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3-29 19:24:36
◎2023年,華為ICT(信息與通信技術)基礎設施業務實現銷售收入3620億元,同比增長2.3%;終端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515億元,同比增長17.3%;云計算業務實現銷售收入553億元,同比增長21.9%;數字能源業務實現銷售收入526億元,同比增長3.5%;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實現銷售收入47億元,同比增長128.1%。
◎此外,盡管業績承受了外界環境的擠壓,但華為依然沒有下調研發投入。2023年,華為研發投入達到1647億元,占全年收入的23.4%,10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11100億元。
每經記者 王晶 每經編輯 陳俊杰
3月29日下午,華為在官網低調發布了2023年財報。2023年全年,華為實現全球銷售收入7042億元,同比增長9.64%;凈利潤870億元,同比增長144.4%。
具體到業務方面,2023年,華為ICT(信息與通信技術)基礎設施業務實現銷售收入3620億元,同比增長2.3%;終端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515億元,同比增長17.3%;云計算業務實現銷售收入553億元,同比增長21.9%;數字能源業務實現銷售收入526億元,同比增長3.5%;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實現銷售收入47億元,同比增長128.1%??梢钥吹剑鲜鑫宕髽I務板塊均實現同比增長。其中,汽車業務增長翻倍,其次是云業務和終端業務,都有兩位數增長。華為第六個業務板塊海思則未公布相關數據。
對于華為2023年的業績表現,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表示:“2023年集團整體經營情況符合預期,過去幾年,華為經歷了重重考驗,也在挑戰中不斷成長。正是客戶、伙伴和社會各界的信任與支持,幫助了華為生存與發展。”
盡管業績承受了外界環境的擠壓,但華為依然沒有下調研發投入。2023年,華為研發投入達到1647億元,占全年收入的23.4%,10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11100億元。
據華為過往年報數據計算,2023年是自2021年之后,華為年營收重回7000億元“大關”。過去,三駕馬車(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及終端業務)是華為的基本盤,不過,為了匹配公司業務管理架構變化,近年來華為還從產業視角公布了各業務的營收。從財報的架構圖看,華為的最新業務組織包含5個模塊,分別是ICT基礎設施業務、終端業務、華為云計算、數字能源以及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一級部門變得更多,意味著也更獨立運作,欲讓業務板塊尋找更大的發展空間。
其中,ICT基礎設施業務是華為的壓艙石,下面共有5個細分部門,分別為運營商市場,政府和企業市場、聯接產業、計算產業以及數智化服務與軟件。2023年華為ICT基礎設施業務營收為3620億元。
受益于國內5G持續發展,華為運營商業務整體發展較為穩定。DellOro Group報告指出,2023年全球電信設備市場表現不及預期,盡管美國政府一直在采取措施,限制華為的潛在市場以及對最新芯片的使用,但華為仍然保持著全球電信設備市場領導者的地位——以30%的市場份額占據全球電信設備市場首位,其次為諾基亞(15%)、愛立信(13%)、中興通訊(11%)以及思科(6%)。
備受關注的終端業務方面,與2022年相比,華為終端業務收入終于停止下滑趨勢,實現同比增長17.3%。這從側面反映出,華為受到的來自供應鏈的不利影響在逐漸減弱,去年下半年已回歸“5G”速度。“在終端領域,Mate 60手機、鴻蒙生態受到廣泛關注。”胡厚崑在財報中表示。華為方面披露的數據還顯示,接入鴻蒙的設備數量超過8億臺,原生鴻蒙生態迎來開局之年。3月19日,全國首個鴻蒙生態創新中心在深圳成立,截至目前,已有超過300家應用合作伙伴與華為達成鴻蒙合作。
據Counterpoint Research 本月最新發布的中國智能手機周度銷售追蹤報告,2024 年頭六周中國智能手機單元銷量同比下降 7%, 蘋果在該期間下跌 24%,而華為 Mate 60 系列持續強勁的需求幫助支撐了今年艱難的開局,具體到排名來看,華為以17%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僅次于vivo。
此外,按照慣例,華為將于每年上半年發布主打影像的P系列產品。一位供應鏈人士對記者透露稱,“今年(P系列)量比去年要多不少,華為還是蠻樂觀的”。
