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4-28 20:32:23
每經記者 董天意 每經編輯 孫磊
“梅賽德斯-奔馳推動電動化轉型的決心沒有變。我們積極擁抱中國在軟件開發、高精尖人才和供應商合作伙伴等方面的優勢,進一步加強在華研發,讓我們的產品更符合中國市場的需求。”在2024北京車展期間,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成員、負責大中華區業務的唐仕凱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奔馳正在以中國速度創新,與中國市場更加貼近,這對其未來業務的成功發展至關重要。
在2024北京車展上,梅賽德斯-奔馳(以下簡稱奔馳)攜1款全球首發、7款中國首發及車展首秀、8款中國上市的全品牌21款車型亮相展臺。其中,全新梅賽德斯-奔馳純電G級越野車全球首發,全新梅賽德斯-奔馳G 500及全新梅賽德斯-AMG G 63也首次亮相車展。
作為奔馳全球最大單一市場,奔馳“油電雙行”戰略持續在華穩健推進。官方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奔馳向中國客戶交付超過16.8萬輛新車,其中多款國產車型保持穩健增長態勢,純電車型交付量更是較去年同期增長超一倍。
調整純電序列命名方式,“EQ”成為技術品牌
隨著全新純電G級越野車在本屆北京車展上亮相,奔馳正式實現全品牌量產電動化車型。但需要注意的是,G級越野車的純電車型并未命名為“EQG”,這讓外界猜測,奔馳“EQ”純電產品序列或將逐漸淡出視野。
“全新純電G級越野車不叫‘EQG’只是一個小調整,EQ仍然會是我們的一個技術品牌。”唐仕凱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的新能源車型亮相,電動化將成為奔馳產品的主要驅動力,未來更多車型將命名為帶有“EQ技術”的車型,并將遵循“純電G級越野車”的命名邏輯。
唐仕凱同時強調,奔馳推動電動化轉型的決心從未改變,其要為客戶提供多元的高品質產品,并在電動化的同時保持奔馳一貫的標準。奔馳的策略是繼續以品質、舒適、安全和智能為特點,進一步擴大電動化產品陣容,繼續加大電動化領域的投資。
這一點在本屆車展的奔馳展臺中體現的更為具體。從純電G級越野車到全新梅賽德斯-邁巴赫EQS純電SUV,從CLA級概念車到全新長軸距插電式混合動力E級車,都讓外界感知到奔馳對于轉型的態度,即戰略上保持聚焦,同時保持靈活性,以平衡不同市場間需求差異。
例如,性能取向的全新AMG GT 63 S E PERFORMANCE已采用混動系統,核心豪華矩陣中的全新梅賽德斯-奔馳長軸距插電式混合動力E級車,不僅可實現WLTP工況下106公里的純電續航,還可在部分城市享受新能源牌照特惠政策。
“電動車市場的增長和規模確實超乎想象,比5年前更具活力。但不同細分市場現在還是有差異的?,F存的電動車市場更偏向入門級,主要在25萬元人民幣以下,而在更高端的細分市場還沒有太明顯增長。”唐仕凱表示,在行業轉型的過程中,特別是在豪華車細分市場,燃油車在一段時間內仍會繼續扮演重要角色。
加大在華投入,研發端“以中國創新,領全球風潮”
作為中德雙方合作的標志性企業,奔馳近年來不斷加深本土化合作,并加速提升中國研發團隊在全球體系中的比重。
“中德保持著良好的雙邊關系,雙方互為重要的貿易伙伴,我們非常支持中德合作繼續深化,中國汽車產業,以及中國市場對德國經濟界來說也非常重要,我們會在中國繼續投資。”唐仕凱表示,在當前環境下,奔馳對中德關系的發展持積極態度,并對此保有信心。
數據顯示,過去五年,奔馳在華的研發投入達105億元人民幣,主要投入于電動化和智能化等前沿研發領域。作為奔馳在德國以外覆蓋領域最全面的研發團隊,中國研發網絡正成為奔馳全球創新的前沿陣地和未來趨勢的風向標,在前瞻設計、電動化、智能座艙、自動駕駛、整車測試等領域發力。
“中國創新潛力非常大,諸如新質生產力等的發展政策會讓中國創新速度更快,特別是在汽車產業更是如此。”唐仕凱表示,來自中國的創新力也正進一步反哺其全球研發網絡,奔馳在華將不斷加大投入、加大本土化,并和高校、科技企業,以及其他合作伙伴展開進一步的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據唐仕凱介紹,奔馳的中國研發團隊正在其部分國際研發項目中發揮著主導作用,包括插電混動車型的全新電池組、全新后排娛樂系統,以及為搭載MB.OS操作系統的新車型打造的智能互聯和自動駕駛等功能。
前不久,奔馳上海研發中心正式啟用全新大樓,該大樓總投資約6900萬元人民幣,總建筑面積達7400平方米,由創新空間、試驗室、測試車間等區域組成,可進行軟硬件的高效開發和全環境模擬,實現端到端、OTA,以及V2X等功能測試。在唐仕凱看來,全新大樓的啟用,標志著奔馳中國研發團隊的職能已由過去的“研發服務本土適配”“中國研發,專屬中國”,進入到“以中國創新,領全球風潮”的新階段。
“我們常說‘中國雖非故土,卻親似家園’,中國是梅賽德斯-奔馳最重要的市場,是創新速度最快的市場,也是客戶群體最年輕的市場。” 唐仕凱表示,奔馳致力于在中國做更多的創新,并反哺德國、歐洲,甚至是全球市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