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2-29 15:51:50
每經編輯 盧祥勇
2014年3月8日,載有239人(其中中國大陸153人,中國臺灣1人)的MH370航班從吉隆坡飛往北京的途中失聯,被稱為“航空史上最大的謎團”。近十年來,許多中國失聯乘客家屬仍沒有放棄推動搜尋工作,并通過法律途徑尋求正義。
2024年3月8日是馬航MH370事件發生十周年的日子。據東方網報道,2月28日晚,記者連線失聯乘客中方家屬代表姜輝得知,部分失聯乘客中方的家屬將于近日前往馬來西亞吉隆坡,參與由馬來西亞方面組織的家屬通氣會。據姜輝介紹,馬來西亞交通部長也會出席此次會議,馬方將在會議后的同一場地召開新聞發布會,“是他們主動提出來的,可能有重大事項發布,(因為)往年沒有這個環節”。
10年過去,此事還有哪些最新進展?
開庭
40多名乘客家屬提起訴訟
已有110余名家屬和解
馬航MH370航班是原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77飛機,2014年3月8日由馬來西亞吉隆坡飛往北京的途中失聯,航班上共有239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其中中國乘客154名。2015年1月29日,馬來西亞民航局宣布MH370已失事,并推定機上239人已遇難。2023年11月27日,這起航空運輸損害責任糾紛案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
據了解,共有40多名乘客的家屬提起了訴訟,案件于去年11月27日至12月6日期間在北京朝陽法院分別開庭審理。
乘客家屬的代理律師介紹,這起案件的被告共有五個,分別是馬來西亞航空公司,又稱老馬航,馬來西亞國際航空有限公司又稱新馬航,美國波音公司,飛機發動機制造商英國羅羅公司和德國安聯保險集團。在訴訟請求上,40多名乘客的家屬不盡相同,但主要集中在兩點,一是要求通過案件審理查明MH370航班失聯事件的真相,二是賠償問題。據了解,這次案件庭審最大的難點還是在于事件真相的查明。
MH370航班乘客家屬代理律師張起淮表示,這次開庭我們提出被告是責任方,被告是責任方那么他就有義務去舉證,去舉證自己沒有責任?,F在舉證不能或者舉證不夠、舉證不全是這個案子審理過程中留下的巨大空洞。
據了解,乘客家屬提起的民事賠償金額在1000萬至8000萬元人民幣之間,因為各家的情況不同所以數額也不同,賠償費用中很大一部分是精神損害撫慰金,高的有三四千萬元。
另據了解,除了此次在北京朝陽法院提起訴訟的40多名乘客的家屬外,其他110余名乘客的家屬均已和5名被告達成和解,簽署了和解協議,領取的款項在250萬到300萬元人民幣之間。
據都市快報報道,這次開庭,家屬的訴求核心依然是“找到人”。很多馬航失聯者家屬,在這十年等待中從不放棄。有個父親一直在給兒子充話費,期盼有一天電話能打通……
尋找
有殘骸碎片,有事故報告
然而飛機下落呢?
10年來,有關馬航MH370失蹤的各種猜測一直困擾著世界。
2018年5月,搜尋工作宣布結束。同年7月,馬來西亞政府公布共計822頁的調查報告,表示仍無法確定航班失聯的真正原因。
馬來西亞政府2018年公布的報告顯示,應答器關閉后,飛機在人為操作下突然急轉彎,掉頭折返。
馬來西亞空軍的初級雷達顯示,MH370進入越南領空后,飛機急速左轉,飛回馬來半島上空。它在檳城(機長的家鄉)附近側飛轉彎,向西北方向飛過馬六甲海峽,然后飛往印度洋安達曼海,在那里它從雷達上消失了。
2022年12月12日,MH370“碎片獵人”布萊恩·吉布森和技術專家理查德·戈弗雷聯合發布報告稱,基本確認馬達加斯加漁民塔塔利在海邊拾到并被妻子當作“洗衣板”長達5年的金屬板,是MH370客機的左起落架耳軸門部件,且其損傷情況可以證明,起落架在客機接觸海平面時處于放下狀態。
2022年12月14日,據參考消息援引英媒報道,馬航MH370起落架艙門殘骸于馬達加斯加島被發現,經分析,起落架在撞擊時或處于伸展狀態。
報道稱,這表明直到飛行終止前,一直有一名飛行員處在工作狀態,也就意味著MH370的墜毀可能是迅速且故意導致的,因為當飛機必須在水面緊急迫降時,飛行員通常不會放下起落架。
此前還有報道稱,MH370航班的機長可能患有抑郁癥。
據紅星新聞上月報道,最近的一項研究,讓一個此前未被搜索的新區域浮出水面。2023年12月底,兩名專家聲稱如果在該區域進行搜索,MH370航班失蹤之謎可能會在“10天”內解開,呼吁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當局以及美國“海洋無限”海底勘探公司展開新一輪搜尋。這項研究由兩位專家聯合完成,其中一位是讓·呂克·馬爾尚,曾任歐盟委員會航空項目官員和歐洲航天局研究員;另一位是帕特里克·布萊利,曾是法國空軍飛行員、法航機長,擁有44年的航空經驗。
布萊利解釋道:“根據水下測量,我們確定撞擊區的深度約為4000米,位于斷嶺以南。我們相信MH370的殘骸就位于該區域內某種海底高原(相對平坦的高地)之上”。
▲新提議的搜索區域(綠色) 來源:紅星新聞
馬航這十年
兩起重大空難,曾瀕臨破產
馬航MH370事件發生僅僅4個月后,該航司的另一場空難就再次震驚全球——2014年7月17日,MH17航班在烏克蘭東部上空被擊落,283名乘客和15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
這使得馬航本已跌入谷底的安全信譽再次遭受重創,一度瀕臨破產。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的數據,2009年至2013年間,平均每年有517人因商業航空事故死亡。而馬航一家航司在一年內的空難事件,就超過了這一死亡人數。2014年8月,這家擁有77年歷史的航司股價,已經從2012年的峰值跌去了85%。
2015年9月1日,新生的馬航——馬來西亞航空有限公司(MAB,簡稱“新馬航”)正式投入運營,在重組之后,新馬航裁員了6000名員工,削減了機隊規模,減少了長途航班班次,試圖重塑品牌形象。
但三年過去,新馬航仍然是虧損狀態。馬來西亞政府曾牽頭法航、荷航和日本航空談判收購意向,但這些嘗試都失敗了。
接著,疫情爆發,交通中斷,全球航司都在破產、裁員的邊緣掙扎。本已“瀕死”的新馬航卻因禍得福,熬到了疫情后需求爆發的時候。該公司在2022年第4季度創下20年以來最好的單季度業績,稅后凈利達道11.46億林吉特(約合17.4億元人民幣),并成功將全年凈虧損從2021財年的16.5億林吉特,收窄79%至3.44億林吉特。
同時,馬來西亞航空有限公司(MAB)也重新進行債務重組,變為馬來西亞航空集團有限公司(MAG)。“我們每一天的現金流都是正的。”MAG董事經理Datuk Captain Izham Ismail表示。
截至2023年10月底,馬航母公司還有52億林吉特(約合79億元人民幣)的現金余額。Datuk Captain Izham Ismail表示,這部分余額將用作投資,以增強馬航的產品和服務,例如新飛機座椅和更高質量的機上餐飲。
編輯|盧祥勇 杜波
校對|何小桃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東方網、央視新聞、紅星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