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熱點解讀:推進工業新質生產力,機器人有望成為“新引擎”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3-08 14:24:10

    每經編輯 肖芮冬    

    一、前言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全國兩會特別節目《中國向新而行》走進相關公司,報道人形機器人成發展新質生產力熱門領域。

    人形機器人具備AI+高端制造雙屬性,有望開拓高端制造新模式、新業態,提升我國科技和制造綜合實力。長期來看,在我國人口紅利減退、勞動力成本上升、各行業加速推進人工替代的時代背景下,人形機器人必定不會僅局限于一個特定領域,而是應用于制造業、社會服務、家庭服務、養老等的眾多場景,相比傳統機器人具備對綜合性任務的兼容度。萬億市場空間待啟航,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建議關注機器人ETF(562500)、人工智能AIETF(515070)以及機床ETF(159663)。

    二、熱門解讀

    (1)人形機器人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方向

    機器人是人工智能技術與制造業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領域。

    大力發展機器人產業已成為當前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路徑。回顧國內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歷史,20世紀60年代末,全球工業機器人應用掀起一個高潮,1972年,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起草有關發展工業機器人的建議,我國開始研制自己的工業機器人;21世紀初我國工業機器人進入初步產業化階段。2009年金融危機過后,我國制造業的壓力進一步上升,比較優勢受到明顯削弱。一是人工成本逐年提高,老齡化社會快速形成,一線產業工人減少趨勢不可逆轉;二是國內外競爭日益激烈,客戶定制、柔性制造、成本效率的需求不斷增加。外在動力則是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動。

    人形機器人在工業領域的應用主要針對場景結構化,操作非結構化。對于簡單、高精度、工序簡單,如焊接、搬運、切割,這類場景相對標準化,因此自動化程度高,使用工業機器人(更靈巧的手臂)即可實現替代人工降本增效,在這些場景下自動化率已逼近瓶頸。但是對于零配件多、工序復雜,需要變通+決策的場景,目前仍然大多使用人工。例如汽車總裝環節,涉及多配件組裝,操作非程序化;手機SMT、邊框加工、組裝線,涉及packing hole問題,裝配、檢測并行。因此,對于這類場景仍需人形機器人破局。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近年來,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迅猛,工業機器人裝機量全球第一,制造業機器人密度達到每萬名工人392臺。受益于3C、光伏、鋰電、汽車等高端制造業的蓬勃發展,2021-2022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大幅提升,從2020年的不到18萬臺提升至2022年的28-30萬臺,其中三分之一的需求來自電氣電子行業,26%來自汽車制造行業;同時單臺價值量、操作自由度和可編程性能更高的多關節型機器人銷售占比達到57%。根據MIR睿工業預測,2025年國內工業機器人銷量有望達39.2萬臺。正如此前工信部印發的《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中所提到的:人形機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進技術,有望成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后的顛覆性產品。

    2024年是人形機器人發展的加速之年,受益于國家政策支持,機器人行業高速發展,勞動力減少和用工成本增加驅動機器人需求增加。高頻政策強調下人形機器人發展有望加速,技術升級、產品發布及產業鏈驗證有望持續出現,建議關注機器換人和國產替代趨勢下的機器人產業鏈機遇。

    圖1:我國工業機器人年銷量(萬臺)
    資料來源: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CRIA,中國電子學會,國信證券

    (2)國產化替代空間廣闊,國內廠商持續發力

    人形機器人產業化進程有望加速,關注國產替代進程。2021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外資品牌依然占據主導地位,自主品牌份額為32%,同比增長0.2個百分點。在最大的下游領域電子和汽車制造行業,國產化率更低,分別為27%和25.6%。同時價值量更高的多關節機器人市場,國產化率為29%,低于平均水平,我國工業機器人國產替代和高端升級方面擁有充分空間。從零部件來看,人形機器人執行器關鍵零部件如絲杠、減速器、微特電機等高端領域的產品國產化率較低,特別是行星滾柱絲杠、空心杯電機、六維力矩傳感器等產品在下游市場規模不算太大的背景下,此前國內大規模布局的企業較少,規模化效應不足。

    同時,國內人形機器人持續發力,多家企業布局人形機器人行業。國內整機廠商優必選、智元機器人、傅利葉等相繼推出人形機器人產品,同時國內外知名品牌華為、三星、小米、小鵬汽車等均陸續布局機器人賽道,將加快機器人產業化進程。以優必選為代表的國產廠商在工業應用場景落地,為未來機器人的市場需求打開了想象空間。除了工業領域,憑借人形機器人極強的環境適應能力、擬人化工作能力與人機交互親近感,其有望被廣泛應用于工業生產、辦公輔助、商用服務、家務作業、居家照料、救援救災等諸多領域。

    在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大背景下,國產替代有望加速。建議關注中國人形機器人本體企業以及有望進入人形機器人賽道的其他零部件供應商。

    圖2:2021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自主品牌占比
    資料來源: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國際機器人聯合會,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國信證券

