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4-03 11:00:50
每經編輯 杜宇
據央視新聞,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4月03日07時58分在臺灣花蓮縣海域(北緯23.81度,東經121.74度)發生7.3級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
據居民反映,福建福州、廈門、泉州、寧德等多地,震感強烈。
南方都市報注意到,有廣州、深圳、汕頭等多地網友發帖表示有明顯震感。臺媒透露,花蓮地區發生地震后,北捷已暫時停運,南則搖晃到發生停電。
央視新聞4月3日消息,據臺媒報道,受地震影響,花蓮一大樓出現傾斜。據悉地下室有3人被困。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視頻截圖
總臺記者從臺北松山車站了解到,由于宜蘭礁溪到花蓮鐵路停止運行,目前從臺北發出的火車無法到達花蓮。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央視新聞4月3日消息,據臺媒報道,花蓮地區在地震后發生山崩,有車輛被落石砸中,暫無人員傷亡報告;花蓮縣政府宣布停班停課,應對余震。
截至上午9時30分,據臺灣地區氣象部門測定,共發生有感地震23次。臺灣地區氣象部門表示,這是“921地震”發生25年后的最大地震,未來三天可能還會有規模7級地震發生。
據臺灣電力公司4月3日消息,當天地震后全臺有超過30萬戶居民停電,陸續恢復供電后仍有超過87132戶停電。
4月3日7時58分,臺灣花蓮縣海域發生7.3級地震,震源深度12公里,多地震感明顯。受地震影響,部分鐵路線路臨時封鎖或限速運行。
為確保列車及旅客安全,鐵路部門安排畬龍線、漳龍線、梅汕線、杭深線汕尾以東、甬廣高鐵汕尾以東(汕汕高鐵)臨時封鎖,滬昆高鐵部分列車調整運行區段。途經上述線路的部分旅客列車將出現不同程度晚點。
國鐵南昌局
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迅速啟動應急處置一級響應,按照應急搶險預案,封鎖福建省內和江西部分鐵路線路,第一時間扣停運行的客貨列車,采取多種方式,對鐵路線路、橋梁、隧道及信號設備等進行安全檢查,密切防范次生災害,全力確保鐵路運輸安全。受地震影響,南鐵管內部分旅客列車出現不同程度晚點。
上海鐵路局
上海鐵路局寧波車務段發布消息,受地震影響,杭深線寧海—蒼南、杭臺高鐵嵊州新昌—溫嶺、金溫客專線溫州南—金華南車站均有不同程度震感。為確保旅客運輸安全,鐵路部門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緊急封鎖杭深線、杭臺線路,全面巡檢行車設備,排查安全隱患。受此影響,部分列車將不同程度晚點。
廣州鐵路
據廣州鐵路官方微博,4月3日7時58分在臺灣花蓮縣海域發生7.3級地震。為確保列車及旅客安全,鐵路部門安排畬龍線、漳龍線、梅汕線、杭深線汕尾以東、甬廣高鐵汕尾以東(汕汕高鐵)臨時封鎖,滬昆高鐵部分列車調整運行區段。途經上述線路的部分旅客列車將出現不同程度晚點。由此給您出行帶來不便,敬請諒解。
4月3日,臺灣地區發生強烈地震。國務院臺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大陸有關方面高度關切,向受災的臺灣同胞表示誠摯慰問,將密切關注災情和后續情況,愿提供救災協助。
據新華財經,據臺媒報道,受地震影響,臺積電和聯電部分廠區人員疏散,實際影響目前仍在調查中。目前廠區內的水、電、污水處理廠、實驗中學、幼兒園和竹科所管轄工地,均無異常。竹南園區包括群創、力積電、臺積電先進封裝AP6廠、晶元光電等廠區人員均疏散,部分機臺正常預警性停機,但無異常。另外,宜蘭園區、新竹生醫園區廠商回報均正常。
根據歷史數據分析,對于臺積電和半導體產能、價格產生嚴重沖擊的可能性較小。在2022年發生的地震事件中,臺灣臺東縣發生6.5級地震,臺積電發言人高孟華表示,地震發生后,一些工作人員已被疏散,之后又恢復了工作。南部廠區部分無塵室人員已進行疏散以確保安全,目前已經回線,工安系統等都正常。這表明臺積電在面對地震時有一套成熟的應急響應機制,能夠迅速應對并評估地震對生產的影響。
此外,在2022年臺灣6.5級地震和余震事件中。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聯電表示,受地震影響,新竹廠區少數機臺啟動了自我保護機制,已經重開機、人員均安全,內部正依標準程序作業,其他無重大影響。事后來看,芯片生產在2022年地震事件中幾乎沒受到多大影響,沒有導致芯片供應鏈中斷或者漲價。
據上海地震局官微發布消息稱,此次臺灣地震距人民廣場約825公里,上海大部分處在高層建筑的市民反映有震感,根據歷史地震經驗,臺灣地區發生中強地震,會對上海部分高層建筑造成影響,但不會對本市造成危害,請市民放心。上海市地震局將會持續做好震情監測。
近年來,每當臺灣地區發生6級以上的地震時,很多身處高樓的上海居民震感明顯。這是為什么呢?對此,上海市地震局發布圖解:
圖片來源:上海地震局微博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南方都市報、新華財經、上海地震局微博、中國地震臺網速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