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4-10 12:54:23
每經編輯 段煉
繼4月9日和合首創發布公告稱其“嚴重資不抵債,已無力兌付”后,風雨飄搖的“和合系”,又遭遇重大打擊。
4月10日,上海市公安局楊浦分局發布警情通報,近期,上海市公安局楊浦分局依法對“和合系”公司涉嫌非法集資犯罪立案偵查,對王某某等多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目前,公安機關正在全力開展案件偵辦。
上海公安:
“和合系”公司涉嫌非法集資
“警民直通車楊浦”微信公眾號消息,上海市公安局楊浦分局4月10日發布警情通報,近期,上海市公安局楊浦分局依法對“和合系”公司涉嫌非法集資犯罪立案偵查,對王某某等多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為全面查清案情、全力追贓挽損,請投資人通過以下方式進行報案:
一、電話報案。投資人可撥打021-55233809、021-55233909、021-55233857、021-55233096、021-55233017、021-55233018(時間:8時30分至17時30分)。如遇忙線,請稍后再撥。
二、郵寄報案。投資人可將報案材料(個人身份證復印件、銀行卡復印件、投資協議復印件、銀行交易明細、聊天截圖等)郵寄至上海市公安局楊浦分局經濟犯罪偵查支隊并注明“和合系報案材料”(收件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平涼路2049號,郵編:200090,收件人:上海市公安局楊浦分局經濟犯罪偵查支隊)。
三、實地報案。投資人可前往您本人所在的戶籍地、居住地公安機關經偵部門或派出所就近報案并提供報案材料(個人身份證復印件、銀行卡復印件、投資協議復印件、銀行交易明細、聊天截圖等)。
上述三種報案方式效力等同。
目前,公安機關正在全力開展案件偵辦,請投資人積極配合警方調查取證,不信謠、不傳謠,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公安機關將依法辦案,并依法適時通報案件的相關情況。
背后系知名資管大佬
已失聯超7個月
據報道,上海和合首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和合首創”)、和合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下稱“和合資管”)、和合期貨有限公司(下稱“和合期貨”)三家公司并稱為“和合系”。
其中,和合資管是和合期貨的全資子公司,而和合首創明面上與上述兩家公司并無直接關聯。
據界面新聞、21世紀經濟報道、證券時報等多家媒體報道,“和合系”的背后是知名資管大佬林強,他既是和合首創的實控人,也是和合期貨三大合伙人之一,2021年,林強全面收購了和合期貨,成為實控人。
公開資料顯示,林強是和合期貨有限公司董事、上海和合首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獲得上海交通大學EMBA碩士學位、北京大學DBA博士學位。林強擁有十多年金融行業從業經驗,曾任職于國泰人壽、國金證券、國金基金等大型金融機構。2021年,林強獲選“陸家嘴金融城十大杰出青年”。
此前,和合資管母公司和合期貨發布公告稱,林強并不是公司的實控人,雖曾任董事但目前在公司不擔任任何職務。和合資管也曾在官網發布了一份澄清公告,表示林強不是公司的董事長和實控人,公司也沒有設立任何的分支機構。但后來,和合資管又撤下了該公告。
據時代財經,某熟悉和合首創的知情人士表示,“和合系”三家公司內部管理比較混亂,出現過和合首創員工承擔和合資管與和合期貨相關工作的情況。
