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2-03 22:54:14
日前,新華社受權發布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馬子卿
2月3日,新華社受權發布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第12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路線圖”?!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咦⒁獾?,與此前兩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均以做好當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為主題不同,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共提出了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提升鄉村建設水平、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等六方面二十八項具體內容。
《意見》提出,做好2024年及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要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為底線,以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提升鄉村建設水平、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為重點,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強化農民增收舉措,打好鄉村全面振興漂亮仗,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
記者注意到,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與2023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一脈相承。
談及對各地學習“千萬工程”經驗的建議,中原農谷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楊建國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書面采訪時提到,首先要突出“合理”。
他表示,浙江實施“千萬工程”20年來,先后經歷了“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示范引領,“千村精品、萬村美麗”深化提升,“千村未來、萬村共富”迭代升級三個大的階段。與浙江相比,中西部很多地方基本還處于“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的起步階段。
因此,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需要著重突出“合理”的要求,既要合理設定目標任務和標準,也要堅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標準可以有高有低,多辦打基礎、利長遠的事,要充分考慮財力可持續、農民可接受程度的限度。
其次,突出產業振興。他表示,“千萬工程”指引浙江全面激活創業創富的農村發展動能,全省1.97萬余個行政村大力發展“美麗鄉村+”農業、文化、旅游、康養等特色富農產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3年5431元增長到2022年37565元。
“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需要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楊建國說,這方面,建議各地把實施好鄉村建設行動與發展特色產業、壯大集體經濟有機結合起來,促進農民增收致富。鄉村產業振興,必須與壯大集體經濟有機結合起來。
此外,還要突出鄉村文脈。他說,鄉村建設需要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住田園鄉愁。對于各地來說,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需要注意延續鄉村文化肌理,展現獨特田園風光,讓鄉村文脈傳承更富有活力。
《意見》將“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放在首位,提出要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農業科技支撐、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增強糧食和重要農產品調控能力、持續深化食物節約各項行動等七項內容。
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有力。2023年糧食產量13908.2億斤,比上年增加177.6億斤,再創歷史新高,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在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方面,今年的一號文件提出,扎實推進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把糧食增產的重心放到大面積提高單產上,確保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實施糧食單產提升工程,集成推廣良田良種良機良法。鞏固大豆擴種成果,支持發展高油高產品種。適當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合理確定稻谷最低收購價。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日前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確保2024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農業農村部將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確保糧食面積總體穩定、有條件的地方挖潛擴面,產量上穩中求進、在優化品種品質結構的前提下力爭多增產。具體是“三穩、一擴、一提”,就是穩口糧、穩玉米、穩大豆,繼續擴大油菜面積,著力提高單產。
此前,在談及推動大面積提高糧食單產的支撐因素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殷浩棟曾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國提高單產有良好的發展基礎,從總體來看,我國糧食單產一直呈增長態勢,這是良田、良種、良法、良機相結合的綜合成效。比如把更多耕地變成宜機化的高標準農田、研發推廣抗逆性強的高產品種、開發適用性高的農機裝備等,這些都是大面積提高糧食單產的必要舉措。
《意見》在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方面,提出要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優化升級、推動農村流通高質量發展、強化農民增收舉措等內容。
其中,在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出要堅持產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加快構建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并舉、產加銷貫通、農文旅融合的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
楊建國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中表示,目前的鄉村產業發展距離現代鄉村產業體系還有一些差距和不足,比如在理念上,目前鄉村產業還存在著“就農業談農業”“就鄉村談鄉村”的傳統思維,缺乏工業化理念和產業鏈思維來改造提升鄉村產業,在產業縱橫向發展上短板明顯;在賽道上,目前鄉村產業還存在著脫“農”就“產”的現象,產業發展的賽道上和農業這個“本”的關聯度相對較低。
“在機制上,目前鄉村產業發展上,聯農帶農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加強,產業發展對農民增收帶動能力相對較弱。”楊建國說,再比如,在價值鏈上,目前鄉村產業發展上,大都處于產業鏈、價值鏈的上游、低端環節,產業比較效益和競爭力相對較低。
因此,他認為,應該采用工業化理念、現代科技裝備和營銷技術、多樣化商業模式等,促進農業產業鏈縱橫向全面深度融合和一體化。加強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按照前后兩端延伸的思路打造從農田到餐桌的農業全產業鏈,實現農業產業的縱向融合和一體化。同時,充分挖掘農業的多維功能,促進農業與加工制造、電商物流、文化旅游等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實現農業與其他產業的橫向融合和一體化。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