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4-01 14:22:29
每經記者 黃辛旭 每經編輯 孫磊
威馬汽車的重整案在近日有了新進展。
日前,威馬汽車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在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召開,債權人以視頻接入方式參會并對重整案進行表決。根據一份重整案提及的審計報告,威馬科技集團經審計后賬面資產總額為39.88億元,負債高達203.67億元。威馬汽車已經陷入嚴重資不抵債的局面。
從具體的負債情況來看,重整案附表顯示,除去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青浦區稅務局的266.32萬元,威馬汽車拖欠的員工薪資、賠償金和福利金超過4000萬元,人均債權金額超過10萬元。在普通債權人中,除去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青浦區稅務局的158.13萬元,威馬汽車拖欠供應鏈、市場服務、銷售和其他服務等合作伙伴的金額高達17.34億元,平均債權金額為1000萬元。其中,涉及的公司有科大訊飛、特來電、比亞迪、藍色光標、米其林、德賽西威等知名公司。
據悉,此次重整案由北京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與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作為聯合管理人。
經審查,管理人確認的威馬科技集團債權人共計564戶,確認的債權總額為33.76億元。重整案材料顯示,管理人將33.76億元被確認的債權金額編入了威馬科技集團的債權表。
而威馬科技集團經審計后賬面資產總額僅為39.88億元。威馬汽車的資產包括房屋土地等不動產、設備存貨等動產,還有稀缺的整車生產資質、新能源汽車生產相關的無形資產等。其中,值得一提的重要資產之一是威馬汽車的溫州、黃岡兩大制造基地,兩大基地的年產能約在25萬輛。目前,上述兩大工廠均處于停產狀態。此外,威馬汽車具有的轎車、SUV和MPV整車生產資質也是重要資產,這對于沒有擁有資質的造車新勢力而言也有一定的吸引力。
為了推動威馬汽車重整,引進投資人。管理人早在2024年1月15日在全國企業破產重整信息網發布了《關于威馬科技集團招募戰略投資人的公告》和《關于威馬科技集團招募共益債投資人的公告》?!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吡粢獾?,威馬汽車方面特別要求,引入的戰略投資人應具備與新能源汽車業務相適應的經營和管理能力。
圖片來源: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
據《界面新聞》報道,今年2月18日,招募期限屆滿,披露信息顯示,共有4家意向戰略投資人和5家共益債投資人完成報名并通過資格審查,投資人磋商工作正在進行中。管理人在重整案中表示,在本次債權會議結束后,管理人將推進戰略投資人和共益債投資人的遴選、談判工作。
據了解,威馬汽車的重整計劃從2023年10月開始。從威馬汽車申請預重整到如今召開第一次債權人會議,歷時半年。
不過,這也僅是威馬汽車自救的第一步。記者查閱《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發現,從法院受理企業重整一案到企業正式啟動重整計劃,一般需要數月時間。在此之后,威馬汽車還需要推進重整計劃制定和批準、重整計劃執行等一系列復雜流程。比如,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從法院裁定債務人重整之日開始,威馬汽車方面需要在六個月內向人民法院和債權人會議提交重整計劃草案。若不能按時提交重整計劃草案且有正當理由的,可以延期三個月。
比如,威馬汽車科技集團全資控股的湖北星暉新能源智能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暉新能源)近期也在推進破產重整一案。
根據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由于星暉新能源債權債務關系復雜,存在眾多潛在爭議,且星暉新能源仍在重整投資人招募期間,重整投資人、投資方案等重要事項尚未確定;星暉新能源與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正在商談如何銜接協同重整方案等多種原因,星暉新能源重整計劃草案提交期限延長三個月至2024年6月21日。
而拋開時間問題,威馬汽車科技集團的財務和經營情況并不樂觀。其存在多條被執行人信息,被執行總金額超9498萬元,此外還存在多個失信被執行人(老賴)、限制消費令和終本案件信息。
目前,威馬汽車的官方微博自今年1月3日更新了重整事項之后再無更新。威馬創始人沈暉的微博也停更在今年1月8日。此前其更新內容多為與威馬汽車無關的轉載新聞。沈暉個人微博最后一次發布與威馬汽車或相關的微博則要追溯到去年9月10日,在威馬汽車官宣第三次沖擊上市失敗后,沈暉發布微博稱“這周出差去了慕尼黑,然后紐約。好事多磨,靜待花開”。彼時威馬汽車在職員工告訴記者,威馬汽車創始人正在尋求海外資金自救。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威馬汽車沈暉Freeman
據記者了解,沈暉早已不在國內,其賬號雖然顯示在北京,但主要由他人代為打理。在威馬汽車官方微博及沈暉微博的評論轉載區,仍有不少網友在詢問威馬汽車的維修保養問題、威馬汽車的欠薪情況等信息,但都未能得到回復。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黃辛旭 攝(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