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2-23 19:13:37
◎阿里巴巴方面透露,該項目在麗水將先從胰腺癌和骨質疏松兩個病種入手展開早篩,并逐步接入肝癌、食管癌、胃癌、結腸癌、脂肪肝等癌癥和慢性病的篩查能力。
每經記者 許立波 每經編輯 董興生
2月22日,阿里巴巴“醫療AI多癌早篩公益項目”在浙江麗水啟動。該項目將達摩院醫療AI前沿技術創新應用于衛生健康領域,希望通過大規模的隨機性日常檢查實現多癌早篩,提升當地的數字健康水平,同時也是全國首個落地的通過AI實現多癌早篩項目,意味著AI前沿研究走出實驗室,有望向更多醫療資源不均衡的地區推廣。
達摩院醫療AI團隊開發的PANDA深度學習模型,主要通過“平掃CT+AI”的方法,首次構建起大規模早期胰腺癌的篩查手段。
據悉,項目依托阿里巴巴達摩院醫療AI實驗室自研的智能讀片產品“達醫智影”,通過常規胸部、腹部CT平掃,以突破性的“平掃CT+AI”方式幫助診療。
在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釋上述醫療AI技術在醫學上的創新時,麗水市中心醫院放射科主任兼核醫學科主任盧陳英介紹,通常醫生在進行胸部CT平掃時,需要仔細檢查每個患者的數百個醫療影像切片,“從左肺到右肺,再到縱隔、肋骨和肺門,需要一層一層看過去”,這一過程不僅耗時而且極易造成醫生疲勞,從而影響診斷的準確性和效率。
通過應用影像學與AI相結合的癌癥篩查手段,醫生的閱片效率得到了極大提升:從人工5—15分鐘判斷單病種,提升到2—3分鐘可判斷多個病種。另外,準確性方面,此前發布在Nature Medicine上的相關成果顯示,PANDA深度學習模型在超過20萬例人群驗證中判斷存在病變的準確率達92.9%,判斷無病的準確率達99.9%;發現31例臨床漏診并治愈2例。
醫生正在通過達醫智影進行疾病篩查、診斷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許立波 攝
盧陳英表示,除了肺部疾病的診斷,阿里巴巴的醫療AI還能應用于其他多種器官的檢查,如胰腺等上腹部器官,這些部位的疾病例如胰腺癌等在傳統的胸部CT平掃中往往不易被發現。另外,盧陳英還強調,胸部CT的主要目標是檢查肺部的病變,而同時掃描的上腹部如肝臟和胰腺,通常被視為附帶檢查,并非主要目標。“如果上腹部的病變非常明顯,醫生會記錄下來;如果不明顯,可能就不會被記錄,因為主要關注點是肺部。”
資料顯示,胰腺癌早期發現困難的原因之一在于,其明顯癥狀很少,而且在癌癥進展之前很難進行自愿檢查。此外,由于胰腺位于身體最深處,一些常規的影像學檢查可能無法顯示整個胰腺。而增強CT、核磁共振等影像診斷,由于需要注射造影劑、輻射劑量、檢查周期長、費用昂貴等原因,不太適合用于大規模胰腺癌篩查。
因此,如果能夠通過醫療AI的應用,在最簡單、最常規的平掃CT上就能初步篩查出胰腺癌,這對于胰腺癌的早篩早治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換句話說,阿里巴巴此次在麗水落地的“醫療AI多癌早篩公益項目”,其主要價值就在于,賦予簡便、低成本的平掃CT以篩查胰腺癌的能力,這樣就能在提升檢出率的同時,又不會給病人帶來額外的輻射與經濟負擔,最終大大提高胰腺癌篩查的覆蓋率。
阿里巴巴方面透露,該項目在麗水將先從胰腺癌和骨質疏松兩個病種入手展開早篩,并逐步接入肝癌、食管癌、胃癌、結腸癌、脂肪肝等癌癥和慢性病的篩查能力。
此次在麗水落地的項目中,阿里巴巴的醫療AI技術主要聚焦于醫療影像診斷,尤其是CT平掃圖像的分析。
阿里巴巴達摩院醫療AI實驗室產品專家郭建飛介紹,理論上來說,這種AI技術不依賴于特定的設備,可以應用于任何標準的CT圖像。然而,將這項技術從理論轉化為實踐,尤其是在不同級別醫院的落地,依然面臨著不少挑戰。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郭建飛表示,從基層醫院到麗水市中心醫院、再到國內頂級三甲醫院,不同層次的醫院在技術和設備上的標準化程度存在著不小差異,這種差異不僅體現在設備水平上,還包括數據處理和管理方面的差異。阿里巴巴的醫療AI項目團隊意識到,要成功落地這項技術,必須與地方醫院緊密合作、不斷磨合,共同解決數據層面的問題,包括數據采集、處理及分析等。
麗水市中心醫院放射科腹部組組長周永進也向記者透露,起初,醫院傳送給AI系統的數據中存在一定的兼容性問題,導致AI模型無法準確識別病灶。此后經過不斷地技術調試,AI才開始能夠更加精準地識別和分析病例,尤其是在某些病灶的檢測上顯示出較高的識別率。
通過與麗水中心醫院等地方醫院的合作,醫療AI項目可以更加貼近實際的醫療場景,逐步優化和調整其算法,使之更加精準、高效。阿里巴巴方面也表示,多方協力打造的“醫療AI多癌早篩”麗水模式,也將在成熟后進一步推廣到全國其他城市的醫院,做到醫療領域的普惠,讓更多的老百姓受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