算系統集群、株洲市中小航空發動機集群四大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國家重點實驗室達19個,是湖南創新和產業發展的絕對重心。
不久前,湖南印發《長株潭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長株潭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5萬億元,常住人口達到1750萬,城鎮化率達到80%。千億產業集群總數突破15個。
其中,長沙要持續提升工程機械產業集群的國際競爭力,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力爭新一代自主安全計算系統國家級產業集群產值過兩千億元,加快推動先進儲能材料、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產業爭創國家級產業集群等;
株洲要推動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向世界級產業集群躍升,力爭中小航空發動機國家級產業集群產值過千億元,積極爭取先進硬質材料及工具、先進陶瓷等產業創建國家級產業集群;
湘潭要推動精品鋼材及新材料、先進電傳動及風電裝備產業創建國家級產業集群,加快發展汽車及零部件、能源裝備、海洋裝備、軍工等特色產業。
可以看出,長株潭在產業發展層面的錯位分工已經十分明確。在此基礎上,上述行動計劃還明確提出要推動科技創新平臺共建,包括制定實施新一輪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創建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加快構建與優勢特色產業相匹配的國家創新平臺體系,重點推進“四大實驗室”實體化運行,按節點完成“四個重大科學裝置”建設等。
這也說明,長株潭已經意識到協同創新的重要性,希望突出自身產業特色,強化高能級創新平臺聚集,進而賦能工程機械、新一代自主安全計算系統、軌道交通、中小航空發動機等優勢產業進一步提升。各施所長、聚力突破,也將成為城市晉級的最大底氣。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