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4-09 20:26:41
“數字化”是手段、是牽引、是成果,“改革”是根本
每經記者 吳林靜 楊棄非 每經編輯 楊歡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近日,成都首份可代替無違法違規證明的專用信用報告,遞到了企業主手中。
報告出爐是表象,背后是發改、工信、公安、民政等25個部門歸集、打通了自2020年以來的數據。企業只需一鍵申請,就可以獲得有無違法違規的證明,無需跑一堆部門、開一摞證明。
這套數字化的系統,是成都近年來建設數字政府的最新進展。
2024年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深化改革“一號工程”,加快流程再造、服務提質、監管提效??墒牵啥嫉臓I商環境已經從1.0走到6.0,常見的“一站、一窗、一網、一次、一表”已成為各級政務服務的標配。新的迭代,該從什么方向進行下去?
成都的答案是,讓自己更“聰明”一點,更“智慧”一點,鍛造一套現代化的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兩年多前,成都初步搭起名為“智慧蓉城”的智慧化服務體系的框架,到如今,“12345親清在線”和“蓉易+”系列的營商環境品牌有了初步的成效。
“數字化改革是推進營商環境再優化再升級的重要抓手。”其中,“數字化”是手段、是牽引、是成果,“改革”則是根本。
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升級,一場真刀真槍、持續推進的改革,正在這座城市走向縱深。
“要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這是成都建設智慧蓉城的初心所在
“您好,成都市12345熱線,請問有什么可以幫您?”問答間,張紫穎頭戴耳麥,飛舞的指尖記下了對方的訴求。
作為一名12345熱線接線員,她過去最常處理的問題是“下穿隧道噪音太大”“垃圾站有異味”“健身房跑路想退費”……2023年起,她轉為企業服務專席人員,負責企業訴求的受理。
張紫穎角色的轉變,其實源自成都對包括12345熱線在內的服務進行整合升級。2023年初,成都召開“12345親清在線”啟動暨優化營商環境座談會,推出“12345親清在線助企惠企服務平臺”:
包括可7×24小時撥打的“12345助企熱線”、讓企業少跑路的“蓉易辦”、促進惠企政策精準普惠的“蓉易享”、面對面解決企業各種困難的“蓉易見”。
這些線上線下的服務,旨在讓經營主體站上C位,“下大力氣開展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行動”,把服務做到企業的心坎上,把對企服務做成“精準、優質、高效”。
這次集成式創新的推出,并非臨時起意。
2021年,成都就提出要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城市“智慧”水平。
2022年,成都正式出臺《“十四五”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規劃》,系統謀劃了未來五年成都建設智慧城市的發展路徑。按照規劃,“十四五”時期,成都將建設智慧蓉城作為全市全面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決策,全面推動城市經濟、生活、治理數字化轉型,讓城市運轉更聰明、更智慧。
“智慧”的城市可以是什么樣?
從民生端來看,若消防通道被占用,監測系統可以迅速將占用情況報告至屬地街道辦,迅速勸離車輛,保證生命通道的暢通;若社區內有老人居家養老,可以通過SOS報警器、智能睡眠檢測儀等智能設備和系統掌控一切;又如一條城市水體的雨洪排放口的水質被實時監控,通過顏色變化就可以判斷河水污染的風險程度,發現異常及時報警。
從企業端來看,當城市出臺了鼓勵類、獎勵類政策文件,企業無需申請,一旦達標,補貼自動奉上,利用大數據精準匹配,“人找政策”變“政策找人”;或是政務服務實現“秒批”,申報、受理、審批,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2500年前亞里士多德說,人們為什么要到城市來?是因為城市的生活更美好。城市規模越大,發展水平越高,城市內部各要素的流動互動節奏也就越快,城市治理的挑戰也越來越大。“要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這也是成都建設智慧蓉城,讓城市變得更智慧一些、聰明一些的初心所在。
借力“智慧蓉城”建設,成都拉起城市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手段的新一輪變革
學界認為,目前,我國政府數字化轉型已邁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如何解決細節問題愈加成為提升營商環境水平的關鍵。
