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3-05 23:40:43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陳旭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國務院總理李強代表國務院,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
應該如何理解以科技創新來推動產業創新?如何推進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如何跨越創新的“死亡之谷”?全國兩會召開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原副院長詹文龍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的專訪。
作為核物理領域的院士,詹文龍對核能發展有著非常深入的思考。在他看來,個別核事故的發生在某種程度上使得核被妖魔化了,雖然核是很鋒利的一把雙刃劍,但如果用好了就能造福人民。
他舉例說,我國重離子高效精準放療通過基于國家大科學裝置開展的數十年相對生物輻照效應和精準調控等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發,在臨床治療中實現了其他放療不適用的約25%惡性腫瘤的放療。“武威腫瘤醫院超千例患者中,約50%患者是60歲以上,3例90歲左右的患者在近期治療后基本實現自理,生活質量顯著改善,這對整個家庭都是非常大的福音。”
不僅如此,就核電而言,詹文龍認為,在新型能源體系中,核電將在很大程度上取代煤電,成為電力系統的基荷能源。而對于廣大網友心心念念的手掌大小的“核能移動充電寶”,他表示,技術上不是問題,但價格可能會奇高。在他看來,小型模塊反應堆的應用場景關鍵是要找對附加值高的應用,否則缺乏市場競爭力。
數字化智能化是加速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契機
NBD:您如何理解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要以科技創新來推動產業創新?如何才能推進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
詹文龍:新質生產力是以科技創新為主導的,所以要推進形成新質生產力,科技的發展如何跟經濟社會的需求結合起來是關鍵。
作為科研工作者,我們都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最后能變成新質生產力,能真正用上,但這里面還存在難點。
因為做科研的人往往都追求做“新”的或者“極致”的高科技,這樣的高科技項目往往在很多方面都是最先進的,有很好的概念,對比以前科技含量也更高,但是否跟真正的經濟社會需求完全契合則有待觀察。
以我研究的核物理為例,核物理領域有一些很好的概念,國外已經發展了幾十年,最后卻停下來,這種情況一般有兩個原因:一是關鍵核心技術沒有突破;二是做出來以后經濟性不行,所以用不上。
所以,在當前數字經濟浪潮下,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或許可以給我們帶來一些新的契機,來加速對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的突破,這可能是我們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主要的切入口。當然,同時也要保證科技創新的經濟性。
NBD:科技成果轉化是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的重要手段,但一項科研成果從實驗室到成為商業化的產品,中間還面臨很多不確定性。您對如何跨越創新的“死亡之谷”有哪些思考和建議?
詹文龍:確實,從科學知識轉到技術,再從技術走到實用,中間面臨很多不確定性。
舉例來說,像我們目前在做的重離子治癌,最開始是美國先做的,當時美國因為技術問題做得比較粗,出現了不少問題,結果因為治好的病例比例不高,就此被擱置。歐洲的治病理念跟美國比較像,他們治療一個患者的療程很長,長到了最后沒有經濟性。
而像日本,跟中國的治病理念相似,能救活一個人,勝造七級浮屠,所以保命是第一優先級。這樣的理念做下來,效果就不錯,中間也有一些漸進式的發展和優化,所以反而是在日本發展起來了。現在中國的后發優勢也體現出來了,這就明顯跟文化、治療理念有關系。
因此,除了純粹的科研技術突破以外,科技成果要想成功轉化還要考慮各種因素,與各種需求相契合,這樣才能跨過“死亡之谷”。
到2023年末我國核電裝機容量達到5691萬千瓦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核電有望替代煤電 成為電力系統主要的基荷能源
NBD:去年4月,德國關閉國內的最后三座核電站,正式告別“核電時代”。對于核電未來的發展前景您怎么看?在新型電力系統中,核電將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詹文龍:核是一把雙刃劍,有些言論把核的應用給妖魔化了。但其實如果拿來做臨床治療和診斷,比如腫瘤治療,實際上有超過50%的患者診斷、治療是用了核的核素在做。所以核是很鋒利的一把雙刃劍,用好了就能造福人民,用錯地方那就遺禍無窮。
核電是在發達國家率先發展起來的,用起來也挺好用,只是后來由于個別的核事故引發大家的擔憂。核電實際上相當于電網里的UPS(不間斷電源),像2008年冬天包括今年的一些冰雪災害,導致電網結冰故障,正常情況下有核電的地方用電通常都不受影響,因為核電的運轉周期是一年半,在這個周期里可以非常穩定地運行。
“雙碳”目標下,新型能源體系的構建勢在必行。太陽能和風能都具有間歇性,不夠穩定;水能雖然是整個電網里很好的調劑能源,但是水能的量有限,同時也受季節影響。電網里至少要有30%的穩定基荷,核電是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小、最穩定,也是技術相對成熟而且有經濟性的可再生能源,有望替代煤電成為電力系統的基荷能源。
NBD:所以您覺得核電可以取代煤電?