    (3)AI技術是人形機器人行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人形機器人為AI的重要載體,AI的突破為機器人產業持續注入發展動力。當前阻礙人形機器人商業化量產的原因包括大規模應用場景不足以及存在諸多技術問題亟待解決。一方面,應用場景直接影響機器人需求的剛性程度,目前人形機器人應用場景仍有待挖掘。另一方面,人形機器人尚處于功能相對簡單、初步智能的形態。其解決路徑核心仍是機器人功能和智能化水平提升,支撐機器人從封閉場景走向開放場景,從單一場景進入復雜場景。提升通用化水平是未來人形機器人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必須依靠AI技術的進步和發展,AI技術與機器人的結合,將彌補當前機器人在智能性、易用性、經濟性上的短板,有效提升機器人在各個行業的滲透率。傳統的深度學習模型中,機器智能往往局限于特定場景,而在ChatGPT、PaLM為代表的AI多模態大模型的賦能下,機器人可以與真實世界進行多模態交互,從而實現“具身智能”,并擁有不斷進化、跨場景應用的能力。在英偉達GTC 2024大會上,有望看到機器人領域的新變化,科技巨頭持續發力,人形機器人產業將充分受益。建議關注科技企業人形機器人領域AI大模型的進展催化。

    人形機器人產業化加速,或將成為下一個萬億市場。人形機器人是AI最有前景的落地方向之一,未來不僅能將人類從低級和高危行業中解放出來,提升人類生產力水平和工作效率,還可以在工業、商業、家庭、外太空探索等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場景。根據Precedence Research數據,2022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約為16.2億美元,預計到2032年,全球人形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將增至286.6億美元,2022-2032年的CAGR高達33.28%市場空間廣闊。

    圖1:2022-2032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及預測
    資料來源:Precedence Research,光大證券

    相關產品:

    1、機器人ETF(562500)及其聯接基金(018344/018345):機器人ETF跟蹤中證機器人指數(指數代碼:H30590.CSI)選取系統方案商、數字化車間與生產線系統集成商、自動化設備制造商、自動化零部件商以及其他相關公司作為樣本股,以反映機器人產業相關股票的走勢。

    2、人工智能AIETF(515070)及其聯接基金(008585/008586):人工智能AIETF跟蹤中證人工智能主題指數(指數代碼:930713.CSI,指數簡稱:CS人工智)選取為人工智能提供基礎資源、技術以及應用支持的公司中選取代表性公司作為樣本股,反映人工智能主題公司的整體表現。該指數已納入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IOSCO金融基準原則鑒證報告范圍。

    3、機床ETF(159663)及其聯接基金(017573/017574):中證機床指數(指數代碼:931866.CSI)從滬深市場中選取50只業務涉及機床整機、及其關鍵零部件制造和服務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樣本,以反映機床產業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根據Wind一級行業分類,工業、信息技術位居指數行業權重前兩位,占比分別達到68.7%和23.5%。

    數據來源:東吳證券、國信證券、Wind,時間截至2024年3月7日。以上產品風險等級均為R4(中高風險),均屬于指數基金,存在標的指數回報與股票市場平均回報偏離、標的指數波動、基金投資組合回報與標的指數回報偏離等主要風險,其聯接基金存在聯接基金風險、跟蹤偏離風險、與目標ETF業績差異的風險等特有風險,且市場或相關產品歷史表現不代表未來。申購:A類基金申購時,一次性收取申購費,無銷售服務費;C類無申購費,但收取銷售服務費。二者因費用收取、成立時間可能不同等,長期業績表現可能存在較大差異,具體請詳閱產品定期報告。此外恒生國企ETF、恒生紅利ETF為境外證券投資的基金,主要投資于香港證券市場中具有良好流動性的金融工具。除了需要承擔與境內證券投資基金類似的市場波動風險等一般投資風險之外,本基金還面臨匯率風險、香港市場風險等境外證券市場投資所面臨的特別投資風險??缇矱TF實行T+0回轉交易機制資金運作周期縮短,可能帶來短期波動風險。投資者在投資基金之前,請仔細閱讀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和《產品資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認識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和產品特性,并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了解產品情況及銷售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并謹慎做出投資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
    對于ETF基金,投資者投資于本基金面臨跟蹤誤差控制未達約定目標、指數編制機構停止服務、成份券停牌等潛在風險、標的指數回報與股票市場平均回報偏離的風險、標的指數波動的風險、基金投資組合回報與標的指數回報偏離的風險、標的指數變更的風險、基金份額二級市場交易價格折溢價的風險、申購贖回清單差錯風險、參考IOPV決策和IOPV計算錯誤的風險、退市風險、投資者申購贖回失敗的風險、基金份額贖回對價的變現風險、衍生品投資風險等。
    對于ETF聯接基金,基金資產主要投資于目標ETF,在多數情況下將維持較高的目標ETF投資比例,基金凈值可能會隨目標ETF的凈值波動而波動,目標ETF的相關風險可能直接或間接成為ETF聯接基金的風險。ETF聯接基金的特定風險還包括:跟蹤偏離風險、與目標ETF業績差異風險、指數編制機構停止服務風險、標的指數變更的風險、成份券停牌或違約的風險等。
    本資料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觀點僅供參考,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我公司不就資料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