比如,一些領域政府作用的邊界并不明晰;再往上走,一些政策多部門間協同性不足,比如業務部門制定獎勵政策可能未充分考慮財政支出實際,導致政策落地不易。
成都推動集成式創新,意在直面這些“硬骨頭”。借力“智慧蓉城”建設,成都拉起城市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手段的新一輪變革。
這首先體現在提升政策“精準化”和“可量化”程度,這是智慧政府的前提。
作為“12345親清在線”應用場景之一,“蓉易享”的目標是促進惠企政策精準普惠。
成都城市運行和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主任馮秀富曾舉了一個例子,目前很多政策對于企業的支持,文件里寫的大多都是“20萬元至200萬元”這類獎補區間,但具體獎補多少?金額誰來定?怎么定?則是一個存在彈性空間的“模糊地帶”。
做“蓉易享”的工程,就要把這些制度細化、數字化,提升政策的精準性、可量化,減少人為的自由裁量權,消除模糊空間。相比以往,這無異于一場“直擊靈魂”的重塑。
隨著智慧蓉城的縱深推進,還將使政府治理邏輯整體向“數字化”“智慧化”轉變。
比如,基于“一網通辦”的要求,在“蓉易享”平臺上,各類政務服務最終將走向“上是常態,不上是例外”,原則上,“面對市場主體的服務、政策都要上系統”。
而且,數字化的工作,還在進一步升級。
在智慧蓉城的規劃中,會對政策和企業都開展“畫像”,推動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快審快兌,也就是常說的“政策找企業”。
這種功能實現的關鍵,主要依賴于政府部門的信息化建設和數據共享,以及自動化處理能力的提升。目前,“政策找企業”在成都某些政策領域已經良好運行,未來將會進一步擴大適用范圍。
這些數字化、智慧化的提升、轉變,正在以再造流程的手段,倒逼政府一改過去的工作模式。
正如市場主體專用信用報告出爐時,成都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透露,“報告背后是歸集不同部門數據的過程,既推動了各類行業數據從無到有,更是讓大家的數據質量從有到優。”數據質量優化的關鍵,就是要求各部門規范工作模式,進而帶動更深層次工作流程和理念的轉型。
一項項改革措施連點成線,共同構成了城市的數字底座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單志廣曾指出,智慧治理最大的問題不是技術手段不先進,而是治理者是否具備智慧治理的管理水平、是否設立統籌協調機制。
數字時代轉型的本質,就藏在這個技術與治理的二元結構中:
數字技術已然成為倒逼社會管理體制、治理結構、公共服務模式、產業發展布局重塑和重組的重要動能;
反過來,治理理念能有多大程度的改變,同樣將影響到數字化技術賦能城市各個領域的效與度。
而縱觀成都圍繞“智慧蓉城”的一系列謀劃,解決的是一個個企業面臨的具體問題,帶動的是政府一項項的改革措施,連點成線,共同構成了城市的數字底座,其上則是不斷生成的各類數字化接口,城市儼然成為一個數字化的生命體、有機體和智能體。
而這種“以點帶面”“由此及彼”的思路,也已被植入“智慧蓉城”現有場景建設中。
前述成都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現有規劃,專項信用報告將為未來信用園區、信用街區、信用商圈的建設“鋪路”,從一個細分領域的應用延伸到對一個片區的賦能,最終真正讓市場經濟回歸“信用和法治經濟”的本質。
地區協同同樣勢在必行。信用報告的一個“堵點”在于目前還不支持跨地互認,這大大限制了信用的使用場景。要讓信用報告從“鼓勵”使用到對現有手段的完全“替代”,離不開從成都一市拓展到一個“都市圈”甚至“城市群”。往大了說,這也是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要求。
更有想象空間的是,隨著更多行業數據的匯集,成都還期望進一步“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
當然,更大的機遇面前必然是更高的改革難度。如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長范柏乃所言,改革有陣痛或者阻力,但當城市競爭力提升時,改革的價值就會顯現。
眼下,成都正在經歷“爬坡上坎”的階段。經過前期建設,成都感受到工作效率實實在在的提升,快速響應成果也正在顯現,特別是針對企業的政務服務改革已經收到正面反饋。
在成都,從旁觀望的情緒逐漸被一種“路子對了”的共識所取代,成都新一輪改革也愈加展現出起步成勢的狀態。
單志廣曾提醒,智慧城市的發展已進入到要以效益和效果為導向的深水區,需要重新思考到底是“為了誰”,回歸初心。
成都的初心,理應是服務好超2100萬人民、近400萬經營主體,更要用好海量企業數據和龐大人口市場的獨特優勢。
而這一點,已突出體現在“智慧蓉城”的建設目標中——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走出一條城市轉型發展新路子。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