2023年11月,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也曾透露,受益于相機規格升級與采用自行研發的麒麟芯片,華為P70系列出貨量將在2024有顯著成長(2023年P60系列400萬—500萬臺)。若強勁的手機庫存回補需求可持續到2024年上半年,則P70系列出貨量在2024年可強勁同比增長約230% 至1300萬—1500萬部。即便庫存需求在今年上半年放緩,P70系列出貨量仍可望顯著同比增長150%至1000萬—1200萬部。
終端業務之外,對比來看,華為的云業務增長較快,2023年實現營收553億元,同比增長21.9%。Canalys最新數據顯示,華為云繼續保持中國第二大云廠商的地位,市場份額達到19%。2023年第四季度,華為云實現23%的同比增長率。
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以下簡稱車BU)方面,2023年華為實現營收47億元,同比增長128.1%,也是華為五大業務板塊中增長幅度最大的板塊。華為稱“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開始進入規模交付階段”。
自2019年進軍汽車業務至今,華為主要采取三種模式與車企合作:一是零部件供應模式,在這種模式中,華為提供ARHUD、激光雷達、熱管理、電驅等零部件;二是HI(Huawei Inside)模式,向車廠提供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車云等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在該模式下,華為曾經的合作對象包括北汽極狐、廣汽埃安、長安阿維塔等。目前,該模式下,華為僅與阿維塔的合作仍在進行;三是智選車模式(鴻蒙智行),主要為介入產品開發和渠道的智選車業務。比如,華為與賽力斯合作的問界、與奇瑞合作的智界都采用這種模式。
“前3個月華為智選車業務已經扭虧為盈了,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業務接近盈虧平衡的邊緣,我預計從4月份開始,再往后應該能實現扭虧為盈,能實現良性的正向的發展。”3月16日,華為常務董事、消費者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在北京舉辦的2024年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說道。此前,他曾表態稱車BU要在2025年實現盈利,從發展情況來看,好于預期。
他還透露,“過去幾年,車BU每年虧100億元,后來虧80億元,去年虧了60億元。此前,華為曾在業績報告中披露,自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成立以來,累計投入已達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6億元),研發團隊達到7000人的規模。”
此外,華為2023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去年華為車BU業務收入為10億元(約占總營收的0.3%),這意味著去年下半年該業務板塊增長較快。去年10月,余承東曾用“起死回生,真不容易”來點評華為問界新M7(一款車型)的熱銷。2023年初以來,問界銷量持續低迷,問界M7、M5增程版以及M5純電版三款車的單月合計銷量遠不及2022年一款車的銷量,上半年累計銷量不足3萬輛。但下半年,問界新M7銷售勢頭強勁,隨后發布的M9預定成績也較為理想。
業務增長的同時,記者注意到華為凈利潤實現144%的大幅增長。華為在財報中稱,盈利提升主要來自規模的增長、產品結構優化、經營質量的改善以及出售部分業務的收益。
不過,記者注意到在其他凈收支中,華為“處置子公司及業務形成的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變動”的金額為558.53億元。華為解釋稱,集團于以前年度出售榮耀業務及服務器業務相關子公司(超聚變技術有限公司)。根據相關協議條款,本集團將分期收取對價。
華為于2020年底與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深圳智信) 達成協議,將榮耀業務全部出售予深圳智信,該交易涉及的主要資產和負債于2020年12月31日已分別作為“其他資產”下的“持有待售資產”和“其他負債”下的“持有待售負債” 列報。2021年,榮耀業務相關資產和負債完成交割。
另外,華為于2021年四季度將全資子公司“超聚變”(華為X86服務器業務)全部權益出售予第三方,相關資產和負債在同一年度完成交割。超聚變及其子公司從事服務器產品的制造與銷售。
可以看到,眼下華為的發展依然面臨著復雜外圍環境帶來的挑戰,展望2024年,胡厚崑說:“新的征程已經開啟,我們將堅持開放創新,繁榮生態,以質取勝。”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