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 2024-03-09 14:28:31
封面新聞記者 王祥龍 肖洋 伍勇 發自四川若爾蓋
3月5日早上7點,太陽從山一側緩緩升起,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的黃河九曲第一灣,晨光籠罩。黃河里,冰還沒完全融化,閉園期的景區,也處在一片寂靜中。
在景區內經營著兩家酒店的向巴扎西,趁著這空檔期,將身心全部撲在郎木寺景區新開的藏餐廳上。向巴扎西2015年以研究生身份返回若爾蓋,結合自己的藏學、旅游兩大專業,開始創業之路。如今,在四川省、阿壩州相關政策支持下,乘著若爾蓋文旅融合發展的春風,向巴扎西創業已算小獲成功。2023年,兩家酒店和一家餐廳接待游客8萬余人次,毛收入400多萬元。
“看過全國甚至是國外的很多景區,才認識到家鄉黃河大草原的獨特魅力。”向巴扎西說,而投身文旅融合產業,也讓更多人看到了家鄉的美景。
“虛”與“實”
海歸返鄉創業 所學知識為文旅產業“量身”打造
返鄉創業7年多,32歲的向巴扎西已經成為若爾蓋返鄉創業大學生的典型之一。返鄉創業的大學生人數并不少,向巴扎西的典型之一在于專業對口,用他自己的玩笑話說,他在大學、研究生階段所學到的知識,幾乎是為若爾蓋文旅產業發展“量身”打造。
在2013年公費留學國外之前,向巴扎西就讀于中央民族大學。大學時,他學的是藏學專業,讀研時,則選擇了旅游專業。
向巴扎西在經營藏餐廳(攝影 肖洋)
相比文化研究的“虛”,向巴扎西更喜歡旅游的“實”。他其實在選擇旅游專業時,就做好了回到家鄉的打算。這種想法,來自他去北大旁聽一位老師的講座——在講座結束提問環節,向巴扎西提出“什么樣的大學生才是優秀的大學生”,得到的答案是“既能從黃河大草原走出來,還能走回去”。
“虛”“實”結合,文旅相融,在投身家鄉發展的初心之下,向巴扎西堅持回家之前的路,走得有些“長”。當然,這是為了回鄉創業路能更“短”,也更“穩”。為此,除了刻苦學習外,他還專門留出時間,去全國甚至是國外的各大景區調研。
2015年8月,向巴扎西返回若爾蓋。但當他滿心歡喜將自己創業的想法告知家人,父親的堅決反對,差點將他的想法掐滅在萌芽。
黃河九曲第一灣(攝影 伍勇)
“反對”與“認可”
頂住壓力堅持創業 助力鄉親增收近50萬元
向巴扎西是當時全村唯一進入中央民大的學生。父親希望他學成歸來,進入公務員隊伍為人民服務。在聽到他要創業時,父親的心情,從向巴扎西順利畢業的喜悅中急轉直下。父親堅決不同意他的想法,為此,三個月不曾跟兒子說話。
一邊是親情的羈絆,一邊是創業的初心。兩難之間,向巴扎西向哥哥求助。哥哥是大學生,也非常支持他的想法。在請哥哥安慰父親的同時,向巴扎西暗暗發誓,一定要做出成績。
黃河大草原上觀日出(攝影 伍勇)
幾經調研,在向巴扎西看來,黃河九曲第一灣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穩定觀看日出日落的游客,對酒店的需求極大。2017年,向巴扎西在黃河九曲第一灣的兩家酒店開業。2018年,創業初成的他,接到家鄉鐵布鎮臘子溝村的電話,希望他利用手上的資源,將游客引進到村里旅游,觀看梅花鹿。
對此,向巴扎西沒有絲毫猶豫,將手里與旅行社聯系的資源全部拿出來。游客到了村里,消費帶來的成效初步顯現。當年底,近50萬元的村集體分紅,發到了當地村民的手中。
相比較村民的感謝,讓向巴扎西最開心的,還是父親對他做這件事的認可。“雖然到目前為止,父母并沒有當面夸贊我,但我能感受到父親態度的變化。”向巴扎西笑著說。
“守”與“新”
租20戶閑置農房做民宿 特色藏房里藏著“新玩意”
家庭的理解和支持,讓向巴扎西的創業路越走越順。2022年底,位于郎木寺景區的藏餐廳試營業。雖然投資巨大,但這家極具藏族特色的餐廳,讓向巴扎西頗為滿意。冬季,黃河九曲第一灣景區閉園期間,他基本待在餐廳里。
向巴扎西(攝影 肖洋)
3月初,距離黃河九曲第一灣開園的時間已經不遠,向巴扎西也在謀劃著當地的新文旅融合項目。據他透露,目前已經與附近村子的20戶村民初步達成協議,租賃鄉親們閑置的宅基地和住房,改造成為高端的民宿。民宿主要展示黃河上游文化,采取傳統特色民居。在內部,會引進最新的智能家居等。
讓游客在四川黃河文化最集中的區域,感受黃河文化的魅力,是他一直以來的愿景。在向巴扎西看來,黃河、草原、牧民是一個生態整體,黃河作為母親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對于我來說,真正的成功不是賺多少錢,而是在文旅融合發展中,傳承、利用、發揚好文化,讓更多人體驗到黃河特色文化,也帶領村民增收致富。”向巴扎西說。
據悉,除了若爾蓋,黃河還流經四川阿壩州阿壩縣、紅原縣、松潘縣以及甘孜州石渠縣。如今,沿黃河邊已有眾多特色景區。黃河上游的文旅融合,在四川蓬勃生長。
編輯 : 胡麗蘋
審校:歐陽春
來源:封面新聞
封面圖片來源:封面新聞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