詹文龍:核電未來很大程度上要取代煤電。在我們的設想里,假如在整個電網里有一定的大功率儲能、抽水蓄能電站可以作為調節,核電在里面扮演的角色就是一個基荷的電,在其中會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我們下一步科技發展的目標,就是怎樣把核電站的安全問題解決好,把大家心里的擔憂和疑慮給消除掉。實際上,國際上近幾年對核電的評價也都很正面,國際能源署最近認為未來核電的比例還會再提高,畢竟電網是多元化的,核電在里面的作用非常重要。
2月22日,中核集團漳州核電二期工程“華龍一號”3號機組開工建設 圖片來源:新華社
加速器驅動先進核裂變系統 未來有望實現內陸核電
NBD:去年6月,我國第四代先進核能研發取得關鍵節點進展——甘肅釷基熔鹽實驗堆獲運行許可。這是否意味著內陸核電成為可能?內陸核電的發展前景如何?
詹文龍:釷基熔鹽堆在國際上被列入第四代核反應堆,對一般大眾而言,好像代數越高越先進,但是代數高了以后,技術的難點也越大。
實際上熔鹽堆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就提出來了,美國是在六七十年代做出來,試運行也有一段時間,但后面這個項目沒有繼續走下去。熔鹽堆有幾個關鍵核心技術到現在還沒有實質性的突破:一是超強放射條件下的在線分離核廢料;二是在強放射性和高溫強腐蝕性條件下材料是否能數十年長期穩定運行;再加上釷的反應性較低,相應經濟性也存在問題。所以目前國際學術界對此很關注,但并沒有實質性的投入,真正有實質性投入的是中國。
現在核電的種類很多,在內陸發展核電,釷基熔鹽堆是一種候選堆型。我們原創提出的加速器驅動先進核裂變系統,不需要用水來做冷卻,所以可以在內陸,比如沙漠戈壁灘上某一個人造綠洲使用。
現在從技術研究進展看,是可以真正解決這個問題的,但也需要關鍵核心技術進一步優化成熟。由于這個系統具有“固有安全性”,核反應堆本身不能運轉,靠加速器運轉來帶動,加速器斷電即自行停止運轉,因此也將進一步提高核能的安全性。同時,這個系統還能解決核燃料長期穩定供應和核乏燃料安全高效處置的關鍵技術問題。
通俗來說,我們現在研究的就是針對核能發展需求,是不是有足夠多的燃料,排出去的核廢料是不是能處理,整個安全性是不是很好,到目前為止應該說進展還不錯。
NBD:您在做的這個系統如果進展順利的話,您覺得內陸核電在我國最快什么時候可以到來?
詹文龍:從我們發展的情況看,簡單來說這個系統包括兩個主要部分:一個是怎么燃燒,就相當于現在的反應堆;另一個是燃燒出來的東西怎樣給它再生,再放進去燃燒。
目前來看,燃燒的這部分進展比較好,對應的10MW項目到2027年應該能研制出來,預計到2030年左右,燃燒這部分的技術就會趨于穩定。燃料再生這部分,我們希望能得到國家的進一步支持,現在國家也比較重視,我們提出到2035年,燃料再生的比例可以由現在的1%提高到30%以上,再過上5年希望可以達到80%~90%。
2023年全年我國核電發電量4333億千瓦時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小型模塊堆的應用場景關鍵是要找對附加值高的應用
NBD:去年10月底,被稱為核能移動充電寶(全球首個陸上小型模塊化反應堆)的“玲龍一號”上架淘寶引發網友熱議。不少網友表示,何時能夠上架手掌大小的核能充電寶?從技術角度分析,這是否有可能?
詹文龍:原理上都不是問題,但實際上要做成有兩個問題要考量:一是技術上的難度,二是是否有經濟性。
玲龍小堆這個概念很好,它很安全,這是因為把它的一些能量密度降得比較低,規模也縮小,但減下來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把經濟性也降下來了。
經過行業里的討論,大家比較公認的方案是,既然小堆有“固有安全性”(即在任何事故工況下,包括喪失所有冷卻的情況下,不需任何干預,反應堆都能保持安全狀態),就可以把它放到工業區里,除了供電,還可以直接供能,滿足工業界的用能需求,相較于通過將約40%核電(高溫氣冷堆約40%的發電效率)輸送到工廠里再變成熱而言,可以極大提升整個能量的利用率。
小型模塊堆使用方便,因此它的應用場景關鍵是要找對附加值高的應用,否則就缺乏市場競爭力。要做手掌大小的核能充電寶,技術上可以實現,用同位素衰變就可以,目前用于深空探索研究,但這個價格奇高無比。
因此,大眾要用手掌大小的核能充電寶還有相當的距離,這仍然是一個比較科幻的說法。當然,我們也希望技術發展以后,它可以從科學幻想變成現實。
NBD:您剛才說像這種小型的模塊化反應堆,它可以用在工業區里,我們能不能暢想一下未來是否可以進入居民小區?
