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3-11 17:32:31
每經編輯 肖芮冬
周一(3月11日),上證指數收漲0.74%,創業板指漲4.6%,新能源賽道爆發,寧德時代放量大漲逾14%。市場成交額超萬億元,全市場近4500股上漲,向資金尾盤加速流入,全天凈買入102.61億元。
鋰電產業鏈集體大漲,新能源車ETF(159806)放量大漲6.67%
【上漲原因分析】海外AI巨頭強調光伏、儲能等能源產業對AI發展的重要性;摩根士丹利發布報告,看多鋰電行業龍頭;電池和四大主材3月平均排產普遍提升,反映下游整需求的反彈
消息層面看,OpenAI的創始人奧特曼表示,“未來AI的技術取決于能源,我們需要更多的光伏和儲能。”此前,特斯拉CEO馬斯克預計,兩年內年將由“缺硅”變為“缺電”,而這可能阻礙AI的發展。馬斯克多次強調解決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的緊迫性。
鋰電池經過幾十年發展,技術成熟度高,產業鏈配套完善,市場規?;黠@。同時,磷酸鐵鋰電池循環壽命長,成本較低,安全性高,滿足不同應用場景下的儲能需求,占據主流。鋰電龍頭公司技術儲備相對領先,有望受益于儲能放量。
另外,3月10日摩根士丹利發布報告,將電池巨頭寧德時代的評級上調至“超配”,并設定目標價為210元人民幣,和當時股價相比有33%的上漲空間。
行業整體來看,根據鑫欏鋰電數據,電池和四大主材3月平均排產(預估)普遍顯著提升。平均環同比增速來看,電池為53%/32%,正極為39%/15%,負極為47%/45%,隔膜為52%/36%,電解液為35%/-0.6%,較高的排產環比也預示著下游整車端需求的反彈。
【后市展望】碳酸鋰現貨價格短期上漲,或反映供需格局改善;政策端支持汽車消費,新車型發布疊加降價有望帶動新能源車滲透率的持續提升;行業有望進入加速出清階段,板塊整體盈利能力的彈性或將有所提升,存在較大的估值修復空間。
近期,碳酸鋰現貨單噸價格由9.6萬元反彈至10.9萬元。本次價格上漲的主要驅動因素包括:終端需求逐漸恢復,電池與材料3月排產預計環比大幅提升,此前各環節企業庫存水平較低,短期需求提振有望助推企業擴大鋰鹽采購量;部分鋰鹽生產企業春節期間檢修停產,疊加國內部分地區鋰云母生產環保管理趨嚴,供給端短期或存在壓力。
從下游汽車銷量情況看,根據中汽協數據,2024年1月國內新能源車銷量為72.9萬輛,同比+79%、環比-39%;國內新能源車滲透率29.89%,同比+5.15個百分點。根據乘聯會數據2024年2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為44.7萬輛,同比-10%、環比-35%;2024年1-2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累計為113.6萬輛,同比+29%。
政府工作報告5次提及汽車,重點提出“出臺支持汽車、家居、電子產品、旅游等消費政策”“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先優勢”“鼓勵和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提振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進一步明確了汽車產業在促消費與提升國家產業領先優勢方面的核心作用,預計在政策支持下,消費者、車企、經銷商信心將不斷提升,車市發展有望持續向好。
上周國資委明確三家央企新能源汽車業務將單獨考核,破除障礙推動國有車企新能源汽車業務發展。3月以來,隨著比亞迪多款車型陸續上市,“電比油低”受到市場關注。此外,多家車企也紛紛跟進官宣降價或限時優惠。新車型發布疊加降價有望帶動新能源車滲透率的持續提升。
儲能方面,國內2月儲能采招10GWh項目落地,同環比高增223%/96%,盡管2月份跨越了春節假期,儲能招投標市場依然保持高景氣度,環比近翻倍增長,同時“新型儲能”首次納入政府工作報告,國內儲能預期持續好轉。展望2024年,保障性并網項目競爭性配置、市場化并網占比提升、部分存量項目開始要求配儲,有望支撐國內儲能規模高增。
整體來看,鋰電行業作為新能源車中上游,在2023年受到產業鏈大幅降價、行業去庫、排產不及預期等多種負面影響,板塊單邊下行,2024年初在經歷計提減值沖擊后又一度下跌,大量公司跌至1倍PB附近,或進入超跌狀態。當前尤其是計提減值后的四季報/一季報預期下修,大部分利空因素可能在股價里已經反應充分。
目前汽車電動化滲透率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中國新能源車及鋰電供應鏈的成本優勢明顯,后續有望通過在海外建廠加速出海。當前板塊核心問題依舊在于供給過剩,而行業擴張速度已明顯放緩,下游競爭日益激烈疊加行業再融資政策的收緊,對各企業資金端壓力持續提升,行業有望進入加速出清階段。
截至3月11日收盤,中證新能源車主題指數PE估值為17.19倍,位于歷史5.67%分位。在需求端增速維持穩定,供給端由擴張放緩轉向逐步出清的格局下,板塊整體盈利能力的彈性或將有所提升,存在較大的估值修復空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