在去年8月份,一份署名為和合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文件,在資管圈內廣為流傳。其內容顯示,因林強無法取得聯系,為保證公司正常運轉,經商討決定,成立臨時領導小組,主持相應工作。多位接近和合系公司人士證實此文件的真實性。知情人士透露:“文件中的臨時領導小組組長王泓量此前分管銷售。”公開資料顯示,王泓量同時也是和合資管的法定代表人。
圖片來源:網傳截圖
據證券時報去年8月31日報道,對于林強失聯的消息,和合系相關負責人證實該消息屬實。有知情人士透露,林強失聯后,目前公司由林強的“死黨”梁佳明掌權,他與林強一起創業,是和合系的財務老大、目前的實控人。
據第一財經4月9日報道,和合首創官方客服向記者確認了林強失聯消息:“從去年8月底失聯至今、沒有再聯系上,我們這邊沒有接到過他的下落。”“這一切的事情(指兌付危機)都是從林強失聯開始發生的。”
產品去年已開始逾期
“嚴重資不抵債,已無力兌付”
自林強失聯開始,和合系發行的產品開始逾期,據證券時報彼時報道,不少投資人已經陸續報案,并上公司討要說法,部分購買產品的公司員工也表示擔憂。
去年10月底,和合首創公告表示,由于疫情后續影響及市場形勢嚴峻,加之經濟恢復不及預期,多重因素導致公司及關聯方在管的部分產品出現到期未能足額兌付。和合首創稱,公司進行了全面清產核資,擬轉讓或抵押主要資產回籠資金以兌付產品,力爭當年末兌付到期產品10%本金,此后將分批兌付。根據該公告,和合首創當時尚未兌付金額合計高達52.56億元。
今年1月,和合首創公告稱,截至1月3日首批兌付完成,共計兌付總金額5.1億元,涉及客戶數6193人。今年2月底,和合首創又官宣完成了第二批次3%的兌付工作。
進入3月,和合首創又連發多條公告。3月11日,和合首創表態,將不遺余力地為完成100%資金兌付目標而努力,并稱公司新型業務在多方努力下已經步入正軌。3月21日,公司公告稱將于3月25日開啟第二批次7%的兌付工作。
4月9日,和合首創發布的公告稱,自公司及相關企業產品出現到期無法兌付的情況以來,雖采取一系列措施進行補救,但成效不及預期。
目前,公司及相關企業已嚴重資不抵債,存在重大持續經營風險,已無力兌付,自即日起暫停兌付工作。
據統計,目前和合首創兌付率僅約13%,逾期未兌付規?;虺?5億元。
“爆雷”產品多是票據項目
林強的個人介紹中稱,林強“專注標準化票據”,而這也是“和合系”旗下資管產品的主要投資標的。和合首創的官網中對這類產品的宣傳是“以票據(銀行承兌匯票)為主要投資標的的基金產品。相較于傳統票據投資,依托于‘一行兩會’監管之下的銀行、基金管理人的標準化票據投資基金,在資產選擇、風險管理上更具有優勢。”
一份和合首創產品的銷售資料顯示,其固收類產品的主要投資標的為大型商業銀行承兌匯票,并且多個產品的名稱就是“票據資產轉讓項目”。
此前媒體的報道中,投資者收到的蓋著和合首創公章的告知函顯示,其8只“爆雷”產品,其中7只都是票據資產轉讓項目,另外一只則是定向融資產品。
此類票據業務其實是一種套利行為,通過質押在銀行購買的理財產品及利息收益,扣除掉銀行承兌匯票的貼息和手續費,最后剩余的資金就是投資者的盈利。和合資管在其中羅列的收益公式是(銀行利息—銀票貼現利息)*次數。
而銀行對項目開具銀票,都需要客戶有真實的貿易背景,且額度有限,并不可以作為一種長期大額的投資標的。
2023年8月,林強還作為和合首創的創始人公開表示,“在金融行業,非銀機構和三方獨立機構的發展就在這一時期開始呈現百花齊放的狀態。而和合首創就是這種時代背景下一批‘摸石頭過河’機構的代表”。
此外,他還表示,自己劃定了一條硬指標,那就是“始終堅持和積極響應國家金融監管政策,嚴格遵守法律法規,確保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過程中的合規與穩健,為各方投資者提供合規負責的服務。”
編輯|段煉 蓋源源
校對|盧祥勇
封面圖片: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警民直通車楊浦、證券時報、界面新聞、第一財經、時代財經、和合首創官網、21世紀經濟報道、券商中國、公開資料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