詹文龍:進小區沒有太大的必要性,因為核電是高密度能源,小區用電密度并不高,進高耗能工業區是可以的,因為這種小型模塊化反應堆具有“固有安全性”,也就是說,即便出了事故,也不會造成多大影響。但是進小區的話,大家首先從心理上可能還是覺得不太能接受,如果放在遠一點的地方,作為一般供電來使用就沒有問題,但經濟性就沒法與現在大規模核電相比。
NBD:我們看到,除了核能移動充電寶,其實很多大國重器都來自央企,您怎么看央企國企和民企在科技創新中的作用?
詹文龍:這是由歷史原因和核能的特殊性決定的。核本身具有雙重屬性,其生產應用過程中的安全性要求,決定了核材料必須要嚴格控制。另外,核本身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核擴散問題備受關注。在這樣的背景下,肯定是央企國企優先,既要保證安全又要保密,又要保證不擴散。
但發展了幾十年,整個行業中民營企業介入的程度越來越高。像國內的電纜、材料中相當一部分都是民營企業在做,包括一些被“卡脖子”的材料或器件,民營企業現在也做得很好。在國際上,像美國的一些涉核軍工,最后也是民營大企業來做,所用的材料、工具、儀器等也有很多來自民營企業。
就國內而言,民營企業得以越來越多地參與進來,一方面是政策上準入許可;另一方面,涉核產品都是高標準、嚴要求,都需要有相當高的科技含量,需要高質量、高安全、高可靠,經過多年發展,民營企業自身的水平也在提高。
另外,在應用方面,原則上民營企業更是可以起到很大作用,而且他們也都很愿意做。比如在腫瘤治療方面,民營企業的積極性很高,非常愿意投入,因為隨著人的壽命延長,腫瘤發生率在生命后期更高,現在我們國產重離子治療的上千例病例中,一半是60歲以上人群,這是剛性需求。
建議減少對高效精準放療的制約性限制
NBD: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您今年帶來了什么建議?
詹文龍:今年我提的建議是針對高效精準放療,包括重離子和alpha靶向放療。這種治療對臨床約25%的惡性腫瘤能克服其他射線放療無法治療的問題,治療中對患者影響較小,對銀發經濟是一種高水平的支撐。
不過,該領域目前存在一些政策限制。因此,我建議相關管理政策進行與時俱進的優化,減少制約性的限制,讓更多方面的優質資源能投入進來,促進該行業高質量發展。
具體而言,首先,建議加強醫療機構規章制度的優化管理,減少裝置約束性政策限制。由于我國高效重離子精準放療臨床治療成效顯著,并且先進裝備制造能力已進入國際前列,除了先進裝備研發、制造、出口和治療國內患者外,鼓勵逐步增加治療外國患者,同時拓寬在國際上的高端服務業發展。
比如,甘肅省武威腫瘤醫院國產重離子治療裝置的運行穩定可靠,除了治療國內患者,也收治了東南亞和歐洲等地的患者。
其次,建議鼓勵多元資本投入。加強相應監督管理以確保醫療為主的多方合作實施,以爭取社會資本投入;加強重離子裝置租賃過程監管,促進高效重離子精準放療健康發展。
另外,還要鼓勵提質增效的目標導向科技創新。政府科技創新可以以種子經費前期引導,加大后期的政策和經費支持,比如首臺套的準入許可,研發經費的補貼等,吸引多方資源積極參與,既可以提高投入產出比,也能加快目標導向的科研。
此外,建議進一步創新保險機制,拓寬保險范圍。由于重離子精準治療費用高,當前基本醫療保險未覆蓋,部分商業醫療保險開始納入保險范圍。若能加快與國際保險機構合作互認,將便于外國患者到中國就醫。
目前,上海復旦腫瘤醫院重離子治療患者中,就有一部分是保險公司支付治療費用,而在武威腫瘤醫院重離子治療患者中,僅5%由保險公司支付。
將重離子治療分步納入醫保,我認為分檔按繳納比例部分納入,或許是可行的,由此可以拓寬保險范圍,不僅有助于促進高效重離子精準放療行業發展,也能對銀發經濟提供一種有效的支撐。比如,65歲以上人群通過隨年齡增加保險費用、與年輕的親屬一起參保等方式,使更多老年患者得到高效重離子精準治療。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韓陽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