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2-04 22:37:31
每經記者 楊 建 每經編輯 肖芮冬
融券交易迎來監管加碼。
繼2023年對私募機構融券保證金由50%提高到100%之后,近期監管部門全面暫停限售股出借,實施融券T+1政策。
有量化私募老總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新規出來之后,我們的日內回轉都停掉了,新規對高頻量化策略影響明顯。”
另外還有私募人士告訴記者,新規對高頻策略、日內策略,尤其參與融券多空策略的量化沖擊最大。
成都創客投資董事長丁成勇告訴記者,在策略上,對量化T+0日內高拋低吸及打板策略有很大影響,該策略基本封殺,但對量化波段股票相對強弱市場中性套利策略影響不是很大。
視覺中國圖
“暫停融券出借業務后,市場券源數量供給將大幅減少,因為量化私募需要融券做空弱勢股票對強勢股票的多頭敞口進行風險對沖,在數量上有一定影響。原來可能借一只股票券源就能搞定,以后可能借一籃子股票才能搞定。股票強弱套利策略就是對強的股票做多對弱的股票做空,形成剪刀差阿爾法增強收益。”丁成勇這樣說道。
調整涉及兩個核心要點
早在2023年10月,監管部門就對當前的融券制度作了優化,提高融券保證金,對私募機構融券保證金由50%提高到100%。此外還限制上市公司高管和核心員工融券出借等。
此次融券政策調整涉及兩個核心要點,首先是全面暫停限售股出借,其次是實施融券T+1政策,對融券效率進行限制。
明確提出全面暫停出借,是從監管制度上改變。從反饋情況來看,融券T+1政策影響更大,融券不能實時賣出,融券多空策略由T+0變成了T+1。
對于融券新規的影響,有量化私募老總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融券新規對于高頻量化策略影響大。轉融通停了之后,我們的日內(回轉)都停掉了。”
不過,上述私募人士告訴記者:“我們接觸了幾家做指數增強的量化機構,他們用股指期貨來做對沖,對他們影響不大。”
上海某百億量化私募人士告訴記者:“對我們影響不大,對參與融券的多空策略影響較大。我司旗下產品以指數增強、量化選股等多頭策略為主,基本沒有多空策略。我們絕大部分采用股指期貨對沖,很少參與融券交易。”
上海某百億量化私募人士也告訴記者,融券新政將轉融券市場化約定申報由實時可用調整為次日可用,對融券效率進行限制,對不少參與融券業務的機構有影響。對于高頻策略、日內策略,尤其是參與融券多空策略的量化機構沖擊大。對多空策略通過盤中出信號做多空策略的管理人而言,以前轉融通可以實時獲取券源,現在只能等到第二天,旗下策略影響較大。不過,融券新規對于量化股票多頭策略影響不大,不少頭部量化私募旗下主要是多頭策略。
中安鼎盛投資合伙人陳伯仲告訴記者,對量化私募兩類策略有影響,一類是量化融券T+0策略,這部分的規模非常小,目前市場上融券T+0以人工為主。另一類是融券多空策略,市場上的融券多空策略持倉數量較多,單只券的持倉占比并不太高,而市場上的券源比較充足,影響會較小。不過需要提出的是,新規中的約券次日生效對約券效率有影響,流程上需要人工去關注約券環節的進程效率,再根據約券進度去開倉,整體影響也比較小。
以股指期貨或ETF對沖?
陳伯仲告訴記者,目前全市場的融券規模大約在700億,新規也并不會減少空頭數量。因為融券相關策略都需要維持多空頭寸。約券后,多頭持倉也會同步建起來。融券策略主要依賴的是交易量,如果市場交易量下行,策略收益衰弱,那么融券策略也不會再融券交易,融券是需要額外承擔成本,收益上衰弱,策略約新券的動力會明顯不足。
廣東某量化私募人士告訴記者,私募大多用的實時券,實時券是券商囤好的,如果是預約券可能就會有些影響。因為券商要臨時去上游匹配券,理論上要增加成本。而即使是實時券可能成本也會稍有提高,因為對券商來說,券商的券流動性降低了。比如有的券當天能借出去,但是現在得第二天借,就得多拿一天利息,不過這些也會轉嫁到使用者身上。
參與融券較多的機構,可能也不得不轉為使用股指期貨或指數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用于對沖,可能使股指期貨貼水加大或使指數ETF的融券報價升高,因此也使不用融券的團隊對沖成本提高,暫停限售股出借。另外,融券從原來實時變成了次日,也增加了交易的不確定性。“券商需要提前一天囤券,票息可能會增加,變相地降低了私募策略的收益。”上海某百億量化私募人士這樣告訴記者。
上海另外一百億量化私募人士也表示,新規主要影響量化私募的股票多空策略和融券T+0策略,減少了融券券源、降低了融券效率。從融券效率的角度看,會對以實時融券為主的多空策略和融券T+0策略產品較大影響,這類策略一般緊盯當日盤中股票波動,交易周期短、融券賣出窗口時間有限,對融券效率依賴度高。而對提前約券的股票多空策略影響不大,該類策略持倉周期相對長一些,對融券效率并不敏感。
上海某頂級量化私募人士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融券新規對我們的影響其實還好。首先我們沒有重點參與,對我們來說融券對沖覆蓋不了我的規模要求。我們之前做過500ETF的融券,用來做創業板的對沖,當時建倉時主要考慮到對沖成本,甚至一度比股指對沖還要劃算。后來到期看,對比股指對沖不劃算就沒做了。目前我們沒有個股的融券業務,之前我們在海外有過相關策略實盤效果較差。因為個股融券有比較難回溯的特點,我們也并未把這項業務作為發展重點。加上近期融券引起爭議,暫時先擱置。”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