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0-24 23:32:17
每經記者 甄素靜 每經編輯 陳夢妤
“六折”買人才房,幾乎撐起了行業深度調整期深圳樓市的“半邊天”。
深圳去年底掀起的人才房熱風,持續了近一年還在勁刮。每每可售型人才房入市,勢必引發市場高度關注。有近期計劃開盤的人才房項目工作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雖然開盤時間還沒定,價格還沒出來,但可以看樣板間了,很多人都在關注,周末看房人很多。
據深圳市住建局官網,10月24日,安居梓和苑(第一批次)、美盛嶺尚苑、云海臻府等三個項目安居型商品房1497套房源將結束公示,認購家庭達7226戶。
據不完全統計,深圳今年已配售的17個可售型人才房項目中,整體去化率達到88%。另據深圳貝殼研究院此前統計,截至10月18日,深圳市新房網簽總量為34163套,其中住宅為24918套,人才房銷量已達普通商品房的44%。
不過,今年7月,《深圳市共有產權住房管理辦法》明確,自2023年8月1日本辦法施行之日起,不再安排建設安居型商品房和人才住房。
整體去化率達88%
今年家庭添新成員之后,楊晶和家人將買房計劃提上了日程。囿于購房款預算和對未來家庭收入的預期,楊晶將目標鎖定在了可售型人才房上,同時單價不能超過3萬元/平方米。
楊晶近期一直關注著關于人才房及房貸政策的細微變化,今年4月,深圳調整了住房公積金貸款新規最高可貸額度,以家庭為單位首套房公積金可貸額度由90萬元提高到了108萬元。這為楊晶的購房計劃增添了一份動力。
8月深圳再次放松人才房的申購規則,將申購學歷要求放寬到??萍耙陨?,也將三房申購門檻放寬,原本只能申購兩房戶型的3人家庭,如今可選擇第四隊列申購三房。不過在楊晶看來,三人可以買三房,但排第四梯隊,幾乎是沒有(可選)的。
市場也在印證楊晶的分析。新規之后,購房者申購人才房的熱情高漲,三房銷售節奏加快。據悉,此前已開盤銷售過的部分人才房項目,在新政之后剩余三房房源變得暢銷。
據不完全統計,深圳今年已配售的17個可售型人才房項目,共供應11607套房源,其中10230套房源被選走,整體去化率達到88%。
不過,也有人因早先在老家買了房而錯失了深圳人才房機會。林女士表示,年初我們開始登記申購人才房,前面幾次沒輪到我們選房,這次輪到了,我們還是棄選了。
“之前在老家買了房,我們在深圳再買房要5成首付,再便宜也得100多萬元,預算不夠。”林女士說,之前排上了寶安區華發冰雪世界的人才房,家人去看了回來放棄了,10天內交齊首付,加上各種費用需要約130萬元左右。
楊晶等購房者或是可售型人才房火熱背后的縮影之一。在社交平臺上,還可以看到不少購房者在選上人才房后,分享他們的喜悅和對未來的期待。
事實上,自去年11月深圳首次發布人才住房配售方式以來,無需積分、無需輪候的申購方式吸引了不少新市民。
袁奇也是今年上車人才房的幸運兒之一。在政策公布之后,袁奇就特意將戶口從老家遷到了深圳,為家庭申請做足了準備。從得知第一批房源信息,到在正式選房之前,袁奇幾乎看遍了即將上市的所有人才房項目。
在看到中意項目時,袁奇感慨,“要能搖上就好,城市界面也挺新,1個小時到公司。”不過,袁奇中意的項目,那批次只有100多套房源,截止到他去樣板間看房的前一天,已經有2000多組購房者提交了購房申請。
未來可能退出市場
對于深圳人才房被熱捧,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新房在供給側大規模放量,二手房參考價控制炒作,已經成為抑制房價上漲的長效機制,房住不炒深入人心,因此選擇人才房的人群會明顯增加。
“此外,一線城市近期保租房、人才房等保障性住房供應增多,租購并舉取得進展,房價預期轉弱、支付能力下降后,很多購房人群開始轉向租房。”在李宇嘉看來,人才房等保障性住房的供應,不僅解決了急迫的市場需求,還穩定了市場預期。
不過,7月3日,深圳市住建局網站連發四項管理辦法,均自2023年8月1日起施行,其中的《深圳市共有產權住房管理辦法》明確,本辦法施行之日起,不再安排建設安居型商品房和人才住房。對于已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安居型商品房,繼續按照《深圳市安居型商品房建設和管理暫行辦法》(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228號)及其相關規定執行,面向安居型商品房在冊輪候人配售。
李宇嘉認為,未來可售型人才房、安居房全面向共有產權住房轉型,這有利于目前正在銷售的人才住房去化;另一方面,未來更加重視保障性租賃住房,也就是保障年輕人、新市民剛進入深圳的那幾年,能夠降低住房成本,同時享受到城市的公共服務。
“共有產權住房的門檻更低,更強調封閉流轉,政府和購房人實施產權共有,個人部分產權可以轉讓,但只能在符合共有產權申購條件的人群中流轉,褪去原有人才房的資產屬性。”李宇嘉強調。
(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